观察 让你的作文彰显生命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它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处处留心皆学问”浩瀚无际的宇宙,奇异丰富的自然世界,智慧勤劳的人类,生活为我们准备了太多的写作素材,只等待我们去发现,解读她。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说:“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求我们去细心的观察。
  所谓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感知、认识客体、它就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苦叫没什么可写的,即便写出来,也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这就是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生活。若不留心的去品味,那就不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郁达夫在他的散文《故都的秋》对秋作了不同角度的描写。他细心观察,秋蝉、秋雨、秋果并随时记录下来,形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秋事、秋色、秋味。同样的季节写出了不同的风味,才使他的秋尽显个性——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的静、来的悲凉。冰心为写好《咱们的五个孩子》这篇文章,曾多次到孤儿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到孤儿学习的学校,工作单位和孤儿居住的大杂院观察,文章所写的都是观察中获得的,观察对写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用心观察,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
  一、观察具有目的性,就是说作者在观察过程中要选好观察的对象,确立观察重点。
  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自然界的无穷变幻,生活中的点滴都可能成为我们观察的对象。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观察所有的事物。善于观察的人,总是依据自己写作的需要出发,缩小观察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曾说,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有重点性;毛泽东同志为了表达自己的愉悦豪迈之情,独立湘江,他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阔景象;史铁生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是在一个荒芜的园子中,观察到蜂儿、蚂蚁、瓢虫那些生命得片刻不息。选择好观察对象,而后确立观察重点,捕捉事物的独特性来抒发自己的真情。有一次作文实践课上,我让学生走进田间的果园,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观察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有的同学观察的是累累的果实……悲凉的、忧郁的、喜悦的……不同的观察,不同的感受,使文章充满着活力。
  二、观察是有辨析的看,意思是运用分析比较观察,掌握细微的差别。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作者观察要善于从比较中分辨“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举一个例子,福楼拜曾指导莫泊桑进行比较观察,他以眼前经过的一亮牛车为题,让莫泊桑写出7篇不同的散文来,当莫泊桑感到为难时,他就启发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果就这样的细节加以观察,那文章可写的就相当多啦!”
  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从纵向比较观察,即同一事物所处的不同阶段的差异:一是横向比较观察,即对同一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差别,其实观察的过程本身就是分析综合的过程,经过分析,综合事物本身的特征就能为作者所了解和掌握。例如: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对荔枝的描写就分别用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观察法,他把幼年的荔枝和成熟的荔枝纵向比较观察,对成熟后的荔枝的大小,颜色、肉……进行横向的比较观察,使人读后垂涎欲滴。
  三、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应调动其它感官,占有丰富和完整的表象。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须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充分调动味觉、触觉、听觉、视觉、这样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客体。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感,这对是观察非常有利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正确引导,让他们细心、全面的观察事物,从而形成自我感受。
  观察会获得更多。留心于生活,用心于观察,作文才能彰显生命。
其他文献
营养与传染病的关系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家禽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后,都会影响家禽的营养需要;二是家禽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力。营养中最重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85名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错失焦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错失焦虑各维度与社交媒体依赖呈显著正相关;社交媒体依赖显著正向预测错失焦虑;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社交媒体使用时间;错失焦虑行为表现维度在生活满意度与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错失焦虑;社交媒体依赖;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
摘 要:教育信息化发展为语文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现代化的有效支撑。在全球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选取技术手段开展语文个性化学习并使之成为常态,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步入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希望文章能对教育改革的关注者及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语文个性化学习;意义  一、开展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意义  1.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提高学习的兴趣  语文个性化学习是
摘 要:高中政治特有的与社会实时接轨和以案例分析为考题的考查方式,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模式差异非常大,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时跟不上节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高中政治的课程教学工作,就成了任课教师应该去研究的重点。所以,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文章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探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力  情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