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语文教学和写作中训练细节描写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的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有渗透在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技巧。
  如何让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体味生活,用笔去描绘出一个细致的世界呢?
  1 培养学生从课文学习中理解细节描写
  课文是学习细节描写的铺路石。细节给文章注入了的活力和光彩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细节刻画总是渗透在课文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看的细一些,让学生懂得,这样写会使得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在无意识中渗透细节描写的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我经常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找出一些写得很细致的句子,让他们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在理解了句子的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人物的心理不一定要直接写出来,而是可以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代替,而且这样写,所表露的情感更真且,更能触动讀者。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课文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对于这段细节描写,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 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训练细节描写
  观察是练习细节描写的金钥匙。鲁迅曾经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需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学会观察是学生作文成功的一把钥匙。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2.1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与事物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开始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这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了。慢慢地,从图到身边的事物,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种平常的事物,学生观察得空间有小到大。随着视野的扩大,学生感知的东西越来越多,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就尤为重要。例如以《植树》为内容的写作训练,要求是把看到的内容用一两段话写下来。怎样才能写好这一两段话呢?第一步要看好图。图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掌握好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整个画面,图上是一群学生在郊外植树,有的扛树苗、有的挖树洞、有的浇水,和同学们植树的还有老师······ 。这些只是画面上的基本内容,凭这些还难以写出一两段生动、具体的作文。因此,在学生粗略、笼统看好图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从劳动场面,劳动过程中捕捉细节。通过人物的表情、行动来窥探其内心世界以及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等。
  2.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情
  作文的素材完全来源于生活。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淡是真,但平淡中蕴藏着无数催人泪下的、让人感动的、催人奋进的、令唯物喜悦的故事,人间的真实情感就在这平淡中流露。一次,学校举行英语口语竞赛。面对第一次,学生都紧张不安,各自都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神态。于是,在口试竞赛进行完之后,我让学生回想当时的心情与表现,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当时手都抖了,面红耳赤。”“我连本来认识的单词都不认识了,当时只觉得它好眼熟,可就是读不出来······”“我听见他读的时候声音在发抖······”同学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现在回想起来,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同学们也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话可以讲。学生从中就深切的体会到,只有真真切切地观察生活,笔下才有话可写。
  2.3 通过片段练习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技巧
  片段练习是学会细节描写的敲门石。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次次的实践与摸索,所以我并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在作文中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而是让学生从一次次的小段练习作起。通过讲读课文,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怎么观察,怎样描写,从而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方法。一次成功的片段练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信心的加油站。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细节,但在孩子眼中,世界常常是大而化之的,他们不会去刻意地留意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生活的真谛常常是流露在这些细节中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锐意探索、洞察事物的幽微,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细节,这样写的文章既有内容又生动。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几点感悟  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
期刊
探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谈一谈关于探究性学習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
期刊
【摘 要】語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学习;学生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
期刊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和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課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中,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一环节,是广大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这里从导入的类型、作用等方面讨论一下笔者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阅读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不要束缚学生阅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学生以创造自由,让学生异想天开,从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飞扬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创新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前,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孩子们,那么怎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也得到了一点收获。  1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是促进作文教学发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前提。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期刊
新課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
期刊
近日看报,在一次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那些日本孩子是独自背着行李,扛着帐篷到达目的地的,与此相反的是,每一个中国孩子的身边都有由亲人组成的“护送队伍”。到达目的地后,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做这做那,而孩子们则坐在一旁大声叫累,以致日本人说中国的下一代不是他们的对手。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发人深省的,它说明我们现代的孩子意志品质太差,依赖性太强,缺乏自主性。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吃鱼吃肉吃五谷,谁教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朗读应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应唱响“朗读”的主旋律。  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朗读在不同程度的被弱化,变得可有可无,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而多年来应试教育的盛行,也让许多语文教师形成了这么一种观点,即“早读课才需要朗读”,其他时间内,朗读被弃置一旁,有时捡出来,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