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生活》这一模块中,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尝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切实提升学生参与文化生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爱乡爱国的目的,从而增强课堂教与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地方文化;文化生活;课堂教学
在《文化生活》这一模块中,教材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学、美学、伦理、艺术等许多科学知识,是带有浓厚文化味的思想政治课程。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会比较单一,这就严重影响了《文化生活》教学的时效性。地方文化资源是本土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共资源,将地方文化与《文化生活》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且能够积极地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
甘肃省陇南市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俗多姿多彩,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陇南市拥有很多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西河乞巧女儿节、文县白马“池哥昼”、武都高山戏等个性鲜明的民俗文化;有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文化园区等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等。
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陇南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活力,而且丰富了我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爱乡意识,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时效性。
一、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教学中的作用
1.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秀的地方文化具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地域性等特点,是构成中华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俗话说“生于斯,长于斯”。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因为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是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紧跟教学,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加入地方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问题等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例如,我在讲授《体味文化》这一框时,我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我们陇南舞姿别致、表演大方的武都“高山戏”;融入秦腔、川剧的文县“玉垒花灯戏”;粗犷而嘹亮的“两党号子”;流传千年的“西和七夕乞巧节”;历史悠久、风情豪迈的“氐羌文化”;原始古朴、特色鲜明的“白马藏族”;流传广泛、种类繁多的“陇南社火”等民俗文化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文化现象,并积极地参与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我将武都“高山戏”和文县“玉垒花灯戏”做了比较,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明白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能有效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高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目前高考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设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化解《文化生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
例如,在讲授《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框时,学生往往搞不清“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二者的区别。我以陇南西和的“乞巧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使学生了解这一文化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对西和人民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而人们对这一文化的学习则并不是强制的,是人们经过这种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而逐步学会的,即潜移默化的过程。
又例如,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时,我请学生分别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来介绍我们陇南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每个人都能够积极的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探讨发言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的感悟,对我们的本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树立了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实践证明,在《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地方的优秀文化作为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时效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难点,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意义
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巧用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对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地方文化对于學生来说具有亲历性和具体化的特征。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一提起来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表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容及关系会十分形象具体。另一方面,地方文化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亲自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因此,若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既可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通过收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使学生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为立志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奠定情感基础。
3、有利于教师转变角色《文化生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可以促使教师积极关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并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巧妙引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进课堂,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此可见,巧妙地将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怀。也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添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地方文化资源博大精深,将地方文化资源熔铸到《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评判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能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华儿,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03期;
[2]孙小华,运用乡土资源 促进科学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吴刚平,普通高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0期;
[4]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二中742500 )
关键词:地方文化;文化生活;课堂教学
在《文化生活》这一模块中,教材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学、美学、伦理、艺术等许多科学知识,是带有浓厚文化味的思想政治课程。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会比较单一,这就严重影响了《文化生活》教学的时效性。地方文化资源是本土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共资源,将地方文化与《文化生活》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且能够积极地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
甘肃省陇南市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俗多姿多彩,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陇南市拥有很多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西河乞巧女儿节、文县白马“池哥昼”、武都高山戏等个性鲜明的民俗文化;有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文化园区等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等。
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陇南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活力,而且丰富了我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爱乡意识,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时效性。
一、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教学中的作用
1.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秀的地方文化具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地域性等特点,是构成中华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俗话说“生于斯,长于斯”。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因为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是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紧跟教学,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加入地方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问题等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例如,我在讲授《体味文化》这一框时,我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我们陇南舞姿别致、表演大方的武都“高山戏”;融入秦腔、川剧的文县“玉垒花灯戏”;粗犷而嘹亮的“两党号子”;流传千年的“西和七夕乞巧节”;历史悠久、风情豪迈的“氐羌文化”;原始古朴、特色鲜明的“白马藏族”;流传广泛、种类繁多的“陇南社火”等民俗文化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文化现象,并积极地参与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我将武都“高山戏”和文县“玉垒花灯戏”做了比较,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明白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能有效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高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目前高考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设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化解《文化生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
例如,在讲授《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框时,学生往往搞不清“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二者的区别。我以陇南西和的“乞巧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使学生了解这一文化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对西和人民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而人们对这一文化的学习则并不是强制的,是人们经过这种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而逐步学会的,即潜移默化的过程。
又例如,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时,我请学生分别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来介绍我们陇南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每个人都能够积极的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探讨发言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的感悟,对我们的本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树立了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实践证明,在《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地方的优秀文化作为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时效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难点,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意义
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巧用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对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地方文化对于學生来说具有亲历性和具体化的特征。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一提起来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表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容及关系会十分形象具体。另一方面,地方文化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亲自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因此,若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既可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通过收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使学生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为立志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奠定情感基础。
3、有利于教师转变角色《文化生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可以促使教师积极关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并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巧妙引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进课堂,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此可见,巧妙地将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引入《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怀。也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添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地方文化资源博大精深,将地方文化资源熔铸到《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评判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能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华儿,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03期;
[2]孙小华,运用乡土资源 促进科学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吴刚平,普通高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0期;
[4]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二中742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