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指导者。”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导”,努力在“导”字上下工夫。
  1 摆正教师的位置,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指挥者”,而是一个“指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课堂教学中切忌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望而却步,这将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风趣的语言、寓有幽默感的动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让学生心中有一种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的安全感。再加上老师“你真行!”“你真了不起”等一次次的表扬声,更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要求自己以课堂上高质量的应答来回报老师。
  2 布置导学提纲,培养超前学习意识
  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以往的自学教师主要布置在课外,基本上是放任自流,而课堂上的自学,课本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进行的。例如十二册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时,先出示导学提纲:①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②回忆并叙述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③课本第十二册P34中两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后及时检查、讨论,谈自己看懂了什么?自学中还发现什么疑难问题。这样既交流了学习心得,又交流了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学课本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3.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外部的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动手操作活动作为一种数学方式被广泛采用。例如,在教学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面图形都是用直尺准确地测量出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是件新鲜事。根据儿童爱动的特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安排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问: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细绳去测量桌上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同学们试验一下。尔后,学生便纷纷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先肯定他们的思维方法,然后用滚动、绳测的方法模拟演示,并在黑板上做记录。当学生找出几种测量方法之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圆的周长如何测量?让学生明白:用滚动和绳测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这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能不能找到一个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有效的办法呢?”接着,用投影仪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圆的周长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后得出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且促进了知识内化。
  3.2 引导学生分析思路。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比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同时,启迪学生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画线段图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画,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画出来。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和学生思维受阻时,为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小组讨论、互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表达出来。
  3.3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脉络,总结学习过程。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联系的教学,即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有利于学生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总结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发现规律,进而自觉地运用规律探索新知,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增强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教师在课堂小结、巩固延伸时可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的?学习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通过归纳整理课本内容,使全体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今天学习了什么。通过解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归纳,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解题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小结、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师小绩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教学观念及方法的变革,数学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导”的艺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使今天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数感是对数的一种灵感,具体表现为对作用于它的数学现象与问题的内在反映能力,也表现为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把数感作为一种方法渗透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之中。  1 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1 在数的概念引入过程中培养数感。概念的引入要依赖十分丰富的、典型的、全面的(不是零碎不全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充实学生的感性
期刊
探索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1 创新教学环境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条件。教师必须经营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独特性、多样性,是对学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次必须营造自由、争论的外部学习环境,使学生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学生有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和应付时代变化的各种综合能力。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时代所要求的一种高质量的教育。而初中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审美教育 实践 衔接 相关问题    李岚清同志指出:
期刊
1 引言  1.1 教学模式内涵。“模式”一词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什么是教学模式呢?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  1.2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讲得多而学生活动少,压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本为本,一味地按“作者——写作背景——结构—
期刊
【摘 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是治学与科学研究的起点。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习惯 培养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
期刊
中学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思想政治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就要让他们感到,政治与他们息息相关,政治就在生活当中,学好政治课对个人和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
期刊
【摘 要】 为了顺应面向21世纪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如何发掘利用好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根据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和农村学生的特点开展数学学科教学,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有价值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过程的质量,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教材 教法 数学教学 过程优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
期刊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在体系结构上也相应做出了调整,特别在体育课程功能、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以往的体育课程设计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想让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真正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一线的体育课任老师就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实践,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
期刊
我国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一种生命力的化身。具体地说,美育就是利用美的对象(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对人们进行熏陶和教育,培育和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和生命的质量。美育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美育不仅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  当今,美育在花季少女中很少涉及,常见的有以下诸多现象:如一味模仿、不合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