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对8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专项护理、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结果:死亡率10.98%;住院时间8d~34d,平均(11.4±6.2)d死因呼吸衰竭3例、休克4例、心力衰竭1例、中枢神经衰竭1例;死亡者器官衰竭发生率100%,高于存活者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护理关键在于维持呼吸系统正常,降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与控制,尽可能降低器官衰竭风险、危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发作;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我国老年人COPD发病率高达13%~30%,现存致残者500~1000万人,每年COPD死亡例约100万[1]。COP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肺气肿急性发作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合并有低氧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并发症,护理难度较大。我院对COPD肺气肿急性发作患者安排精心护理,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COPD患者82例,其中男63例、女19例,年龄32~76岁,平均(63.0±4.6)岁,病程1~14年,平均(8.4±4.2)年。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未合并有其它类型高致死性疾病,以COPD为主症;③临床经高分辨率CT确诊为为肺气肿急性发作。
1.2方法
1.2.1 基础护理
(1)呼吸道管理:①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常用呼气末正压通气,部分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NIV),流量1~2Lmin,每日吸氧时间>15h,睡眠时吸氧不可拔管,期间监测PaO2/FiO2、呼吸频率等指标;②维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气道管理,常规口腔清洁护理、湿化气道;③期间行肺部听诊,评估痰液淤积情况,安排吸痰,控制吸痰频次,避免损伤气道;④充分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产生噪音。
(2)专项护理:①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宜缓不宜急,严格遵医用药;②做好导管护理,落实每日消毒,做好导管固定,机械通气仪器管理,落实无菌护理;③对于有导尿、留置尿管者,严格落实无菌操作;④消化道管理,遵医嘱用药,预防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胃反流等不良事件发生;⑤做好呼吸抑制预防、人际不协调、神经功能减退风险管理,做好防护、夜间巡查、按摩等护理;⑥心理疏导,通过日常的交流沟通,鼓励患者,转移患者注意力,传授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做好呼吸机呼吸法宣教,提高吸氧效用;⑦康复指导:康复期,落实呼吸训练、运动康复训练。
1.2.2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并发症预防:①落实巡查,每隔1h访视一次,鉴别发现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肝衰竭等器官衰竭先兆,如肺性脑病者常有意识、瞳孔、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病情剧烈变化者、出血时常有失血表现;②做好体位护理、皮肤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 )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存活73例,死亡9例。住院时间8d~34d,平均(11.4±6.2)d。死亡直接原因:呼吸衰竭3例、休克4例、心力衰竭1例、中枢神经衰竭1例。死亡者均伴有器官衰竭,器官衰竭个数1-4个,存活者仅2例器官衰竭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并不少见,死亡率较高,处理难度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以加强监护、对症主要为主要救治方法,护理内容繁多,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治疗持续性、有效性。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而言,加强呼吸道管理、口腔管理非常必要,有助于降低吸氧中断、肺炎风险,也是医院关注重点,其护理方法基本成熟[2]。护士应严格遵照医院护理路径落实各项基本护理内容,强调无菌操作、护患之间相互配合,提高护理效用,降低人机不协调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现阶段,器官衰竭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死亡的主要原因,器官衰竭并非偶发,器官损伤具有隐匿性、进行性特点,护士应提高自身预见性,从系统护理入手,做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护理,强调细节,加强护理管理,不放过一个死角,降低器官衰竭发生风险,加强巡视,及时鉴别、发现、处置器官衰竭,降低器官衰竭危害。
护士除严格落实医嘱外,还应做好辅助工作,及时向医师通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一时间安排抢救。
小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护理关键在于维持呼吸系统正常,预防、纠正低氧血症,落实细节护理,预防、发现、处理并发症,尽可能降低器官衰竭风险、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3(1):1-52
[2]曾惠清,陈波,张孝斌,等.不同通气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4):363-365.
【摘要】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对8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专项护理、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结果:死亡率10.98%;住院时间8d~34d,平均(11.4±6.2)d死因呼吸衰竭3例、休克4例、心力衰竭1例、中枢神经衰竭1例;死亡者器官衰竭发生率100%,高于存活者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护理关键在于维持呼吸系统正常,降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与控制,尽可能降低器官衰竭风险、危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发作;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我国老年人COPD发病率高达13%~30%,现存致残者500~1000万人,每年COPD死亡例约100万[1]。COP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肺气肿急性发作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合并有低氧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并发症,护理难度较大。我院对COPD肺气肿急性发作患者安排精心护理,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COPD患者82例,其中男63例、女19例,年龄32~76岁,平均(63.0±4.6)岁,病程1~14年,平均(8.4±4.2)年。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未合并有其它类型高致死性疾病,以COPD为主症;③临床经高分辨率CT确诊为为肺气肿急性发作。
1.2方法
1.2.1 基础护理
(1)呼吸道管理:①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常用呼气末正压通气,部分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NIV),流量1~2Lmin,每日吸氧时间>15h,睡眠时吸氧不可拔管,期间监测PaO2/FiO2、呼吸频率等指标;②维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气道管理,常规口腔清洁护理、湿化气道;③期间行肺部听诊,评估痰液淤积情况,安排吸痰,控制吸痰频次,避免损伤气道;④充分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产生噪音。
(2)专项护理:①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宜缓不宜急,严格遵医用药;②做好导管护理,落实每日消毒,做好导管固定,机械通气仪器管理,落实无菌护理;③对于有导尿、留置尿管者,严格落实无菌操作;④消化道管理,遵医嘱用药,预防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胃反流等不良事件发生;⑤做好呼吸抑制预防、人际不协调、神经功能减退风险管理,做好防护、夜间巡查、按摩等护理;⑥心理疏导,通过日常的交流沟通,鼓励患者,转移患者注意力,传授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做好呼吸机呼吸法宣教,提高吸氧效用;⑦康复指导:康复期,落实呼吸训练、运动康复训练。
1.2.2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并发症预防:①落实巡查,每隔1h访视一次,鉴别发现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肝衰竭等器官衰竭先兆,如肺性脑病者常有意识、瞳孔、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病情剧烈变化者、出血时常有失血表现;②做好体位护理、皮肤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 )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存活73例,死亡9例。住院时间8d~34d,平均(11.4±6.2)d。死亡直接原因:呼吸衰竭3例、休克4例、心力衰竭1例、中枢神经衰竭1例。死亡者均伴有器官衰竭,器官衰竭个数1-4个,存活者仅2例器官衰竭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并不少见,死亡率较高,处理难度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以加强监护、对症主要为主要救治方法,护理内容繁多,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治疗持续性、有效性。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而言,加强呼吸道管理、口腔管理非常必要,有助于降低吸氧中断、肺炎风险,也是医院关注重点,其护理方法基本成熟[2]。护士应严格遵照医院护理路径落实各项基本护理内容,强调无菌操作、护患之间相互配合,提高护理效用,降低人机不协调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现阶段,器官衰竭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死亡的主要原因,器官衰竭并非偶发,器官损伤具有隐匿性、进行性特点,护士应提高自身预见性,从系统护理入手,做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护理,强调细节,加强护理管理,不放过一个死角,降低器官衰竭发生风险,加强巡视,及时鉴别、发现、处置器官衰竭,降低器官衰竭危害。
护士除严格落实医嘱外,还应做好辅助工作,及时向医师通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一时间安排抢救。
小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护理关键在于维持呼吸系统正常,预防、纠正低氧血症,落实细节护理,预防、发现、处理并发症,尽可能降低器官衰竭风险、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3(1):1-52
[2]曾惠清,陈波,张孝斌,等.不同通气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4):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