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外生产实习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校外实习生的动态管理,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使学校重塑形象,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生实习动态管理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各专业学生在完成校内课堂教学及校内实习之后,将有一个阶段的毕业实习,称为校外实习。这是全面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环节。同时,搞好毕业实习,有利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众所周知,校外生产实习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一步。校外实习有时被称为“预分配”,实质是和就业挂钩。部分实习期间表现较好,能胜任本职工作,能独立上岗的学生就可以被实习单位录用,完成了就业安置。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安置工作,而且取得许多经验,对学院可持续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对学生毕业前的校外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没有得到重视,这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成才。
一、校外实习生的现状
近几年来,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校外实习的期限分为半年和一年。按照相关规定,由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根据学院关于毕业实习管理的统一部署,确定毕业实习工作的任务、目标和要求,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制定实习计划,落实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实习保证书,选派实习带队教师,处理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直至实习内容的全面完成。
实际上学生在实习单位不尽人意。实习期间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对自己定位不准,没有认识到实习的目的,没有做好“角色”的转换,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实习期间,不认真遵守实习单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怕苦、怕脏、怕累,到处提条件,讲报酬。其次,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工作失误时不会处理,与同事、领导不会相处,遇到不良社会风气或被动机不良者利用时,很容易上当受骗。所有这些都要影响实习的效果、就业的稳定性及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而影响学院的信誉。另外,由于带队教师和班主任工作不到位,疏于管理,也使校外实习的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校外实习是在校学习的延伸,按规定实习是否合格由该生所在实习单位和学院实习管理老师联合签署学生的表现意见为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严格认真执行,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校外实习根本达不到目的。
二、校外实习生的动态管理
1.动态管理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学院应该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这是教育的一种趋势。
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进行分析:高职生从学院进入实习单位,还很不适应。虽然在校期间学习了相应的道德观、纪律观、劳动观,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纠正。但很多学生的心理是不稳定的。学生就业前的校外实习是学生踏入社会、走向人生的第一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实施动态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育时空不只局限于校园内,还要延伸到校外。只要管理方式、方法到位,就可以对校外实习生的身心发展、自我价值的体现起到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才能给学生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校外实习可以弥补校内实习的不足。学院内的实习大多是分散的,更多的是“应知、应会”的基础实习,而校外实习是就业前的一种“实战演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可以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新岗位,从安全、专业、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克服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干一行爱一行,完成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转变。
3.动态管理的内容
根据安排,对学生实习集中的单位,应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班主任,随时了解实习生的现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特别是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刻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每周应不少于两次到实习现场,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及解决实习难题,认真听取用人单位领导、部门主管、工人师傅的意见,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将可取的信息反馈给学院领导,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4.实行动态管理的措施
(1)毕业实习单位的确定。进行动态管理的前提必须选好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基础工作较为完善,经营秩序良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专门负责学生实习的管理指导机构或人员。
(2)加强与实习生的交流。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实习表现,详细记录学生的实习动态。推举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实习组长,定期写出实习总结或实习报告。学生每周向实习小组长汇报一周的实习情况;小组长每周向班主任作一次汇报记录;实习单位给每位实习生每月填写《实习成绩鉴定表》,车间领导写出实习生评语,打出实习等级,实习单位盖章,《实习成绩鉴定表》必须每月送达或寄给班主任。凡《实习成绩鉴定表》少一次,其毕业证书缓发,少二次以上者,实习成绩作不及格处理,毕业证书不发。
(3)严格执行实习规章制度。在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严守操作规程;诚实谦虚、礼貌待人。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制度。实习单位由学院组织,统一安排,学生不得擅自更换实习单位,一经发现按自动退学处理。如在实习单位违反制度,由实习单位按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在实习期间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被实习单位遣送回校的,学院将作开除处理。如实习单位有不合理的安排和要求,不准跟实习单位发生正面冲突,可由实习组长向学院实习老师或班主任及时反映,由学院出面交涉。学院要求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的家长都要进行电话联系或进行家访,及时向家长汇报他们子女在生产实习中的情况及表现。
5.实施动态管理的效果
首先,学院树立了新的形象,形成了自己的办校管理模式的特色;可以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其次,加深了实习生与学院之间的感情与联络,通过班主任及实习指导老师对其在道德、理想及其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学院积极配合企业管理,对接企业文化,既加强了校企交流合作,又促进了师资业务素质的提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实习生的动态管理还需要学院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得到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只有加强动态管理,才能够产生品牌效应。处理好学院、毕业生、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内涵广泛且意义深远的课题。
众所周知,校外生产实习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一步。校外实习有时被称为“预分配”,实质是和就业挂钩。部分实习期间表现较好,能胜任本职工作,能独立上岗的学生就可以被实习单位录用,完成了就业安置。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安置工作,而且取得许多经验,对学院可持续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对学生毕业前的校外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没有得到重视,这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成才。
一、校外实习生的现状
近几年来,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校外实习的期限分为半年和一年。按照相关规定,由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根据学院关于毕业实习管理的统一部署,确定毕业实习工作的任务、目标和要求,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制定实习计划,落实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实习保证书,选派实习带队教师,处理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直至实习内容的全面完成。
实际上学生在实习单位不尽人意。实习期间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对自己定位不准,没有认识到实习的目的,没有做好“角色”的转换,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实习期间,不认真遵守实习单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怕苦、怕脏、怕累,到处提条件,讲报酬。其次,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工作失误时不会处理,与同事、领导不会相处,遇到不良社会风气或被动机不良者利用时,很容易上当受骗。所有这些都要影响实习的效果、就业的稳定性及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而影响学院的信誉。另外,由于带队教师和班主任工作不到位,疏于管理,也使校外实习的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校外实习是在校学习的延伸,按规定实习是否合格由该生所在实习单位和学院实习管理老师联合签署学生的表现意见为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严格认真执行,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校外实习根本达不到目的。
二、校外实习生的动态管理
1.动态管理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学院应该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这是教育的一种趋势。
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进行分析:高职生从学院进入实习单位,还很不适应。虽然在校期间学习了相应的道德观、纪律观、劳动观,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纠正。但很多学生的心理是不稳定的。学生就业前的校外实习是学生踏入社会、走向人生的第一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实施动态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育时空不只局限于校园内,还要延伸到校外。只要管理方式、方法到位,就可以对校外实习生的身心发展、自我价值的体现起到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才能给学生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校外实习可以弥补校内实习的不足。学院内的实习大多是分散的,更多的是“应知、应会”的基础实习,而校外实习是就业前的一种“实战演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可以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新岗位,从安全、专业、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克服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干一行爱一行,完成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转变。
3.动态管理的内容
根据安排,对学生实习集中的单位,应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班主任,随时了解实习生的现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特别是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刻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每周应不少于两次到实习现场,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及解决实习难题,认真听取用人单位领导、部门主管、工人师傅的意见,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将可取的信息反馈给学院领导,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4.实行动态管理的措施
(1)毕业实习单位的确定。进行动态管理的前提必须选好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基础工作较为完善,经营秩序良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专门负责学生实习的管理指导机构或人员。
(2)加强与实习生的交流。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实习表现,详细记录学生的实习动态。推举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实习组长,定期写出实习总结或实习报告。学生每周向实习小组长汇报一周的实习情况;小组长每周向班主任作一次汇报记录;实习单位给每位实习生每月填写《实习成绩鉴定表》,车间领导写出实习生评语,打出实习等级,实习单位盖章,《实习成绩鉴定表》必须每月送达或寄给班主任。凡《实习成绩鉴定表》少一次,其毕业证书缓发,少二次以上者,实习成绩作不及格处理,毕业证书不发。
(3)严格执行实习规章制度。在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严守操作规程;诚实谦虚、礼貌待人。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制度。实习单位由学院组织,统一安排,学生不得擅自更换实习单位,一经发现按自动退学处理。如在实习单位违反制度,由实习单位按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在实习期间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被实习单位遣送回校的,学院将作开除处理。如实习单位有不合理的安排和要求,不准跟实习单位发生正面冲突,可由实习组长向学院实习老师或班主任及时反映,由学院出面交涉。学院要求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的家长都要进行电话联系或进行家访,及时向家长汇报他们子女在生产实习中的情况及表现。
5.实施动态管理的效果
首先,学院树立了新的形象,形成了自己的办校管理模式的特色;可以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其次,加深了实习生与学院之间的感情与联络,通过班主任及实习指导老师对其在道德、理想及其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学院积极配合企业管理,对接企业文化,既加强了校企交流合作,又促进了师资业务素质的提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实习生的动态管理还需要学院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得到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只有加强动态管理,才能够产生品牌效应。处理好学院、毕业生、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内涵广泛且意义深远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