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点在哪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chen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明、论述类文本在日常生活中比文学类文本的应用空间更为广阔。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面对新问题的解决,不能不搜集、整合相关信息,说明、论述类文本恰好提供这样的空间,学习这类文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近年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是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也只有一个单元的此类文章供学生接触,另外,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非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那么,如何通过课内几篇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首先,激发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在教授《宇宙的未来》一文时,事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在课前,有用一些关于宇宙及霍金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把握科学小论文的文体特点,探索有效教学之路。1.确定教学目标.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文体既定,则教有定法。科学论文的内容是科学的,其形式是议论的;语文课自然要弄懂内容,但这不是教学目标,对于《宇宙的未来》一文,如何阐述宇宙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所以通过阅读,弄清内容是第一层次,这个层次是手段;在此基础上弄清楚作者用什么手段表达内容是第二层次;进而弄清全文的逻辑结构及框架是才第三层次,也是我们通过学习所达成的目标。2.突破难点。本课的逻辑性与思辨性是要突破的难点。而《高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科学论著的内在逻辑恰是语文教学可以凭借的思维培育手段。如何把某些语言文字材料作为一个意义单位用来进行逻辑训练,是学好这一课的重要抓手。只有真正把教师自身逻辑思维的培育与提升放到突出地位,才可能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行动。
  《宇宙的未来》一文虽然是节选,但逻辑结构还是清晰地,抓住文章中的一系列关键词:混沌、膨胀、坍缩、暗物质、黑洞,具体分析每个关键所在文段的论述过程,便可以弄清霍金的思维特点;在整体上把握逻辑结构,所以,文章结构可以简要概括为:
  第一部分(1),明确科学家认可预言未来。第二部分(2-5),举例论证巫师预言的历史,关键在于“两头堵”的解释。第三部分(6-25),具体阐释科学家对于宇宙未来的预言。这部分是行文的主体,作者采用分类讨论的思路不断排除不可预测未来的种种因素,逐步强调在可观测的前提下,何种情况是正常情形,何种情况是非正常的,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存在一个时间尺度;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即便宇宙要坍缩,也可以预言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暗物质是存在的,不管星系或星系团中的暗物质是什么,可以预料它们也会落进这些非常巨大的黑洞中去;如果宇宙要永远膨胀下去的话,任然有大量的时间可供黑洞蒸发;如果膨胀理论正确,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我们以第11自然段为例,来分析其逻辑结构,看看其思维的缜密性:
  推测:绕日公转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沌(“似乎”说明是推测)
  已知1:地球(绕日公转行星之一)长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
  未知:十几亿年后发生相撞(将已知与未知分类讨论,确定前者,排除后者)。
  已知2: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沌的(间接呼应前面的推测)。
  已知3:其他星系正离我们而去,而且离我们越远就离开的越快(这就是膨胀)。
  结论: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作者分类讨论了不同的情况,层层排除,罗列了具体的證据,有观测到的,有根据观测推测的,反映出了逻辑的严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扎实做好这一步,即弄清全文的逻辑结构及框架,才能达到学习此类文章的目的。
  最后,多阅读,多训练。针对平时教学中不重视非文学文本的现象,教师首先要多读一些科学类论著,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应介绍给学生一定量的科学小论文,和学生一起研读探讨,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在高三的总复习中在不断做题,强化训练,假以时日,不仅能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对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大有大有裨益的。
  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及教学,切莫“乱花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定要以怎样阐述与论证为重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祁春静,甘肃渭源县第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话题要从寒假里看的由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说起。其实早已过了追星的年纪,但就是欣赏萧红。这位民国的传奇女作家、30年代文坛奇女子。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执着于写出优质的文章,勇敢释放细腻敏感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唤醒民众的心灵。而身为教师的我,何曾体会教材编排者的良苦用心?何曾真正走进作者、体味文本呢?我要重拾起那一朵朵被我遗忘的美文之花。不再只是形式上的走過场,而要真正地走近它、欣赏它。  一、
期刊
李筱懿的新书《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是一支经过岁月积淀之后盛开的花朵,它告诉我们:虽说月有阴晴圆缺,但月圆则亏,月亏则圆。凡事如果做得太满,总会有缺憾;相反,凡事如果都留有余地,可能最终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比如:她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里谈到——聊天不要急着表现自己的才华,而要多倾听,要让对方说爽了,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同时讲到她年轻的时候喜欢争论,“在争论中表达自己打
期刊
漫天的阴霾笼罩着整所学校,昏暗的走廊里,每个人都低头匆匆行走,四周很安静,仿佛随时都可以听见中考那沉闷的逐渐逼近的脚步声。教室里,纷纷扬扬的粉尘犹如一个个艺术家在舞
那一年,男孩初三。个子高,篮球打得好,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男孩有一个羞涩的梦想,关于隔壁班级那个可爱的女同学。他希望有一天,当他夺得篮球场上的桂冠,女同学能够走到他身
美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陶冶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美育,是指人们通过情感体验,在自然、社会等领域做出评价、判断,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小学语文阅读课,学生阅读的教材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备,给人美的感受与心灵的净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审美因素处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导语要有引人入胜之美  精彩的导
期刊
他弯着腰,骨骼分明的手灵活地拍打着篮球,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师阅读教学方法单一老旧、学生缺少阅读学习积极性等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也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综合水平。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
期刊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辩论会.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中国,英语早已被列入学生必修
一、诵读文本,走进作家  冯骥才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也就是说散文创作来源甚广。然而,正因为来源于生活,散文成为作家阅历的体现,经验的集合,冷静的思考和智慧的沉淀。读他们的散文,就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踏入他们的知识领域,感悟他们的灵性与智慧。  作为文学中的精品,散文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学习散文之时,如果我们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
期刊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题材选取、说理技法、结构安排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富有特色,值得赏析、借鉴和应用。  一、题材选取之美。如何让齐王接受广开言路的进谏,进而使齐国走向强盛,邹忌可谓用心良苦。他首先从自身生活体验选取题材,以家庭成员中妻、妾、客对自己的蒙蔽说起,进而由家及国,类比说明齐王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以现实生活体验说理,易于引起齐王兴趣,便于展开;以家事类比国事,易于引起齐王深思,并自觉接受邹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