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然而,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劳动教育被边缘化。教师要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应创建真实生活劳动环境,夯实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优化劳动教育方式,明晰劳动教育的育人意义内涵,强化全方位联动实施,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并規定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可以从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不仅需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同时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劳动课程实施大打折扣,劳动教育者观念薄弱,劳动教育实施缺乏支持等问题。因此,研究分析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能够推动与落实路径的保障措施,以便能够从小就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一、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国家于202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某书记2020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出了重要制度性安排,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培养审美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向是对技能基础操作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窗花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摆在讲台上,由大家投票选择最优秀的作品,并给予物质性的奖励。这样比赛的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会由纸花联想到花卉的种植。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花卉的特点,讲解如何栽培花卉,并邀请有种花经验的同学分享经验。
三、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自己有很多奇特的想法,也不愿意积极地表现出来。而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再畏首畏尾,可以将自己内心大胆的想法融入艺术作品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目前,一些人盲目追求时尚潮流,缺少自身独有的个性,因此,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是劳动与技术课程追求的教学目标。
一些学生会担心自己创作的作品过于特别,被同学嘲笑、不被老师认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通过创作出来的作品展现自己内心独特的灵魂。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创作中的闪光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使学生获得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组织家庭劳动活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助手。开展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学校驾驭的不足,增强学校教育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样的教育活动体验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发展。立足于此,我们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制定了《居家劳动清单》,为学生设置了必做项、选做项、展示项。其中,学生必做自理活动,如清扫家庭卫生、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等。选做的活动是帮助父母买菜、做饭等。展示项更多是关注孩子之间的成长环境不同,鼓励学生的个性劳动。学校每周将劳动清单发给学生和家长,学生需要完成必做活动。家长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及时在清单上做好记录,同时每月在清单上书写自己的想法及意见。班主任回收清单,对照学生和家长的记录情况,选出本班的“劳动之星”。在学期末,学校会在家访时综合调查,选出校际“劳动能手”。如此家校合作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劳动过程中锻炼自我,发展劳动能力,也让家庭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要使中小学劳动教育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就要厘清并分析当今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并积极有效地探索与实践,联合劳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4):161-169.
[2]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并規定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可以从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不仅需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同时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劳动课程实施大打折扣,劳动教育者观念薄弱,劳动教育实施缺乏支持等问题。因此,研究分析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能够推动与落实路径的保障措施,以便能够从小就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一、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国家于202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某书记2020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出了重要制度性安排,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培养审美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向是对技能基础操作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窗花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摆在讲台上,由大家投票选择最优秀的作品,并给予物质性的奖励。这样比赛的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会由纸花联想到花卉的种植。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花卉的特点,讲解如何栽培花卉,并邀请有种花经验的同学分享经验。
三、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自己有很多奇特的想法,也不愿意积极地表现出来。而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再畏首畏尾,可以将自己内心大胆的想法融入艺术作品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目前,一些人盲目追求时尚潮流,缺少自身独有的个性,因此,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是劳动与技术课程追求的教学目标。
一些学生会担心自己创作的作品过于特别,被同学嘲笑、不被老师认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通过创作出来的作品展现自己内心独特的灵魂。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创作中的闪光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使学生获得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组织家庭劳动活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助手。开展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学校驾驭的不足,增强学校教育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样的教育活动体验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发展。立足于此,我们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制定了《居家劳动清单》,为学生设置了必做项、选做项、展示项。其中,学生必做自理活动,如清扫家庭卫生、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等。选做的活动是帮助父母买菜、做饭等。展示项更多是关注孩子之间的成长环境不同,鼓励学生的个性劳动。学校每周将劳动清单发给学生和家长,学生需要完成必做活动。家长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及时在清单上做好记录,同时每月在清单上书写自己的想法及意见。班主任回收清单,对照学生和家长的记录情况,选出本班的“劳动之星”。在学期末,学校会在家访时综合调查,选出校际“劳动能手”。如此家校合作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劳动过程中锻炼自我,发展劳动能力,也让家庭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要使中小学劳动教育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就要厘清并分析当今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并积极有效地探索与实践,联合劳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4):161-169.
[2]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