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POLR3A基因突变导致全面发育落后合并癫痫、纹状体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2020年收治的2个非近亲结婚的家系中的共3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提取外周血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对患者家系进行一代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全面发育落后、癫痫发作、肌张力障碍,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基底节萎缩、纹状体变性。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提示POLR3A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
【机 构】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湖南省儿童智力障碍研究中心,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湖南省儿童智力障碍研究中心,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湖南省儿童智力障碍研究中心,长沙 4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OLR3A基因突变导致全面发育落后合并癫痫、纹状体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2020年收治的2个非近亲结婚的家系中的共3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提取外周血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对患者家系进行一代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
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全面发育落后、癫痫发作、肌张力障碍,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基底节萎缩、纹状体变性。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提示POLR3A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980 G>C;c.1771-6 C>G 和 c.2044C>T;c.1771-7 C>G)。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提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2个家系的先证者各自的父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突变具有致病性。
结论包含剪切位点突变的POLR3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特征性的全面发育落后合并癫痫、纹状体变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POLR3相关谱系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断。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机器学习为主要手段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目前,机器学习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定点及分析、颅面骨骼分型和颈椎分期的判断等,以及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辅助评估正畸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制订正畸治疗方案等。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对机器学习在正畸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精准正畸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牵张成骨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后,已逐渐成为治疗唇腭裂的重要选择。据研究报道,截骨线的设计、牵张器的类型、上颌骨前移量、手术年龄等因素或将影响牵张成骨术的预后。本文主要针对唇腭裂上颌骨牵张成骨的最新进展,从治疗方法、患者类型和辅助治疗三方面,对可能影响唇腭裂上颌骨牵张成骨疗效和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制订恰当的治疗策略,改善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噬菌体作为感染细菌的病毒,是口腔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发展,噬菌体、口腔微生态、牙周病三者间的具体关系正在被逐渐揭示。噬菌体疗法也因此成为对抗超级细菌的新方法,近年来蓬勃发展。本文综述了口腔噬菌体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噬菌体在维持牙周正常环境中的作用、噬菌体失衡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噬菌体在牙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为噬菌体对牙周病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噬菌体疗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存在特异性的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病变。应用神经调控技术可实现对这些神经环路上关键靶点或者靶区的精准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植入式和非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主要指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植入时机、手术靶点及程控参数的选择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非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疗法和经颅电刺激疗法,具有安全、无创、可操作性强等优势。相比于补充神经递质为主的药物疗法,神经调控技术具有一系列优势,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精准治疗策略中的重要选项。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能够非靶向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病原体核酸,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方面,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推进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专家经验,组织撰写了该共识。
原发性震颤(ET)也称特发性震颤,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12Hz动作性震颤,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震荡是ET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ET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和注射A型肉毒毒素)、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约1/3的ET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成为药物难治性ET的首选治疗方法,我国已有多个中心开展DBS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但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性的指南或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
目的探讨ANO10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0型(SCAR10)1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2018—2020年收集的30个已排除Friedreich共济失调及继发性共济失调的拟诊为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合一代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对收集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1例ANO10基因突变所致的40岁男性SCAR10患者。该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走
目的探讨伴失对焦敏感的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癫痫(FCMTE)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例伴失对焦敏感的FCMTE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7岁,病程6年至30余年,随访时间至少2年。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震颤和抽动,闭目时发作频繁,导致入睡困难,3例患者偶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例患者均存在失对焦敏感,其中3例同时具有光敏性。结论脑电监测期间科学地开展失对焦诱发试验,有助于确定伴失
目的评价不同起病侧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分析帕金森病运动症起病侧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658例,按运动症状的起病侧分为左侧组(313例)和右侧组(3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评估其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并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筛查量表(RBDSQ)评估、分析其睡眠
目的探讨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与皮质醇节律改变的关系,从神经内分泌调节角度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的57例单侧TLE-HS患者,根据入院1个月前是否有成簇癫痫发作的病史,将其分为伴有成簇癫痫组(即成簇癫痫组,共纳入27例)和不伴成簇癫痫组(NSC组,共纳入30例)。检测两组的患者同日不同时段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并通过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海马代谢物浓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