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创业的人,本质上是害怕失败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嘲笑创业者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
  可能是从资本寒冬开始的吧。这些年,死了团购、死了O2O、死了直播、死了VR……这些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风口”,都曾经吸引数以万计的创业者亢奋地投入其中。曾经在高峰期,全中国有超过一万家团购网站,但现在我们掰着手指头数,能留在印象中的团购网站,恐怕一只手就数过来了。
  其实我觉得,寒冬的状态,更接近创业的本质。对于一个人来讲,选择创业,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了“寒冬”——你别再奢望温暖,只有寒意,以及更深的寒意向你袭来,能挺过去的种子,才有可能破土而出。
  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有很多的“伪创业者”,人们的嘲讽,许多是冲着他们去的。其实这事儿和行业骗子没什么区别,创业圈的骗子不比别的圈儿少,也不比别的圈儿更多。
  还有一种令人鄙夷的嘲讽,来自于一种弱小者卑微的心理动机:当自己犹犹豫豫,遲迟没有勇气去做出改变的时候,不敢迈出颠覆性的一步的时候,一旦自己身边有创业者出现,他内心就会升腾起无以名状的焦虑和恐慌,毕竟,大家小时候都是一起玩泥巴的。
  万一他创业成功了,岂不是要远远地将我甩在后面了?
  他人这种本质上的嫉妒与羡慕,在创业者遭遇失败时,就会转化为讥笑和嘲讽。因为他们需要利用这种讥讽来安慰自己,创业者的失败,恰巧成为自己裹足不前,固步自封的借口。
  “安安稳稳的多好啊,瞎折腾啥啊,你看那个谁,好好的工作不干,非去创业,你看,现在破产了不!”
  的确,创业埋葬了不少人,但安于现状随波逐流的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似乎都没有资格去嘲笑那些渴望改变的人。创业本质上是一场冒险,有个比喻很好:所谓创业,就是从高空跳下来,然后在下降过程中组装飞机。
  有的人成功地飞起来了,有的人则摔得亲妈都不敢认了。
  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资格,去嘲笑那些真正敢于改变和颠覆的创业者。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嘲笑冒险者的人,也永远不会收获冒险者的风景,永远不会发现那些可能被发掘的财富。当你讥讽那些渴望逆袭的普通人,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自己永远平凡的命运。
  我尊重所有的创业者,从本质上来讲,他们是真正的创造者,是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渴望改变的人,无论这种改变是基于欲望,还是基于价值。
  当大家都在谈所谓的“阶层固化”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抛开理想主义者的梦幻色彩,即便是单纯地聚焦在功利层面,创业可能是目前实现阶层逆袭的唯一通路了。
  好走的路,从来都是下坡路。其实,在这个时代下,对于每一位竭力生活的凡人而言,即便“创业”不能成为一场行动,“创业”至少也应该成为尊崇的一种精神。一种发自内心,渴望改变,渴望颠覆,渴望逆袭的信念。最后,祝所有脚踏实地的创业者能够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转型,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为终极追求。因此,要拒绝课堂教学模式化,要根据教学文本类型选择正确的教学思路。文章从“品味诗美”“主干问题”“课堂生态”三大维度,梳理古典诗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典诗歌;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
大强和小虎是同班同学,也都是八百米跑运动员。两人的成绩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学校新一届的运动会即将开始,大强和小虎无疑又是本届八百米跑冠军的热门人选。两人也暗暗较劲,加紧训练,都想一舉夺魁。  这天晚上,小虎看电视时得到“灵感”,发现了一个可以拿冠军的“妙招”:只要买一个和大强一样的杯子,然后在他杯子里放点泻药,让大强在赛前喝下去,这样保准能让他中途拉稀。如此一来,自己就胜券在握啦!  小虎夺冠
人们为了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都免不了要打针吃药。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针剂是供注射用的,片剂、合剂、胶囊剂、冲剂等是供口服的。可近来,临床却出现了“吃针疗法”,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常见到有些医生在开处方时,让病人口服注射剂,柴胡针、庆大霉素针、鱼腥草针、维生素D针等;并称针剂质量高,口服比片剂疗效更好。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药物的剂型与其用法、用量是密切相关
浙江大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地区的经济不平衡、文化的迥然差异时时引起学生们各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强烈的碰撞,在原本相对平静的校园里引起了阵阵无声的波澜。同时,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等也使如今的浙江大学学生变得需要好好调整心理状态。刚来大学的孤独感、学习的不适应、生活的不习惯、人际交往的困惑等使得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生还在
癔病,又叫做歇斯底里,是比较常见的、容易被人识别的一种症状群或疾病。这种病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记载。由于此病多见于青年期,并大多发生在女性,古代曾产生一种奇怪的推测,说它是一种由于子宫在全身游走而发生的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这种认识早已被否定了。国外有人认为。癔病只是某些疾病在某一阶段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  但是,人们观察发现。生这种病的人。常有相当特殊的性格:情感十分浓厚、鲜明
在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上。我与大学里一位同学老宋相。遇,他在某省级医院搞内科门诊。20多年未见面,一阵寒暄之后,我同他在临床上有什么新的研究和建树,他说他已“改行”干了心理医生。问他怎么想的。他讲了一个近似笑话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天,一个个体户到医院找他。说心里憋得慌,要大夫给他想个办法,最好是找个人听他说说心里话。听他骂人,让他出出气,收多少钱都行,不然他非惹出事不可。老宋知道,这个精明的汉
劫后重生的包曉华夫妇  苟小明,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中的男孩,从小见惯了强势的母亲,反而想找一个小鸟依人般的妻子,结果就遇见了人称“仙女”的包晓华。他喜滋滋地将其娶回家后,才发现家有“仙妻”的滋味并不好受。苟小明苦不堪言。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竟打通妻子的任督二脉,让“仙妻”不仅下了凡,还变成了田螺姑娘。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情定“仙女”,今生非你不娶  2016年2月22日,恰逢元宵节,甘肃省临
影响因子在当今中国的声势  期刊的所谓“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在中国当下的期刊评价体系中,特别是在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已经被推崇到荒谬的高度。举例来说,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如今在许多中国学者心目中绝对是高居神坛,而它之所以被学界捧上神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风靡全球的“影响因子”游戏中,长期遥遥领先—二○一四年它的“影响因子”高达41.5,在SCI期刊中位居第七。
【摘要】新世纪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传播中功能作用的发挥及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取量化研究的方法,对第十六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梳理五届新闻奖中环境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件数、获奖作品中各类媒体的获奖比重、地域分布、获奖佳作的题材脉络及获奖作品的报道倾向,进而探究环境新闻报道的传媒
2009年10月30日,由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组织的“大兴区首届‘校园心理剧’表彰暨展示大会”在大兴五中隆重召开。会上,德育研究室副主任董义芹首先总结汇报了“校园心理剧”的开展情况。本届校园心理剧共有大兴区15所学校51幕校园心理剧参加了展示,剧目涉及学生的亲子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恋情问题等。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表演生动活泼、情真意切。  本届“校园心理剧”的价值体现在:  第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