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偏重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贸易实务”、学生“听贸易实务”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实际操作程度较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三)缺乏实践性训练
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校内实训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制单水平上,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外贸行业的就业机会。
(四)落后的纯中文教学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涉外性很明显,外贸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在实务履行过程中,各种版本的贸易惯例、往来的函电、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开立和修改、各种单据的缮制等,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都要用英文来完成,如果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继续采用全中文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很难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实战操作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符合贸易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选用合适的教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理解一些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贸易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实施中英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国际性和涉外性的特征,而且有很多内容都是用英文表示,所以有必要把英文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专业精、英语精”的现代化国际经贸人才。通过两种语言的融合,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应将专门贸易术语及一些关键性的交易条款用英文板书以突出其重要性。如果学生的英文水平较高,内容要多用英文讲授,师生之间多用英文互动:如果英文水平不高,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较难的内容用中文讲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偏重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贸易实务”、学生“听贸易实务”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实际操作程度较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三)缺乏实践性训练
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校内实训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制单水平上,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外贸行业的就业机会。
(四)落后的纯中文教学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涉外性很明显,外贸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在实务履行过程中,各种版本的贸易惯例、往来的函电、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开立和修改、各种单据的缮制等,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都要用英文来完成,如果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继续采用全中文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很难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实战操作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符合贸易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选用合适的教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理解一些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贸易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实施中英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国际性和涉外性的特征,而且有很多内容都是用英文表示,所以有必要把英文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专业精、英语精”的现代化国际经贸人才。通过两种语言的融合,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应将专门贸易术语及一些关键性的交易条款用英文板书以突出其重要性。如果学生的英文水平较高,内容要多用英文讲授,师生之间多用英文互动:如果英文水平不高,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较难的内容用中文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