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附21例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athke囊肿是鞍区常见的囊性病变,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主要症状有头痛、视力下降及垂体功能下降等。手术治疗是改善症状的有效手段,其手术目标是在不损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全切除囊肿;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及术中处理时囊肿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不同。神经内镜的近距离观察、多角度处理等优势对囊肿内容物的清除有所帮助,囊壁的部分切除是减少垂体损伤的可取方法。

其他文献
颅眶贯通伤的发生率较低,且多为金属异物穿刺损伤。其中,植物性异物颅眶贯通伤更为少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巨大植物性异物颅眶贯通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期刊
目的探讨let-7b和STAT3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et-7b结合STAT3在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海人酸注射建立癫痫大鼠模型(模型组,40只)。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只)。采用腺相关病毒载体制备let-7b过表达的大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t-7b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let-7b与其靶基因STAT3的靶向关系。采用免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作为从病因学上治愈面肌痉挛(HFS)的唯一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但部分患者术后HFS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消失,被称为延迟治愈。对延迟治愈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将有助于手术医生合理预测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手术后无效的患者确定再次手术的时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FS患者MVD术后延迟治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基于质谱技术探寻垂体嗜酸性细胞瘤的异常代谢通路。方法本研究取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5例垂体嗜酸性细胞瘤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18例交通意外后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与正常垂体之间的差异蛋白质。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与正常垂体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嗜酸性细胞瘤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
目的探讨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闭塞部位对手术再通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经血管内治疗或复合手术治疗的45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部位的不同,将45例患者分为Ⅰ型闭塞组(闭塞起始段位于颈段,闭塞远端在海绵窦段及以下,共25例)和Ⅱ型闭塞组(闭塞起始段位于颈段,闭塞远端在床突段及以上,共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
期刊
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RSE)是使用麻醉药物后癫痫持续状态仍继续24 h以上,或者发作已终止,在减量或停用麻醉药物时再次出现发作。SRSE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神经科急危重症,其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本文报道2例急诊手术治疗的SRSE患者,术后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期刊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显露颅颈交界区的范围、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采用完整、无损伤的冰冻成人尸头标本10具(20侧),模拟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磨除寰椎前结节、部分寰椎前弓、齿突及部分斜坡骨质显露颅颈交界区,观察显露范围,测量鼻孔至寰椎前结节的距离、磨除寰椎前弓的高度及宽度、两侧枕髁内侧的距离、两侧破裂孔内侧的距离、同侧枕髁至破裂孔的垂直距离及齿突的高度、前后径及横径。结果扩大经鼻入路的显露范围
目的初步探讨双切线夹角在寰枢椎脱位临床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5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神经外科及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患者66例(患病组),以及同时期因脑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者336例(对照组)。在CT图像上测量两组的双切线夹角,比较两组及手术前、后双切线夹角的差异。采用Nurick评分评估临床病变程度,并分析手术前、后双切线夹角与临床病变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监测方法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均应用SEP和TCD联合监测,记录SEP的N20波幅变化,以及TCD监测显示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从而决定是否实施转流术,并判断开放的颈动脉是否出现再狭窄以及有无脑高灌注情况。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