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完成,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通过民主选举共产生2270名代表。官方于8月13日夜间公布了代表名单。中央外宣办8月14日10时就中共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这次选举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采取的新举措。针对这次代表的选举如何体现党内民主进程等话题,本刊约请中央党校李良栋教授撰写了专论。
必须不断扩大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自身建设和推动国家民主、社会民主的保证和动力。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内组织和政治生活的性质必须是民主的。中国共产党是由成千上万个工人阶级先进分子以平等身份自愿结合起来的政治集体组织,绝非是少数人自己活动的政治舞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只有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党的意志,集中全党的智慧,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体现。因此,必须承认和切实保障全体党员都有了解党内重大事项、参与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这是党内民主的核心要求。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干部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实现人人能够知之、人人能够真正参与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扩大党内民主又是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治系统的核心,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制约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从党的执政地位上看,党的大事也就是国家的大事,党内重大问题能够民主决策,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从党与社会的关系上看,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理所当然地应当是民主的模范,党内民主健全了,全国人民就会学习、效法。总之,没有共产党党内的高度民主,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社会民主一样,也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近些年来,党内民主在发展途径、活动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内民主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提供了行动指南。各级党组织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譬如党内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一些地方开展公推公选乡镇党委书记;一些地方实行基层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结合等,适应了国家民主、社会民主发展的客观需要。
十八大代表选举体现党内民主
这次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与以往相比,体现了党内民主有较大进步。中央提出的“两增两减,一个提高”等代表结构要求都得以圆满完成,生产第一线的代表名额比例明显提升,有26名农民工当选。这都说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正在努力追求价值目标的实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差额选举比例提高到“多于15%”,这表明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在程序民主方面有了进一步改善。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中,差额比例逐步提高。十六大党代表的差额比例要求是多于10%,十七大党代表的差额比例要求是不少于15%,这次十八大党代表的差额比例要求多于15%,这说明党内民主正在逐步扩大。就这次党的代表大会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党员素质、民主能力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结构的需要上看,提出“多于15%”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的。当然,将来这个比例还要继续扩大,以真正保障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这次党的十八大当选代表中除了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党员代表外,还有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代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代表当选,他们能够反映所在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和政治表达,有助于党内决策倾听来自各方面意见。
在选举过程中,很多单位采取召开会议等方式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自觉追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应该也可以听取党外意见,接受党外人士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我们党在任用重要干部的时候历来要听取民主人士的意见。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代表逐级遴选的过程中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毫无疑问,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民主逐步扩大、完善的重要标志。
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可以说,十八大代表的选举工作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共产党正在把党内民主推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任务迫切地提上党的建设的日程。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我们还面临着一连串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譬如,党内政治生活如何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使一些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应该知道的重大问题尽快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知道;干部选拔制度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选最好的人,用最好的制度选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变革,以适应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党内民主如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提出改革方案,逐步加以解决。
但是,正如任何民主的发展都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只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一样,党内民主也只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作为一种奋斗方向和发展目标,必须经过持久不懈的努力,有领导有秩序地稳步实现;而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更不能用“大民主”的办法来推进,那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十八大代表的“新面孔”
石磊
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江苏省南京市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今年5月,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为全国20多万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中的首位十八大代表。“我刚工作4年,就能成为向省里推荐的7名人选之一,这充分说明党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关心和培养,说明广大党员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和期望。”
闫文静
2006年到广东打工,入职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月,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广东省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在同事眼中,心宽体胖的闫文静是热心、爽朗、活跃、能干的代名词,“大家都觉得她就像一团火一样。”
王志霞
曾经的下岗女工,今天的吉林省长春市汇通驾校党委书记、校长。在5月召开的吉林省党代会上当选为十八大代表,成为吉林省唯一一个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代表。“当年我们35个下岗职工中有13个党员,我们说,共产党员永远不下岗,成立了党支部。”追忆过去,让王志霞眼眶湿润,“198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2006年,驾校党支部变党委。”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完成,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通过民主选举共产生2270名代表。官方于8月13日夜间公布了代表名单。中央外宣办8月14日10时就中共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这次选举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采取的新举措。针对这次代表的选举如何体现党内民主进程等话题,本刊约请中央党校李良栋教授撰写了专论。
必须不断扩大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自身建设和推动国家民主、社会民主的保证和动力。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内组织和政治生活的性质必须是民主的。中国共产党是由成千上万个工人阶级先进分子以平等身份自愿结合起来的政治集体组织,绝非是少数人自己活动的政治舞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只有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党的意志,集中全党的智慧,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体现。因此,必须承认和切实保障全体党员都有了解党内重大事项、参与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这是党内民主的核心要求。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干部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实现人人能够知之、人人能够真正参与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扩大党内民主又是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治系统的核心,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制约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从党的执政地位上看,党的大事也就是国家的大事,党内重大问题能够民主决策,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从党与社会的关系上看,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理所当然地应当是民主的模范,党内民主健全了,全国人民就会学习、效法。总之,没有共产党党内的高度民主,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社会民主一样,也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近些年来,党内民主在发展途径、活动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内民主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提供了行动指南。各级党组织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譬如党内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一些地方开展公推公选乡镇党委书记;一些地方实行基层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结合等,适应了国家民主、社会民主发展的客观需要。
十八大代表选举体现党内民主
这次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与以往相比,体现了党内民主有较大进步。中央提出的“两增两减,一个提高”等代表结构要求都得以圆满完成,生产第一线的代表名额比例明显提升,有26名农民工当选。这都说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正在努力追求价值目标的实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差额选举比例提高到“多于15%”,这表明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在程序民主方面有了进一步改善。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中,差额比例逐步提高。十六大党代表的差额比例要求是多于10%,十七大党代表的差额比例要求是不少于15%,这次十八大党代表的差额比例要求多于15%,这说明党内民主正在逐步扩大。就这次党的代表大会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党员素质、民主能力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结构的需要上看,提出“多于15%”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的。当然,将来这个比例还要继续扩大,以真正保障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这次党的十八大当选代表中除了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党员代表外,还有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代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代表当选,他们能够反映所在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和政治表达,有助于党内决策倾听来自各方面意见。
在选举过程中,很多单位采取召开会议等方式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自觉追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应该也可以听取党外意见,接受党外人士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我们党在任用重要干部的时候历来要听取民主人士的意见。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代表逐级遴选的过程中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毫无疑问,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民主逐步扩大、完善的重要标志。
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可以说,十八大代表的选举工作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共产党正在把党内民主推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任务迫切地提上党的建设的日程。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我们还面临着一连串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譬如,党内政治生活如何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使一些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应该知道的重大问题尽快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知道;干部选拔制度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选最好的人,用最好的制度选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变革,以适应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党内民主如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提出改革方案,逐步加以解决。
但是,正如任何民主的发展都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只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一样,党内民主也只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作为一种奋斗方向和发展目标,必须经过持久不懈的努力,有领导有秩序地稳步实现;而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更不能用“大民主”的办法来推进,那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十八大代表的“新面孔”
石磊
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江苏省南京市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今年5月,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为全国20多万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中的首位十八大代表。“我刚工作4年,就能成为向省里推荐的7名人选之一,这充分说明党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关心和培养,说明广大党员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和期望。”
闫文静
2006年到广东打工,入职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月,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广东省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在同事眼中,心宽体胖的闫文静是热心、爽朗、活跃、能干的代名词,“大家都觉得她就像一团火一样。”
王志霞
曾经的下岗女工,今天的吉林省长春市汇通驾校党委书记、校长。在5月召开的吉林省党代会上当选为十八大代表,成为吉林省唯一一个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代表。“当年我们35个下岗职工中有13个党员,我们说,共产党员永远不下岗,成立了党支部。”追忆过去,让王志霞眼眶湿润,“198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2006年,驾校党支部变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