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松花江下游,地处东经132°18′14″—134°07′41″,北纬47°25′47″—48°17′24″,水稻种植属寒地稻作区。在寒地水稻生产施肥实践中,多数稻田大量施用氮肥,施肥结构不合理,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为此,我们针对寒湿水稻的特点,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指导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情况
本试验安排在同江市金川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水稻试验田,位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2100~2300℃,降雨量550~600mm,地势低洼平坦,土壤冷凉,土质为薄层草甸沼泽土。土壤化验分析结果:(1)旱改水稻田(包括新开垦3~4年以下的稻田)。pH值5.13,有机质5.43%,全氮0.23%、全磷0.19%、全钾1.53%,碱解氮266mg/kg、速效磷11.3mg/kg、速效钾87.7mg/kg。(2)老稻田(已开垦6—7年以上的稻田)。pH值5.45,有机质6.17%,全氮0.27%、全磷0.16%、全钾1.21%,碱解氮361mg/kg,速效磷18.3mg/kg,速效钾93.7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合江19号。
2.供试材料
大庆尿素(含氮46%),在当地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自行采购。
3.试验处理
设旱改水稻田试验区和老稻田试验区,分别用氮肥相同施用量,不同施用方法,配合相同施用量的磷、钾肥做基肥,设4个处理。即:(1)全层基施法(氮肥做基肥135kg/hm2);(2)多次施肥法(氮肥做基肥45kg/hm2、插秧后6~7d追返青肥30kg/hm2、6月20日追分蘖肥30kg/hm2、7月10日追穗肥30kg/hm2);(3)基穗型施肥法(氮肥做基肥90kg/hm2、7月10日追穗肥45kg/hm2);(4)空白对照(不施氮肥)。
4.试验方法
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各试验处理小区面积50㎡,单排单灌。栽培方法为旱育稀植,4月20日育苗,5月20日人工插秧,行穴距27cm×13cm,保苗3~4株/穴,井水灌溉,水层管理、化学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同一般生产田。
二、结果与分析
1.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1)对旱改水稻田产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基穗型施肥法对旱改水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多次施肥法增加666kg/hm2,增产9.3%;比全层基施法增加2583kg/hm2,增产49.2%;比空白对照增加4632kg/hm2,增产144.6%(表1)。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前期基肥施入氮肥较多,被土壤胶体充分吸附,减少挥发和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使水稻前期营养生长加速,促进了后期的生殖生长。在7月10日施用穗肥后,也可使水稻穗分化良好,获得高产。
(2)对老稻田产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多次施肥法对老稻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基穗型施肥法增加502kg/hm2,增产7.7%;比全层基施法增加1654kg/hm2,增产30.8%;比空白对照增加3984kg/hm2,增产131.1%(表2)。分析其原因是老稻田种植水稻多年后,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供肥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多次施肥可以及时解决和补充养分供应的问题,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使水稻获得高产。
三、结语
基穗型施肥法适合于旱改水稻田或新开垦3~4年以下的稻田推广应用,既省工又提高肥效及肥料利用率,增產效果较好。对已开垦6~7年以上的老稻田,以多次施肥法增产效果较好,适当多施基肥,再分期追肥,可及时补充养分,平稳促进水稻各时期的生长发育,以防脱肥而影响产量。注意寒地水稻生产土壤中磷、钾元素及微量元素供应不足问题,要配合施用和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情况
本试验安排在同江市金川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水稻试验田,位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2100~2300℃,降雨量550~600mm,地势低洼平坦,土壤冷凉,土质为薄层草甸沼泽土。土壤化验分析结果:(1)旱改水稻田(包括新开垦3~4年以下的稻田)。pH值5.13,有机质5.43%,全氮0.23%、全磷0.19%、全钾1.53%,碱解氮266mg/kg、速效磷11.3mg/kg、速效钾87.7mg/kg。(2)老稻田(已开垦6—7年以上的稻田)。pH值5.45,有机质6.17%,全氮0.27%、全磷0.16%、全钾1.21%,碱解氮361mg/kg,速效磷18.3mg/kg,速效钾93.7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合江19号。
2.供试材料
大庆尿素(含氮46%),在当地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自行采购。
3.试验处理
设旱改水稻田试验区和老稻田试验区,分别用氮肥相同施用量,不同施用方法,配合相同施用量的磷、钾肥做基肥,设4个处理。即:(1)全层基施法(氮肥做基肥135kg/hm2);(2)多次施肥法(氮肥做基肥45kg/hm2、插秧后6~7d追返青肥30kg/hm2、6月20日追分蘖肥30kg/hm2、7月10日追穗肥30kg/hm2);(3)基穗型施肥法(氮肥做基肥90kg/hm2、7月10日追穗肥45kg/hm2);(4)空白对照(不施氮肥)。
4.试验方法
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各试验处理小区面积50㎡,单排单灌。栽培方法为旱育稀植,4月20日育苗,5月20日人工插秧,行穴距27cm×13cm,保苗3~4株/穴,井水灌溉,水层管理、化学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同一般生产田。
二、结果与分析
1.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1)对旱改水稻田产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基穗型施肥法对旱改水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多次施肥法增加666kg/hm2,增产9.3%;比全层基施法增加2583kg/hm2,增产49.2%;比空白对照增加4632kg/hm2,增产144.6%(表1)。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前期基肥施入氮肥较多,被土壤胶体充分吸附,减少挥发和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使水稻前期营养生长加速,促进了后期的生殖生长。在7月10日施用穗肥后,也可使水稻穗分化良好,获得高产。
(2)对老稻田产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多次施肥法对老稻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基穗型施肥法增加502kg/hm2,增产7.7%;比全层基施法增加1654kg/hm2,增产30.8%;比空白对照增加3984kg/hm2,增产131.1%(表2)。分析其原因是老稻田种植水稻多年后,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供肥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多次施肥可以及时解决和补充养分供应的问题,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使水稻获得高产。
三、结语
基穗型施肥法适合于旱改水稻田或新开垦3~4年以下的稻田推广应用,既省工又提高肥效及肥料利用率,增產效果较好。对已开垦6~7年以上的老稻田,以多次施肥法增产效果较好,适当多施基肥,再分期追肥,可及时补充养分,平稳促进水稻各时期的生长发育,以防脱肥而影响产量。注意寒地水稻生产土壤中磷、钾元素及微量元素供应不足问题,要配合施用和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