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的德育课程,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科课程,它整合了人文伦理、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大家都认识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课堂上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教师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更多的是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操练……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模式,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和活力。
那么,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新鲜激活”起来呢?
一、整合知识,让教材“新鲜”起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书籍,平时谈话或在一些语文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滔滔不绝。但这些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有学生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抽掉了血肉,只剩下骨架的骷髅,叫我怎么会喜欢!”所以急需我们改进教学,变枯燥为有趣,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就是使教材变得新鲜、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此,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引进课堂作为补充教材。
(一)与本土知识的整合
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愿望。结合平常的有关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能让他们感到材料的真实性,从而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到学习思想品德是有用的。一般地说,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部分乡土知识,如教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节,我们可以例举奥康集团在杭州武林门的打假事件,联系创建诚信温州,新奇真实之感拉近了学生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空间距离。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本土知识,我在本校举行了“知温州、爱温州、兴温州”有关知识竞赛,让学生从竞赛中掌握市情。然后,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旁征博引地讲授家乡的新事件、新人物,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样枯燥的内容也就变得“新鲜激活”起来。
(二)与现实时事的整合
现实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正题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现实的眼光审视问题。在教学中,从大家关心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入手,使学生自然感到亲切,使思想品德课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我增长知识的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台湾问题”、“十七大报告”、“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把这些时事贯穿课堂,激起学生探索思想品德课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人生观,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利用其他学科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丰富课堂,可以使教材变得“新鲜激活”起来。
1.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历来就有“政史不分家”的说法,思想政治为历史提供论点,历史为思想政治提供事实依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学习有关的社会现象的时候,可以例举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在历史发展中评价社会,让学生尝试分别用思想品德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方法来回答同一问题。
2.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中,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讲述事件、生活、思想、道德,运用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如朗诵、写小论文等形式,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各科知识有了衔接,还实现了思想品德为各学科服务的目标,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与其他媒体资源的整合
如今新课程的探究性和活动性特点比较明显,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就要开发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以支撑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品德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还要善于通过现实生活的场景,报纸、图片、影视资料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上网等多种渠道去获取知识。这些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思想品德课堂本身单调枯燥与思想品德教材生动新鲜激活之间的矛盾。
二、课堂教学“激活”才精彩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而“激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一)“激活”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是课堂上的主宰,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究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权利,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将就近的四、五个同学组成一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这种形式便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形成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从而更加主动学习,主动地发展。
如在《理解与宽容》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了解小苏的苦恼和家庭故事内容。教师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小丁为什么会产生对小苏的误解?②小敏的妈妈和奶奶为何会吵架?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使他们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理解与宽容才能更好地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与生活。
(二)“激活”的课堂是让学生融入生活,走向社会
从课程性质来看,思想品德是开放的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现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由静到活,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使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
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一节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们策划了“社区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千家万户,对社区的居民作访问,给同学们一个体验的空间。使家庭、社会成为思想品德学习的大课堂,“激活”了课堂。
(三)“激活”的课堂是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呢?
1.知识竞赛。中央电视台有个益智类栏目——“开心辞典”,课堂上我就采用这种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竞争。例如:在复习的时候,由学生自己出题,他人回答,老师当裁判,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组织竞赛。这里学生是竞赛的主人,真正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竞赛中培养了学生协作、互助、创新等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渗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以提高其积极性。角色扮演可以是即兴式的,也可以是演练型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报告见闻,或操作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角色扮演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演员”和“观众”都受到了教益,从而达到既生动又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
只有在新鲜激活的课堂里,才能教给学生有生命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带着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思想品德课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才能更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新鲜激活”起来呢?
一、整合知识,让教材“新鲜”起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书籍,平时谈话或在一些语文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滔滔不绝。但这些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有学生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抽掉了血肉,只剩下骨架的骷髅,叫我怎么会喜欢!”所以急需我们改进教学,变枯燥为有趣,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就是使教材变得新鲜、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此,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引进课堂作为补充教材。
(一)与本土知识的整合
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愿望。结合平常的有关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能让他们感到材料的真实性,从而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到学习思想品德是有用的。一般地说,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部分乡土知识,如教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节,我们可以例举奥康集团在杭州武林门的打假事件,联系创建诚信温州,新奇真实之感拉近了学生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空间距离。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本土知识,我在本校举行了“知温州、爱温州、兴温州”有关知识竞赛,让学生从竞赛中掌握市情。然后,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旁征博引地讲授家乡的新事件、新人物,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样枯燥的内容也就变得“新鲜激活”起来。
(二)与现实时事的整合
现实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正题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现实的眼光审视问题。在教学中,从大家关心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入手,使学生自然感到亲切,使思想品德课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我增长知识的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台湾问题”、“十七大报告”、“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把这些时事贯穿课堂,激起学生探索思想品德课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人生观,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利用其他学科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丰富课堂,可以使教材变得“新鲜激活”起来。
1.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历来就有“政史不分家”的说法,思想政治为历史提供论点,历史为思想政治提供事实依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学习有关的社会现象的时候,可以例举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在历史发展中评价社会,让学生尝试分别用思想品德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方法来回答同一问题。
2.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中,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讲述事件、生活、思想、道德,运用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如朗诵、写小论文等形式,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各科知识有了衔接,还实现了思想品德为各学科服务的目标,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与其他媒体资源的整合
如今新课程的探究性和活动性特点比较明显,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就要开发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以支撑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品德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还要善于通过现实生活的场景,报纸、图片、影视资料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上网等多种渠道去获取知识。这些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思想品德课堂本身单调枯燥与思想品德教材生动新鲜激活之间的矛盾。
二、课堂教学“激活”才精彩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而“激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一)“激活”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是课堂上的主宰,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究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权利,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将就近的四、五个同学组成一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这种形式便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形成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从而更加主动学习,主动地发展。
如在《理解与宽容》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了解小苏的苦恼和家庭故事内容。教师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小丁为什么会产生对小苏的误解?②小敏的妈妈和奶奶为何会吵架?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使他们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理解与宽容才能更好地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与生活。
(二)“激活”的课堂是让学生融入生活,走向社会
从课程性质来看,思想品德是开放的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现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由静到活,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使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
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一节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们策划了“社区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千家万户,对社区的居民作访问,给同学们一个体验的空间。使家庭、社会成为思想品德学习的大课堂,“激活”了课堂。
(三)“激活”的课堂是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呢?
1.知识竞赛。中央电视台有个益智类栏目——“开心辞典”,课堂上我就采用这种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竞争。例如:在复习的时候,由学生自己出题,他人回答,老师当裁判,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组织竞赛。这里学生是竞赛的主人,真正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竞赛中培养了学生协作、互助、创新等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渗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以提高其积极性。角色扮演可以是即兴式的,也可以是演练型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报告见闻,或操作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角色扮演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演员”和“观众”都受到了教益,从而达到既生动又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
只有在新鲜激活的课堂里,才能教给学生有生命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带着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思想品德课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才能更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