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价值企业之社会责任榜样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企业
  工商银行 海外扩张
  文|语泽
  
  中国工商银行拟斥资约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2007年关于这家银行最引人瞩目的新闻。
  1970年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南非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与南非标准银行的并购协议签署之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说:“工行和标准银行的战略合作,将是中国最大商业银行和非洲最大商业银行之间的战略握手。通过与标准银行的战略合作,工行将进一步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跨国金融服务,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这一合作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也有助于中非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恐怕姜建清的最后一句“有助于中非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道出了这其中的商业逻辑。无疑,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非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企业,无论大小,在非洲寻求发展成为了他们走出去的一股潮流。
  传统上,南非商界的目光都是投向欧洲的,虽然近年来中南两国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南非方面一直因为承受贸易逆差而不满,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方投资进入。
  而工行的54.6亿美元,使南非一举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头号目的地国。此事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人们一直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向非洲国家提供低廉的贷款来换取资源,而中国工商银行的动作意味着中国想和非洲一起谋求更大的发展。
  


  不仅如此,与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形成反差的是人民币至今未能完成自由兑换,同时,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机构甚少,这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无形中形成了很大的壁垒。作为中国最大的,乃至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企业,工行的总市值已经超过2.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其承担的最大社会责任之一便是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筑路铺石。而非洲是中国的重点,无疑也是工商银行的重点。
  事事有机缘,却也不靠机缘。南非舆论界都惊讶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速度之快。其实,早在两年前,双方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国际货币会议上初遇并开始了接触,然后标准银行总裁回国后双方又多次联系,并有了初步的意向。双方的正式谈判始于2007年9月10日,到达成协议仅用了短短45天时间,可见前期双方沟通之充分。
  曾有学者指出工商银行应该以股份方式收购可能更好。但其实虽非换股,此次收购的方式也设计得非常巧妙。工行将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合54.6亿美元,408亿元人民币)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具体实施方式是:标准银行向工行定向发行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新股,发行价格为每股104.58南非兰特;同时工行按比例向标准银行现有股东协议收购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136南非兰特。交易实施后,工行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此外,双方还计划成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全球资源基金,主要将投资中非地区的矿产和能源领域。
  两行的合作成了南非股民的重大利好消息,约翰内斯堡股市高歌猛进,银行板块指数狂涨4%。在汇市上,南非货币兰特走强,对美元比价创下17个月来的新高。
  但是,也有人指责工商银行,在国内业务还没有整合好,管理水平没有提升之前不应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并购,在没有学会走之前,先不要跑。对此,有专家指出了工商银行急于海外并购的另一个原因:中国工商银行引人战略投资人的时候,学到更多的是如何讨价还价的并购技巧而非管理经验。这让工商银行看到了海外更多的机会。
  究竟应该选择机会,还是应该选择自身修炼?恐怕只能以事实来作答。
  
  
  具价值企业之社会责任榜样
  宝钢集团
  中国最大的钢铁帝国
  宝钢集团 金融图谋
  文|语泽
  
  42亿入股深发展,媒体传闻竞购力拓,再加上此前入股太平洋人寿,宝钢这两年四处出击。虽然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面对媒体直接说出:“我声明,(宝钢竞购力拓)这不是我说的,是媒体给我炒出来的。”但也难掩宝钢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风头。
  对于宝钢集团来讲,入股深发展,无疑是其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搭建金融平台的又一大举措。
  寻觅宝钢的金融脉络图,我们可以发现宝钢布局金融始于1993年。那年,宝钢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初建金融平台。1998年,收购舟山市信托投资公司,增资后将其更名为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2月,以华宝信托为发起人,与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成立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宝钢持有67%的股权,成为当时首家信托业基金公司、第二家合资基金公司。这三家公司成为宝钢对外投资、金融运作的“嫡系部队”。
  与此同时,宝钢集团还先后参股多家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其中包括:1996年,先后各投资5000万元,成为华泰财险公司及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股东之一。2002年12月,斥资20多亿元,收购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的股权,首次入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企业。
  2004年9月,宝钢集团开始涉足银行业。先是斥资30亿元,成为重组的中国建设银行的发起股东。2006年初,与法国兴业合作,参与广东发展银行股权竞标,但最终败给花旗阵营。2006年6月底,在兴业银行静候A股上市前夕,宝钢增持其股份至1.45亿股,持股比例达3.63%,位列第七大股东。此次入股深发展,显然与宝钢金融战略一脉相承。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宝钢集团旗下的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动力组合基金在2007年第三季度大量增仓深发展,截至季末共持有深发展880万股,为其第一大重仓股,市值占基金净值的6.61%。
  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最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为何不去进行其产业链条的并购,而大力涉足金融?这其中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
  从1996年到2006年,可能是中国内地有史以来,重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最沸腾的十年,钢铁业因此蓬勃发展。但到了后期,大家共同触到了天花板——国际钢铁公司封锁高档产品技术来源、国际铁矿石公司联合涨价、内地钢铁公司竞争激烈程度超越了国际市场。
  如何突破天花板,是摆在所有中国钢铁公司面前的共同问题。
  怎样才能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市场更有发言权?恐怕是宝钢这样的国有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那么在前几年钢铁业因利润高而进入无序竞争的时候,宝钢则采取了“囤粮”的策略。
  有媒体撰文指出了以下逻辑:结束无序竞争的方法是实现行业垄断,只有垄断内地钢铁公司才可以和世界铁矿石公司讨价还价,才可以一举击沉日本新日铁或者韩国浦相制铁,才可以把内地钢铁产品的价格稳定下来。而有能力在这个行业里谈论垄断话题的内地企业,宝钢显然是其中之一。
  徐乐江经常说,宝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那么宝钢参与市场竞争则更倾向于市场的手段。宝钢进军金融业,无疑是为了以后的兼并和收购囤积粮草弹药。控股金融类公司,可以得到10倍甚至更高的资金控制权,由此宝钢可以获得充足的并购资金和金融产业每年稳定的现金流,以及不断飘红的股价。
  所以,有专家勾勒出一幅有趣的图画:外资钢铁巨头就像一只猎狗,替宝钢挖掘出了一个又一个既有现金又有铁矿石的钢铁公司。当准备吃掉它的时候,宝钢斜刺里杀将出来,带着现金和股票的狂风,以及国家政权机器的火力,顷刻之间,便从猎狗嘴里抠出了猎物,自己吃下去。人们还在说的时候,恐怕宝钢已经在行动了。
  
  具价值企业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最大的核电巨头
  中核集团 自我盈利
  文|语泽
  
  “你现在到我们单位随便问一个人,我们是部委还是企业? 任何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我们是企业……”另外,康日新还要补充一下,“以前的中核想上一个项目,上面不批,就不干了,现在,只要是影响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项目,即使上面不给钱,我们也要自己干。用自己的钱发展自己,这就是企业的管理理念。”
  2003年9月的一天,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部和京内外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上,中组部副部长王东明宣布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康日新任中核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而那天正是康日新50岁的生日。
  就中核集团而言,因为脱胎于政府主管部门,带有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戴着亏损帽子。新形势下,如何冲破以往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使公司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作为总经理,康日新深深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康日新担任中核总经理之后,首先对中核进行企业化调整,实现自力更生,能够自我盈利。此后,2003年,集团公司首次实现补后盈利1.45亿元,整体经济状况开始改善。2004年集团公司结束连续13年的行业性亏损,首次实现补前盈利,合并利润总额8亿元。2005年,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迈上新的台阶,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2006年,集团公司的利润总额达14亿元。全集团员工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人均年工资水平达到3.2万元。至此,中核集团的经营彻底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具价值企业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
  中国电信 全面转型
  文|语泽
  
  在全球固定电话业务一片下滑的大形势下,要交出一份上升的报表,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中国电信战略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因为在王晓初的脑海中,中国电信转型的目标非常明确:变“拉电线”为“做服务”。
  2004年11月,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高管戏剧性地对调,王晓初从中国移动的“二把手”成为了掌管中国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的“一把手”。从上任开始,当过海军代理轮机长的王晓初就放言将在中国电信全面实施转型,显得颇具勇气和毅力。
  入主中国电信后的王晓初一改过去的低调作风,经常会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2005年初,调任中国电信工作不久的王晓初就在中国电信2005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电信“由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理念,此举令业界震动。
  对3G的态度,王晓初希望收购中国联通网络的想法等,并对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号码携带问题积极跟进,力图影响决策层。
  另外,《中国电信三年规划(2006—2008)》清晰勾勒出了王晓初的目标——3年内非语音业务占到总收入的35%;6年内把这个比例再提高10个百分点;10年内,中国电信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全面转型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一位地方电信公司的老总在看过这份文件后认为:“虽然一直以来中国电信的各个省份公司都在尝试基础语音业务以外的新业务和新应用,但王总却将这种尝试上升到影响公司未来命运的战略层面。”
  
  具价值企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中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
  中国一航 瞄准民机
  文|语泽
  
  “干航空的谁不想造自己的民用飞机?”听完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代表对报告中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感触颇深。他说,过去,我们曾希望通过国际合作途径,发展民机产业,但无果而终。“打造中国的民用飞机,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然而退回到1998年,中国一航却一度面临倒闭:连续5年亏损,到1997年底累计亏损2.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04%。林左鸣在到任那天的职工大会上掷地有声地抛出一句话:理出一个新思路,营造一个新机制,再创黎明的辉煌。他绝不会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动力之魂就这样倒下去的。
  林左鸣曾经有过辍学、流浪、下乡的经历,在报考大学专业时,他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浙江大学的柴油机学(内燃机)系,第二则是南京航空学院的航空发动机系。一直喜欢看《航空知识》的林左鸣从恢复出版《航空知识》时的第一期就开始买,这种习惯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用他的话讲“就像是上瘾一样喜欢看”。林左鸣是企业家,也个经济学家,其虚拟经济理论也名声在外。
  林左鸣上任的几年来,中国一航制订了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紧紧围绕转包项目谋求发展的目标。公司共投资近两亿元,先后上了3条现代化专业生产线,形成了雄厚的机械加工能力,并与美国通用公司和英国罗-罗公司这样的世界顶级航空发动机提供商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内容也由加工零件、组件,开始向转包技术项目设计延伸。
  而通过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中国一航跨入千亿级企业行列,这也验证了林左鸣的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
  “中国的有些企业家为什么会在成功后又被摧毁打倒得很快?关键就是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自己民族的企业家精神。”林左鸣如此认为。
  
  具价值企业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制造公司
  中交集团 只有两岁
  文|语泽
  
  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大非减持、行业龙头股?当所有这些足以刺激市场神经的字眼都集中在一家公司时,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的任何举措就显得格外扎眼。现在,中交集团董事长周纪昌又把目标瞄准了世界500强。
  周纪昌告诉《英才》记者:“在我们对未来的规划中,就是瞄准世界的顶尖企业设计指标。在反映企业营运水平的指标方面,中交进步神速,可以说已经跻身于行业中的世界顶级企业的行列。我们追求的就是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世界顶级企业。”相信这不仅仅是句口号。
  她只有两岁,但目前拥有总资产超过1370 亿元。她是第一家以新设合并方式完成央企重组的国有企业,第一家涉及资产最多的国企整合;第一家完成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当年,除金融类公司之外港股最大的IPO;国企大非减持大宗交易第一单。
  中交集团还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制造公司,中国最大和全球第三大疏浚公司,全球最大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目前,除中国业务外,中交集团在遍布全球约40 个国家及地区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2005 年,中交集团总营业额达到833 亿元,2006 年总营业额达到1149亿元。旗下公司振华港机截至2006 年6月在全球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领域已经占有74%的市场份额。
  在周纪昌看来,与世界同业顶级公司的差距还是在于管理。“我们在技术上拥有优势,我们的装备,特别是整体上市以后,得到了充分的改变;为了让我们的市场基础坚实,所以我们必须在管理上下工夫。”
其他文献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出奇不意,反其道而为之,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面对困境,企业家与其在规则之内混浊的红海里挣扎,不如另辟蹊径,寻找广阔自由的蓝海。  而且,当一个企业家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考虑角度和强烈的叛逆性,那并不代表其商业行为也一定要另类。    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就崇尚各种匪夷所思的东西。他小时候被学校开除过,甚至尝试过吸毒,但最终乔布斯凭着一只小小的苹果撬动
期刊
“到北京两年半我瘦了16斤,工作太忙了。”坐在《英才》记者对面的希腊驻华大使米哈伊勒·坎巴尼斯(Michael E. Cambanis)看上去有些憔悴。他不停地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根香烟,放回去,抽出来,如此反复几次,然后才点着。  两年半里,他接待了30次部长访问,还没包括数不清的各种代表团。“每周都有代表团来访,有时一周两三次,很难有一个周末能休息,”大使说。在此之前,他任希腊驻摩洛哥大使5年
期刊
在中国商业文明的迅速演进之下,在与世界经济的交相融合之中,2007年代表着中国经济主流力量的中国企业走过了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他们如何创造价值,他们如何肩负责任?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2007年12月1日,由英才杂志社、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北京青年报社、新浪网、山东电视台联合全国各省市各大主流媒体举办的“2007中国管理100年会”在北京JW万豪酒店成功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
期刊
     
期刊
阿里巴巴集团  马云催生4900个富豪  阿里巴巴  人人都爱IPO  文|本刊记者张刚    “人人都爱IPO!”  2007年11月初,激动人心的海报,铺天盖地地贴满了杭州市的阿里巴巴总部。  “阿里人”的激动,以及对IPO的渴望,都有着充足的理由。无论你是“十八罗汉”(18名创业者),还是“一百单八将”,或是“五年陈”(在阿里巴巴工作满5年的员工),以及“阿里人”(工作满3年),甚至你是一年
期刊
连续七年每年销售收入增长50%、净利润增长接近60%、应收账款不超过22天,没有一分钱银行负债,有大量的现金,从VC那里拿来的钱至今没有花出去……听起来是不是像一个神话?  难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在路演时遇到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么好的业绩是不是为了上市“做”出来的?既然一点都不缺钱,为什么要上市?  迈瑞董事长徐航对第一个问题不以为忤:“我们的增长速度的确罕见,有
期刊
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武平  展讯面对“对比悬殊”的竞争  武平   吃别人的江湖地位  文|本刊记者孙雅男    “展讯过去六年做的事情只是一个萌芽。”展讯通信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之后,公司总裁武平对公司发展阶段作出了如上判断。  这是一家典型的硅谷创业公司,包括4名创始人在内一共有40多名“硅谷海归”。展讯的英文名称Spreadtrum 就是3G的关键技术“扩频”(Spre
期刊
五大龙头企业领袖尖峰论道    阮次山:现在的中国,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企业的管理上,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我们自己有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们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到了不同凡响的地步。1972年布林特会议以后,金本位被美元所取代,我们辛辛苦苦了30几年,用我们的资源,用我们的劳力换来绿色的美元,现在我们的手里有多少美元?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他们手里的美元也很多,然后购买美国实在的东西,买
期刊
仔细体验Chrome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就是互联网的未来。    七天时间能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对互联网未来的看法?  答案是:有可能。但其条件是:当,且仅当你看到全球市值老大和老二的IT公司纷纷祭出杀手锏的戏剧上演后。  就在Google的新浏览器Chrome推出一周前的8月27日,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微软终向不断“蚕食”自己的Google发出反击——微软在其新推出的IE8beta2版本中,不但
期刊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 林正刚  思科中国的协同合作模式  林正刚   不同角色里找平衡   文|鸿剑    关于林正刚长得像鲁迅还是更像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的道哥,也许还有争论,但林正刚领导下的思科中国取得的业绩,却没有任何争论。  截至2007年7月28日,思科中国2007财年第四季度和整个财年的业绩报告显示,思科的净收入达到了73亿美元,销售总额为3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