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学过程的最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在学习新知识前,复习一些旧知识导入新课
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复习导入时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和运算,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知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熟练的运用数学语言,首先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说”的机会。而且,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说话的机会。个别差生可以让他们先模仿别人说,然后再自己练习说。说的内容很广泛,如:说图意,说算理,说操作过程,说解题思路等。说的形式也多样化:可以单独说,同桌互相说,小组讨论说等。教师在学生充分说的时候要仔细听,及时订正不正确的地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及说好的信心。第二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正确使用教具和学具,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由感性逐步上升为表象,最后形成理性的认识。不但达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感觉到知识是由他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的。这样让学生直接参与演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第三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一定份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使之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教师长期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逐步得以提高了。
2.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在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给予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
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上讨论课时,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氛围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既促进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方法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当学生学完一个内容后,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学生能发现问题,提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为此,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总结学法。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在学习新知识前,复习一些旧知识导入新课
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复习导入时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和运算,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知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熟练的运用数学语言,首先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说”的机会。而且,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说话的机会。个别差生可以让他们先模仿别人说,然后再自己练习说。说的内容很广泛,如:说图意,说算理,说操作过程,说解题思路等。说的形式也多样化:可以单独说,同桌互相说,小组讨论说等。教师在学生充分说的时候要仔细听,及时订正不正确的地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及说好的信心。第二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正确使用教具和学具,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由感性逐步上升为表象,最后形成理性的认识。不但达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感觉到知识是由他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的。这样让学生直接参与演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第三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一定份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使之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教师长期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逐步得以提高了。
2.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在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给予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
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上讨论课时,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氛围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既促进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方法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当学生学完一个内容后,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学生能发现问题,提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为此,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总结学法。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