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磨削术治疗浅表凹陷性瘢痕82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2010年8月,笔者采用苏州秀诺SA-1微晶祛疤机,通过微晶磨削治疗面部浅表凹陷性瘢痕患者82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82例,其中男25例,女57例,年龄12~56岁,平均25岁。治疗次数2~8次,每次间隔7~20天,术后随访0.5~1年。
  1.2 病例选择:面部因痤疮遗留的凹陷性瘢痕和水痘、疖肿、外伤及手术后形成的浅表凹陷性瘢痕患者。瘢痕体质或凝血障碍患者除外。
  1.3 治疗方法:治疗前要求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清洁并消毒术野皮肤,保持干燥,打开磨削机电源开关,根据患者病情和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将微晶磨削机负压调至40~60Kpa,带好手套,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磨头轻轻按压皮肤在皮肤表皮瘢痕面上平稳地前后推动至局部呈现微红色或点状或密集点片状出血为准,磨削时压力要均匀,术毕消毒手术区后再用3%硼酸液湿敷患处30min。浅表凹陷性瘢痕经1~2次治疗即可有效,每次15~30min,一般治疗4~8次,磨削间隔时间2~4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1]:两次治疗后3~6个月观察疗效。显效:术区瘢痕平整,瘢痕组织及色素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有效:术区瘢痕基本平整,瘢痕组织及色素部分消失;无效:术区瘢痕无明显变化。
  1.5 患者自评:经2~4次治疗后3~6个月患者对疗效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分为四级: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2结果
  2.1 治疗效果:82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后显效45例,显效率54.9%,有效37例,有效率45.1%,无效0例。
  2.2 自评结果:治疗后22例(26.8%)患者对治疗满意,34例(41.9%)比较满意,21例(25.6%)认为一般,有5例(6.1%)患者对治疗不满意。
  2.3 副作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轻微的疼痛,均能忍受;术后局部发红、灼热、点状出血,部分轻度肿胀。有3例出现色素沉着,其余无其他明显副作用。
  
  3讨论
  传统的采用砂纸、砂轮或钢轮磨头的皮肤磨削术对凸凹不平的痤疮瘢痕、毛周角化症、外伤性浅表凹陷性瘢痕患者效果欠佳, 而且创伤大,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不乐意接受。微晶磨削技术则克服了上述缺陷, 应用微小的多棱晶体(简称微晶),借助压缩空气,经特殊设计的具有一定角度的喷头喷出, 撞击在瘢痕的面上, 形成微小创面,通过物理作用达到摩擦平整瘢痕的作用[2], 同时由于微晶的冲压按摩, 促进皮肤生长层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胶原蛋白重组,促进弹性蛋白增加[3], 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有序[4],使瘢痕胶原更趋于向正常皮肤胶原结构方向改建[5],达到最好的嫩肤消皱目的。微晶颗粒细小作用均匀, 且打磨不会过深, 易于控制。往往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即可主观感觉到皮肤的光滑程度有明显改善,从而对随后的治疗有较好的依从性。
  本组浅表凹陷性瘢痕82例患者均达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从治疗过程看,疗效与年龄、瘢痕形成时间有明显关系,年龄越小、瘢痕形成时间越短则疗效越好,同时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治疗次数越多则疗效越好。5例不满意患者中没有出现其他明显副作用,其中有3例出现轻微色素沉着与患者术后日晒及未进行有效的防晒措施有关。术后创面可有少量点状出血,嘱患者48h内不要清洗创面,创面可有轻微结痂及少许干燥、紧绷感,可涂上促进表皮生长的药物和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物,必要时应用消毒剂防止感染。嘱患者避免日晒和使用刺激性的果酸用品。
  综上,微晶磨削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成熟、创伤小、无需麻醉、 操作方便、不易感染、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色素沉着发生的程度及时间也远较传统的皮肤磨削术少,故微晶磨削术不失为治疗皮肤浅表凹陷性瘢痕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Hui L,Wang LT,Yang Z.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crystallitic dermabrasion on skin superficial scars[J]. Zhonghua Zheng Xing Wai Ke Za Zhi,2005,21(3):194-196.
  [2]Poulos E,Taylor C,Solish N.Effectiveness of dermasanding(manual dermabrasion) on the appearance of surgical scars :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blinded study[J].J Am Acad Dermatol,2003,48(6):897-900.
  [3]Shim EK,Barnette D,Hughes K.Microdermabrasion: a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study[J].Dermatol Surg, 2001,27(6):524-530.
  [4]杨 峥,惠 俐,曾淑娟,等.微晶削磨术后瘢痕组织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病理杂志,2004,20(12):23-39.
  [5]Silfen R,Amir A,Feinmesser M,et al.Subdermabra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burn facial hypertroph scars[J].Aesthetic Plast Surg,2002,26(2):139-141.
  
  [收稿日期]2010-11-29 [修回日期]2011-03-30
  編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X线钼靶与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加强乳腺癌的预防及提高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2o例分别进行X线钼靶与B超检查,对诊断效果进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s水平并探讨其在HBV感染者中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s的水平及应用荧光定量P
目的:探讨单孔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妇科施行的单孔免气腹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32例(A组)与同期开展的28例气腹腹腔
目的:探讨和研究眼球穿贯伤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救治的方法。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眼球穿贯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对治疗方法做出了分析。结果:本组患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18对有自然流产史夫妻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制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7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诊断卵泡形态质量上的价值。方法:使用MATAL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Network Toolbox),设计一个自组织竞争型神经网络并训练网络。网络以五个形态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CD13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18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133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难取性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因嵌顿结石、铸型结石或巨大结石(直径〉1.0cm)先行单
目的:探讨OsStem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中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或牙列缺失患者26例,植入OsStem牙种植体41枚,其中6例为即刻种植,8~16周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