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死亡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心原性休克(CS)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符合入选条件的所有患者298例.根据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11例(37.2%)和存活组187例(62.8%).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绘制随访1年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CI术后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有意义的死亡预测因素有4个,分别是年龄≥75岁(HR 1.68,95%CI 1.31~2.16,P<0.001),PCI术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Ⅱ级(HR 3.57,95%CI 2.06~6.18,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12 h(HR 7.52,95%CI 3.28~17.24,P<0.001).1年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MI合并CS患者行急诊PCI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高.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AMI合并CS最常用的机械循环辅助救治手段.在众多危险因素中FMC-to-B时间延迟、PCI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Ⅱ级、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是AMI合并CS患者PCI术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OP治疗潜在药物靶点.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OP相关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筛选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和核心基因的筛选.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基因569个,其中下调基因562个,上调基因7个.同时差异基因GO分析,主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OC)水平与骨骼肌指数(S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50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指标,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人体成分:四肢骨骼肌质量、骨密度和全身脂肪百分比.根据SMI分为SMI正常组、SMI减少组,分析SMI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减少组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比例均高于SMI正常组,BMI、白蛋白、TG、PTH、腰椎BMD、股骨颈BMD、髋部BMD、SMI、全身脂肪百分比低于SMI正常组(P<0.05).男性的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