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審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语文教育所负担的审美教育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关键词 语文 审美 教育
  
  语文的审美教育,贯穿于该学科的全过程,构成语文素质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阅读与欣赏”中也规定: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也提出了美育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求学生感受语文之美,逐步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的欣赏方式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读书养气,培养学生审美人生观
  钱理群教授在《以“立人”为中心》一文中提出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的重要思想。在谈到打好“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时。钱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论断。依我拙见,钱教授所说的“精神底子”“精神素质”是蕴涵了积极向上的审美人生观在内的,它们与古人的“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狂”是暗合的。
  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虽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蕴涵着丰富的审美矿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的美育价值。这样说来,语文课在提高学生艺术品位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的人生品位,使学生抛弃低俗、平庸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建立健康独立的人格。如中国的传统诗文不仅代表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学成就,而且还蕴涵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也护花”的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这里,对人物品格的道德评价,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审美评价。人物的品格,潜移默化地为读者树立了榜样,人物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因而变成读者的追求目标,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二、立足文本,挖掘审美内容,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课本教材,是经过我国语文教育专家精心选定的,所选篇目大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这些优美的课文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优秀作品,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美、创造美的目的、
  我们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谁都会赞叹作者笔下的月夜荷塘实在太美了。那“朦胧的”月色,那“像亭亭的舞女裙”一样的荷叶,那“渺茫的歌声”,那“梵娜铃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景……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我们读了这样的作品怎能不为作者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谴词造句所感动?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进一步挖掘其思想意义:作者之所以要创造出这一朦胧美的环境,是与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有关: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在欣赏到美好的月色后,心里尽管有几丝淡淡的忧愁,但也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这样,景与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时的学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可欣赏到散文优美的意境。
  散文如此,其他体裁的作品也一样。只要我们能充分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图画美,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等美的因素,就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又如,《药》中夏瑜的形象,作者主要是借刽子手康大叔之口,通过几处间接描写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可以把对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的分析与学生审美情感的唤起结合起来,尤其在讲解到以下几处时:1.“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2.“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3.“这贱骨头打不怕。”可放慢进度,要求学生细细咀嚼,反复体味,看读到这几句时,内心涌起的是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进行回答,归纳,从而使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吟咏,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
  诵读,《辞源》解释为:“念,熟读。”它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因此,教师用示范美读的办法,将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并且带领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出一点真实的“感觉”来。这个过程是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的语言“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例如于光中的《乡愁》是一篇思乡的名作,那清新隽永而意蕴深厚的语言,那浮雕般凸现出来的画面感,那浓郁的似乎化不开的乡情,叫人把它捧在手里就有一股遏制不住的诵读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诵读为主、辅之以分析点拨的教学方法,分步骤先后采用范读、个别读、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吟咏中把文章的语言符号幻化为头脑中触手可及的形象,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状态,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类、画面美和乡情美并陶醉在作者创造的美的世界里。
  对于小说和戏剧,分角色朗读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特定情景氛围的重要方法。只有努力营造出文本的语言描述所显示的特定氛围,神形毕肖地现出文本塑造的艺术形象,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的情感,激活他们的想像,带领他们进入艺术再创造的审美天地。如课文《雷雨》《茶馆》《林黛玉进贾府》《阿Q正传》等等。
  虽然诵读吟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范读、默读、集体朗读、分角色读,等等,但要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并在较深刻的层次上领悟文本的审美意蕴,许多时候需要反复地进行,让学生在读中进入美,在读中体验美,在读中享受美。
  四、激发情感,渲染情景,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审美的一个特征是情感体验。“情感”、“情感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频繁出现,表明了“情感”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越来越认识到教学中不应该孤立地进行文本阐释,而是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也越来越认识到阅读作品不仅仅依靠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依靠读者自己的生活、情感、文化积淀。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文学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让学生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要使学生产生美的心理律动,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动之以情”,渲染情景,用情感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在教学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
  在语文课内,语文教师要能沉浸到文本给予的特定审美情调中,把握住文本的审美内涵,通过自身的语态、表情、手势、语言方式以及讲析节奏的张驰抑扬,创设出某种活生生的审美情境。就如于漪老师在谈到《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的备课时,说道:“我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备课时我想的很多很多,想到周总理的伟大的人格,非凡的才能,直到周总理几十个春秋南征北战。 戎马倥偬,特别是想到周总理的临终嘱咐,真是悲痛欲绝。”在上课时,她更是倾注真情,以情激情,以情唤情,营造出了师生情感和谐共振的理想情境。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神形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此为契机,进而渲染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进入审美的情感体验,就会使教学别有洞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驱谴联想、想像,走进美的再创造境界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谴我们的想像。”这样看来,教师和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就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而是通过联想和想像进行能动的积极的再创造,师生双方都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情、记忆,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愿望,给作品形象以补充,使作品形象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并使之活起来。有了师生双方的联想和想像,语文教学过程中便会出现各种奇迹:那文字符号就可幻化成栩栩如生的形象;那静态的康桥就有了生命;那流淌的春水就有了情感;那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也就能让师生的神思遨游于远古世界,心驰神往于异国土地,浏览异地风光,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的境界。
  教学中,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由教师设问、提示、诱导、分析、描述等,或让学生诵读吟咏、静思默想、体察咀嚼等。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让学生进入再造想像的天地,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体味玩赏深层的审美意象,或心驰神往,或心领神会,甚至达到“象喜亦喜,象忧亦忧”的情感共鸣境界。心理描写是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一表现手法能深入人物的心灵,直接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读《林黛玉进贾府》,其中王夫人与王熙凤有这样一段对话:“……(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读到这儿,不妨稍作停顿,揣摩一番:王夫人因何而笑?又为何“点头不语”?从而对王夫人的心理活动作一番描述。再如《荷花淀》开头的景物描写:“月亮升起来……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采用描述的手段诱导启发学生的想象:淡淡的月色流泻在大地上,薄薄的水气笼罩着村庄。噢,清新湿润的空气里,还混合着荷花荷叶的清香呢,你闻到了吗?你再听,晚风中,隐隐传来孩子们的嬉闹中;谁家的晚饭熟了,好香好香哟……多么安宁静谧的和平的水乡啊,可是侵略者的铁蹄却在蹂躏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她的儿女怎能不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她呢?这段描述,主要是为了诱发学生的相关联想,由景入情,把他们带入再造想像的天地,不仅获得审美享受,而且更好地体验孙犁小说“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充满诗情畫意的日常生活揉合在一起”的艺术特色。
  六、结语
  “当其他课程主要培养着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的语言素质的时候,语文教学则理应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直观的、直感的、情感的、审美的语言素质的能力。”(王富仁语)。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番新天地。”(韩军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人文的、情感的世界的钥匙。人在语言中成长,心在文学中美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每颗珍珠作剖析,又要将它们联珠成串,在精心设置的每一堂课中,创造审美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引导到美的境界之中,使他们在学生时代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这时,直到这时,正如王富仁教授所说的:“在这时,……你变得轻松而又自由,(教学)工作不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因为你会感受到和学生一起成为了民族语言艺术的享受者,像一个歌手同自己的观众共同享受着音乐的艺术一样。”
  
  参考文献:
  [1]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M].1996.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丽.新讲台[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问题情景含义的界定,创设问题情景必要性的认识,在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等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优化科学的课堂教学途径。  [关键词]问题情景 创设策略 思维培养   “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学贵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情激趣,以境诱思,以诱达思,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正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工学结合不仅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在于务实的课程设计与执行。构建以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共识。本文结合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近段时间的课程改革情况,以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浅析如何以工学结合为理念进行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关键词]中职数控工学结合核心课程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生交往、竞争与合作等能力发展的主要训练基地,和谐班级对于学生人格的成熟和心理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群体必须具备“目标功能、角色功能、规范功能和内聚功能”。 本文从确立班级管理原则、班级管理制度建设、“思想交流会”、 利用“班级议事”会四个方面对和谐班级的功能和构建和谐班级的方法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和谐班级特征功能构建方法  班级以其群体互动的密集与频繁,
期刊
摘 要 一個单位会形成自己的单位文化,一个企业能打造一种企业文化。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班级也同样有其独特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 班级 培养 班主任    我认为,培养一种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对管理好一个班级,对影响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对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的体会,这种班级文化是指师生之间平等融洽,教者乐教、学者好学,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好学上进,班级内部充
期刊
说起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看到了竞争的残酷性。譬如找工作,要和他人竞争,胜利者可以得到工作,失败者就失去了工作。商界更是如此。“商场即战场,对手即敌手”。谈起竞争,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联想到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竞争似乎无处不在。与此同时,谈到团队,人们习惯于联想到一个词——合作。因为团队是一个由少数成员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技术或技能,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评估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每所学校也有。根据家长的期望不同,每所学校对学困生教育也有所不同。我们学校从生源来看,学困生的研究更为重要,学困生的工作搞不好,占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及教学工作就无法进行,谁忽略了这一点,谁就吃大亏。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学校就无法运营,我们就到了解散的地步了。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实验研究表明: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并研
期刊
摘要:本文阐明了在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内,无处不存在着数学,而趣味型的数学既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感觉到乐趣的同时,既也解决了问题,开发了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还复习或学到了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创新思维趣味数学数学模型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
期刊
摘要: 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较突出的现象: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分化,且后进生较多。很多学生的成绩下降,其原因诸多。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后进生爱心和关注,进行情感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动力;给他们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可以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分层教学和目标练习对后进生的英语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英语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强化也是完成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农村高中英
期刊
摘要:上好高职新生新学期第一堂英语课,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整个英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第一堂英语课;互动交流;运用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新生入学,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英语课,对整个英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开学上课时,教师就要制定好整个学期教学授课计划,尤其要精心组织与学生初次见面的第一堂英语课,让学生在宽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