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受县有关主管部门指派,会昌县审计局组织审计组对该县三个企业破产清算组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查出清算组的两名出纳个人非法占用公款的案件,其中:出纳G某非法占用公款共31笔,累计金额为70.73万元;出纳Z某非法占用公款共13笔,累计金额为49.16万元。该案违纪款已全部收缴上缴国库,涉案的两名直接责任人已被追究责任。该项目被评为2013年度赣州市优秀审计项目。
审前调查锁重点
在调阅破产清算组财务账册前,审计组人员进行了审前调查,了解了三个企业破产原因、清算组的人员结构情况、银行开户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等制度情况。这三个企业分别于2004年3月、2004年8月、2003年11月宣告破产并成立破产清算组。清算组人员是各单位抽调人员,三个破产清算组的财务资料已均在县法院保管。且由县法院的两名干部G某和Z某分别担任三个清算组的出纳岗位。清算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资产拍卖款、清收的应收账款收入和财政拨入款,支出主要是支付职工的旧欠工资、职工安置费、养老金、遗属抚恤补助及办公经费等。在掌握了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审计组人员的探讨分析,确定把清算组银行账户的进出资金锁定为本次审计的重点。
追踪调查露端倪
要深查三个企业破产清算组各银行账户的资金进出情况,可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必需由局里下发协助查询各单位自开户以来账户资金进出情况及结余情况的通知书。审计人员带着银行账户查询的通知书,来到一个个开户银行查询。因自清算组成立到目前接受审计,时间跨度长,当地银行没有保存将近十年的数据,只有近些年的数据。为了寻找突破口,审计人员没有轻言放弃,多次跟银行有关人员协商,说明重要性,尽力争取银行的协助。在银行的大力配合下,各银行分别向省行申请,将多年来备份的后台数据弄到手,并打出了资金流水账单。面对打印出的一叠叠银行资金进出的流水账单,审计人员认真细致地核对每笔资金的进出去向,通过与账面核对,三个清算组在不同的年度几乎每个月都有大笔资金转出。为了进一步追查大笔资金的去向用途,审计人员又回归到财务账本和凭证上去核对当时支付的款项依据。在随后的三天三夜里,审计人员日夜加班核对银行的每笔流水账单和财务支付凭证,眼睛都对花了,个个因熬夜变成熊猫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仔细比对终于发现出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每笔支付相关款项后的大额结余资金转入到自己名义下的个人存折上。这些异常的现象,引起了审计高度警觉,并显露端倪。
顺藤摸瓜见真相
顺着问题的线索,审计人员决定紧盯不放,深挖下去。通过掌握的信息,审计人员找来这两位出纳分别谈话。经过盘问,他们虽然承认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设了储蓄账户,但借口说“因企业离县城较远”,或“以单位银行支付款项没有个人存折提现方便为由”开设了个人账户,并强调存折的钱全部用于单位的开支,没有个人挪用现象。审计人员当即要求两位出纳分别交出个人存折,一个搪塞说因结余资金用完就没有保存存折账户,另一个支吾半天说因单位和个人的钱混合使用无法区分且几乎进出的钱全部是他个人的钱。凭着谨慎的职业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审计人员经过耐心的政治攻心,并向他们分析“说出事实与掩盖事实”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两位出纳分别交出了个人储蓄存折,审计人员责令他们分别去银行打出自开折以来的流水清单。经过审计人员认真细致核对每笔进出资金,发现出纳G某自2008年10月开折以来至2012年5月单位活动终止,期间占用公款31笔,累计金额70.73万元,单位资金产生银行利息收入1.53万元。出纳Z某自2005年12月开折以来至2013年2月单位活动终止,期间占用公款13笔,累计金额49.16万元,单位资金产生银行利息收入0.2万元。
水落石出受处理
通过深挖细查,内审外调,清算组两名出纳员非法占用公款的违法违纪问题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审计人员在查清事实真相后,县审计局将非法占有的结余公款和银行利息全部追回上缴国库,并将审计结果作为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该非法占用公款的违规违纪问题得到严肃处理,涉案的两名直接责任人已被追究责任。
这起违纪案发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该两位出纳因职务之便贪图利益最终没有逃脱审计的火眼金睛,但他们误入歧途却不是偶然的:一是制度监督不力导致违法违纪。首先财务管理不健全,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没有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权力运行机制,致使财务人员脱离监管范围。其次,各项制度建立不全且执行不力。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体系,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和细化,放松了对操作层面的落实情况的监管。各项制度执行不力,有的甚至视同虚设。没有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二是自身素质不高诱发违法违纪。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学习,放松思想防线,党性观念不强,导致在工作中不依法依规行事。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该案查处告诫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不能心存侥幸心理,一定要引以为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作者单位:会昌县审计局)
审前调查锁重点
在调阅破产清算组财务账册前,审计组人员进行了审前调查,了解了三个企业破产原因、清算组的人员结构情况、银行开户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等制度情况。这三个企业分别于2004年3月、2004年8月、2003年11月宣告破产并成立破产清算组。清算组人员是各单位抽调人员,三个破产清算组的财务资料已均在县法院保管。且由县法院的两名干部G某和Z某分别担任三个清算组的出纳岗位。清算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资产拍卖款、清收的应收账款收入和财政拨入款,支出主要是支付职工的旧欠工资、职工安置费、养老金、遗属抚恤补助及办公经费等。在掌握了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审计组人员的探讨分析,确定把清算组银行账户的进出资金锁定为本次审计的重点。
追踪调查露端倪
要深查三个企业破产清算组各银行账户的资金进出情况,可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必需由局里下发协助查询各单位自开户以来账户资金进出情况及结余情况的通知书。审计人员带着银行账户查询的通知书,来到一个个开户银行查询。因自清算组成立到目前接受审计,时间跨度长,当地银行没有保存将近十年的数据,只有近些年的数据。为了寻找突破口,审计人员没有轻言放弃,多次跟银行有关人员协商,说明重要性,尽力争取银行的协助。在银行的大力配合下,各银行分别向省行申请,将多年来备份的后台数据弄到手,并打出了资金流水账单。面对打印出的一叠叠银行资金进出的流水账单,审计人员认真细致地核对每笔资金的进出去向,通过与账面核对,三个清算组在不同的年度几乎每个月都有大笔资金转出。为了进一步追查大笔资金的去向用途,审计人员又回归到财务账本和凭证上去核对当时支付的款项依据。在随后的三天三夜里,审计人员日夜加班核对银行的每笔流水账单和财务支付凭证,眼睛都对花了,个个因熬夜变成熊猫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仔细比对终于发现出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每笔支付相关款项后的大额结余资金转入到自己名义下的个人存折上。这些异常的现象,引起了审计高度警觉,并显露端倪。
顺藤摸瓜见真相
顺着问题的线索,审计人员决定紧盯不放,深挖下去。通过掌握的信息,审计人员找来这两位出纳分别谈话。经过盘问,他们虽然承认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设了储蓄账户,但借口说“因企业离县城较远”,或“以单位银行支付款项没有个人存折提现方便为由”开设了个人账户,并强调存折的钱全部用于单位的开支,没有个人挪用现象。审计人员当即要求两位出纳分别交出个人存折,一个搪塞说因结余资金用完就没有保存存折账户,另一个支吾半天说因单位和个人的钱混合使用无法区分且几乎进出的钱全部是他个人的钱。凭着谨慎的职业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审计人员经过耐心的政治攻心,并向他们分析“说出事实与掩盖事实”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两位出纳分别交出了个人储蓄存折,审计人员责令他们分别去银行打出自开折以来的流水清单。经过审计人员认真细致核对每笔进出资金,发现出纳G某自2008年10月开折以来至2012年5月单位活动终止,期间占用公款31笔,累计金额70.73万元,单位资金产生银行利息收入1.53万元。出纳Z某自2005年12月开折以来至2013年2月单位活动终止,期间占用公款13笔,累计金额49.16万元,单位资金产生银行利息收入0.2万元。
水落石出受处理
通过深挖细查,内审外调,清算组两名出纳员非法占用公款的违法违纪问题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审计人员在查清事实真相后,县审计局将非法占有的结余公款和银行利息全部追回上缴国库,并将审计结果作为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该非法占用公款的违规违纪问题得到严肃处理,涉案的两名直接责任人已被追究责任。
这起违纪案发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该两位出纳因职务之便贪图利益最终没有逃脱审计的火眼金睛,但他们误入歧途却不是偶然的:一是制度监督不力导致违法违纪。首先财务管理不健全,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没有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权力运行机制,致使财务人员脱离监管范围。其次,各项制度建立不全且执行不力。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体系,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和细化,放松了对操作层面的落实情况的监管。各项制度执行不力,有的甚至视同虚设。没有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二是自身素质不高诱发违法违纪。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学习,放松思想防线,党性观念不强,导致在工作中不依法依规行事。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该案查处告诫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不能心存侥幸心理,一定要引以为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作者单位:会昌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