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兴奋地预言:计算机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与企业具有强烈的追求实现效益的内在动力不同,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多数学校主观上缺乏应用创新的原动力,教师还是不能够将信息化应用转化为一种内在动力和需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是不能与信息化有机结合。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教师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要花3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备课,其中大约28个小时是用来找资源、做课件。如何创造出真正能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的既有效又便于掌握而且能引发师生兴趣的方法?其难度决不亚于技术的创新,然而这却是非常迫切的需要。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当他们确实有了精彩的想法时,却苦于找不到实用的教育软件。靠教师自己编制软件,既缺乏技术指导,又缺乏时间和精力——毕竟对计算机创造性的开发性应用研究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知识和技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绝大多数师生对信息技术渗入教学是适应并肯定的,但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最佳功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最实用简便的模式,以快捷的方式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
我们必须使教师和科研人员紧密结合,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以应用为重点,研究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许多教师上课所演示的网络版或多媒体课件,是由教师本人或在计算教师帮助下事先规划设计好的,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偏向于教师演示、学生参与。从技术手段的使用上讲,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课件;从教学设计理念上讲,是教师制作的程式化教学,允许学生有限制地运用信息技术,所从事的学习是在规定的程序内进行的。课件的程序化,终究只会导致教学视野狭隘。因此,程序化网络教学需要更多的“布白”留待学生去体验,要能够体现学生使用的过程。
其实更多的情况下,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无需每课必用课件,只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适时无痕地展示信息技术带来的意外惊喜,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需要半成品信息加工的教学形式。半成品信息加工自主探究式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形式,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互相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整个过程线索清晰明了,简单易学。
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看,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是从信息技术应用于目前的课程,转向在新课程设计阶段就考虑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内容。这种在课程和学科层面的整合代表了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在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日常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判别信息运用的有效性,看信息技术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助于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使课堂信息设计变得更合理、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并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才能真正成为信息运用的高手,才能真正体现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魅力,才能真正展现日常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教师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要花3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备课,其中大约28个小时是用来找资源、做课件。如何创造出真正能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的既有效又便于掌握而且能引发师生兴趣的方法?其难度决不亚于技术的创新,然而这却是非常迫切的需要。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当他们确实有了精彩的想法时,却苦于找不到实用的教育软件。靠教师自己编制软件,既缺乏技术指导,又缺乏时间和精力——毕竟对计算机创造性的开发性应用研究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知识和技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绝大多数师生对信息技术渗入教学是适应并肯定的,但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最佳功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最实用简便的模式,以快捷的方式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
我们必须使教师和科研人员紧密结合,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以应用为重点,研究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许多教师上课所演示的网络版或多媒体课件,是由教师本人或在计算教师帮助下事先规划设计好的,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偏向于教师演示、学生参与。从技术手段的使用上讲,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课件;从教学设计理念上讲,是教师制作的程式化教学,允许学生有限制地运用信息技术,所从事的学习是在规定的程序内进行的。课件的程序化,终究只会导致教学视野狭隘。因此,程序化网络教学需要更多的“布白”留待学生去体验,要能够体现学生使用的过程。
其实更多的情况下,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无需每课必用课件,只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适时无痕地展示信息技术带来的意外惊喜,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需要半成品信息加工的教学形式。半成品信息加工自主探究式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形式,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互相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整个过程线索清晰明了,简单易学。
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看,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是从信息技术应用于目前的课程,转向在新课程设计阶段就考虑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内容。这种在课程和学科层面的整合代表了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在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日常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判别信息运用的有效性,看信息技术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助于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使课堂信息设计变得更合理、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并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才能真正成为信息运用的高手,才能真正体现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魅力,才能真正展现日常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