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意义、目标和方向等做了深刻阐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首先是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变化,而是一个阶段性变化。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我们要认识、把握,特别是引领新常态,本质上就是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习总书记多次讲过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点: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能转换。随着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经济发展动能在衰竭,需要寻找、培育新动能,才能真正引领新常态。所以,要从引领新常态的高度来认识培育新动能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意义;机遇;路径
1、深刻理解培育新动能、
1.1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意义、目标和方向等做了深刻阐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首先是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变化,而是一个阶段性变化。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我们要认识、把握,特别是引领新常态,本质上就是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习总书记多次讲过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点: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能转换。随着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经济发展动能在衰竭,需要寻找、培育新动能,才能真正引领新常态。所以,要从引领新常态的高度来认识培育新动能的重大意义。
1.2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在总结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们自己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之“新”,在于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它不是只强调其中的某一点,而是要把五大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落实。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有新的动能。过去我们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很高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来驱动经济取得高速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新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过去的旧动能提出要培育新动能,所以新动能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1.3培育新动能是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内在要求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上中等收入国家,正在迈向高收入国家。可能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现在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跨过人均1.2万美元的门槛,能够很顺利地进入高收入阶段。如果我们看一看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情况也许不是那么简单。世界银行曾经做过评估,“二战”结束以后,有110多个经济体先后从低收入阶段实现经济起飞,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是经过了“二战”结束至今的70多年,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的经济体只有13个。也就是说,只有10%左右的经济体顺利实现了这样的跨越。世界银行说中等收入是一个“陷阱”,这是一种描述,理论界对此有争论,有些专家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命题,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实现这个跨越的确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些没有实现跨越的经济体各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政治动荡,有的是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失误,有的是遇到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等;而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实现跨越的经济体,无一例外地实现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旧动能转换和接续。对中国而言,已经达到人均80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往前看,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地进入高收入阶段,必须培育新动能。
2、培育新动能,要牢牢把握好各种战略性机遇
2.1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大家可能已经观察到,新一轮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些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购物方式的变化、智能手机的应用等。生产方式也在改变,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出人意料。
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些领先的国家,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人很幸运,我们领先了两千年,在农耕时代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那时候的技术革命很慢。现在,技术革命越来越快,可能一个国家领先不了几百年,只能领先几十年。全球格局的变化,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哪些国家能够把握住重大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带来的机会,从而异军突起。
2.2从需求侧看,我们本土的大市场,是培育新动能的宝贵优势,也是我们的机遇。
中国的高速铁路、微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被称为“新四大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我们本土的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都是要靠规模来分摊成本的,如果是一个市场狭小的地方,开展研发、培育品牌的成本会相当高。所以,我们推动转型升级,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用好大市场的优势。
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时期。中国有1亿多(有人说是3亿)中产阶层,比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总人口都多,这个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的快速变化给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提供了需求支撑,可以促进创新,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2.3中国在供给侧形成了培育新动能的很多优势,也是培育新动能的机遇。
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个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再比如人力资源。过去我们参与全球竞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低成本蓝领工人。随着我们的发展,人均工资水平提高了——从发展成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习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国人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改善每一个人的福祉。但是,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看到,传统的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在弱化。那么今后,我们靠什么来参与全球竞争?我国每年毕业大学生700多万,其中有近300万理工科学生。培育新动能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要靠研發,靠人力资源。我们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发展,使技术密集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国际竞争力,这就是在培育新的动能。
所以,从供给侧来看,齐全的产业配套是支撑我们产业升级——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有力优势。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面临巨大的机遇,也有着坚实的基础。
3、结论
总之,面临培育新动能的艰巨任务,我们的理论、理念以及相应的政策手段、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5(35):16-18.
[2]李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发展观察,2017(18):5-7.
[3]王金栋.创新机制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奋力开创幸福张店建设新局面[J].机构与行政,2018(01):8-11.
[4].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脱贫攻坚工作[J].中国民族,2017(09):102.
关键词:建筑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意义;机遇;路径
1、深刻理解培育新动能、
1.1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意义、目标和方向等做了深刻阐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首先是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变化,而是一个阶段性变化。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我们要认识、把握,特别是引领新常态,本质上就是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习总书记多次讲过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点: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能转换。随着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经济发展动能在衰竭,需要寻找、培育新动能,才能真正引领新常态。所以,要从引领新常态的高度来认识培育新动能的重大意义。
1.2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在总结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们自己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之“新”,在于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它不是只强调其中的某一点,而是要把五大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落实。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有新的动能。过去我们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很高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来驱动经济取得高速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新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过去的旧动能提出要培育新动能,所以新动能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1.3培育新动能是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内在要求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上中等收入国家,正在迈向高收入国家。可能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现在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跨过人均1.2万美元的门槛,能够很顺利地进入高收入阶段。如果我们看一看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情况也许不是那么简单。世界银行曾经做过评估,“二战”结束以后,有110多个经济体先后从低收入阶段实现经济起飞,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是经过了“二战”结束至今的70多年,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的经济体只有13个。也就是说,只有10%左右的经济体顺利实现了这样的跨越。世界银行说中等收入是一个“陷阱”,这是一种描述,理论界对此有争论,有些专家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命题,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实现这个跨越的确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些没有实现跨越的经济体各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政治动荡,有的是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失误,有的是遇到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等;而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实现跨越的经济体,无一例外地实现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旧动能转换和接续。对中国而言,已经达到人均80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往前看,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地进入高收入阶段,必须培育新动能。
2、培育新动能,要牢牢把握好各种战略性机遇
2.1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大家可能已经观察到,新一轮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些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购物方式的变化、智能手机的应用等。生产方式也在改变,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出人意料。
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些领先的国家,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人很幸运,我们领先了两千年,在农耕时代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那时候的技术革命很慢。现在,技术革命越来越快,可能一个国家领先不了几百年,只能领先几十年。全球格局的变化,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哪些国家能够把握住重大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带来的机会,从而异军突起。
2.2从需求侧看,我们本土的大市场,是培育新动能的宝贵优势,也是我们的机遇。
中国的高速铁路、微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被称为“新四大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我们本土的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都是要靠规模来分摊成本的,如果是一个市场狭小的地方,开展研发、培育品牌的成本会相当高。所以,我们推动转型升级,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用好大市场的优势。
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时期。中国有1亿多(有人说是3亿)中产阶层,比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总人口都多,这个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的快速变化给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提供了需求支撑,可以促进创新,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2.3中国在供给侧形成了培育新动能的很多优势,也是培育新动能的机遇。
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个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再比如人力资源。过去我们参与全球竞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低成本蓝领工人。随着我们的发展,人均工资水平提高了——从发展成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习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国人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改善每一个人的福祉。但是,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看到,传统的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在弱化。那么今后,我们靠什么来参与全球竞争?我国每年毕业大学生700多万,其中有近300万理工科学生。培育新动能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要靠研發,靠人力资源。我们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发展,使技术密集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国际竞争力,这就是在培育新的动能。
所以,从供给侧来看,齐全的产业配套是支撑我们产业升级——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有力优势。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面临巨大的机遇,也有着坚实的基础。
3、结论
总之,面临培育新动能的艰巨任务,我们的理论、理念以及相应的政策手段、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5(35):16-18.
[2]李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发展观察,2017(18):5-7.
[3]王金栋.创新机制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奋力开创幸福张店建设新局面[J].机构与行政,2018(01):8-11.
[4].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脱贫攻坚工作[J].中国民族,2017(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