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自己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主动去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年的九月,桃李飘香时,孩子们都想为自己喜欢的老师送上不同的祝福,那天我用多媒体系统向孩子们演示了几张制作精美的贺卡,在看见了那一张张瞠目结舌的脸庞,听到了他们一声声愉悦的轻叹时,我知道孩子们爱上了在我的鼠标下变幻莫测的贺卡。我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贺卡吗?”“喜欢!”“那教师节快来了,想悄悄地为自己的老师做一张吗?”“想!”之后我借助这一平台,给学生们讲解了相关的操作方法,学生很快便学会并制作出了精美的贺卡。
由此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二、大胆尝试,推行 “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它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以此培养学生相互学习与相互帮助的意识和精神。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以及教学设施尚未完善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所以“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告诉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事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再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做出相关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上机实践。教师讲授完毕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这种“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一来,便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容易的知识点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外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
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让幸福蔓延。
每个人都会出现审美疲劳。学生们整天穿梭在不同的学科中,学习热情会慢慢地被消磨掉。因而要想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热情,那就得我们老师下功夫了。我们该怎样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过程,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并对这门学科保有一份不灭的热情呢?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生存,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真理。我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法,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亲身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感,体会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起来;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县仙下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自己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主动去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年的九月,桃李飘香时,孩子们都想为自己喜欢的老师送上不同的祝福,那天我用多媒体系统向孩子们演示了几张制作精美的贺卡,在看见了那一张张瞠目结舌的脸庞,听到了他们一声声愉悦的轻叹时,我知道孩子们爱上了在我的鼠标下变幻莫测的贺卡。我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贺卡吗?”“喜欢!”“那教师节快来了,想悄悄地为自己的老师做一张吗?”“想!”之后我借助这一平台,给学生们讲解了相关的操作方法,学生很快便学会并制作出了精美的贺卡。
由此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二、大胆尝试,推行 “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它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以此培养学生相互学习与相互帮助的意识和精神。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以及教学设施尚未完善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所以“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告诉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事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再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做出相关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上机实践。教师讲授完毕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这种“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一来,便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容易的知识点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外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
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让幸福蔓延。
每个人都会出现审美疲劳。学生们整天穿梭在不同的学科中,学习热情会慢慢地被消磨掉。因而要想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热情,那就得我们老师下功夫了。我们该怎样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过程,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并对这门学科保有一份不灭的热情呢?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生存,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真理。我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法,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亲身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感,体会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起来;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县仙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