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工技术管理一般是指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组织与管理的总称。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管理的目的是明确工程的技术责任,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施工技术管理的对象是施工技术工作,而不是施工技术本身,可以说施工技术管理源于施工技术,但是却高于施工技术。以下本文对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探讨
1 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管理方式粗放,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层次还停留在质量管理和文件归档上,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其表现在:不成立专门的技术管理机构,造成管理主体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导致管理责任不落实;对项目设计、施工技术、材机配备、人员安排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使施工各个环节脱节,造成资源浪费和质量安全问题较多。
1.2 材机管理不善,影响施工质量
很多施工企业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只重视不同阶段施工技术规划的调整,而忽略了对材料和设备的严格管理,管理上有漏洞,以致出现“拿回扣”之类的问题,造成采购的材料、设备质次价高,进而影响施工质量。
1.3 技术管理不规范,图纸会审不重视
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不规范,不履行相应的技术管理程序,时常出现没有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和深入了解图纸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开工,以致采用的施工工艺不尽合理;再加上对图纸会审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为了赶工不进行图纸会审而事后补记,这样就丧失了在施工中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工艺、提高效率的机会,导致施工效果差,质量不达标。
1.4 施工人员素质比较低,水平提高非一日之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施工企业选择了通过减少人工支出的方式降低施工成本,开工前临时廉价招聘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自身文化底子差,又缺乏专业的施工技巧,而施工企业雇佣他们后仅在施工前数日进行一些培训,专业知识的缺乏使这些农民工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培训内容,导致建筑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施工企业应大力推进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化建设
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包含很多内容,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内容:⑴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如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交底、协调指导参施分包单位等;⑵施工过程管理,如施工过程控制、危险性分部分项工程、关键特殊过程等方面的管理;⑶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管理,如进场材料物资检验、隐蔽或专项工程验收、质量验收管理等;⑷工程检测管理,如施工现场检测、见证取样等;⑸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如质量问题的分类界定、质量问题标识报告、质量问题评审处理等;⑹监测仪器设备管理;⑺科学技术与标准管理,如技术标准、施工建设工法、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施工技术总结等方面的管理;⑻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以上内容,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施工技术管理的需要,建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形成制度文件,并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使施工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制度可以保障。
2.2 施工技术管理必须保证责任的落实
施工技术管理仅停留在形成体系化建设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保证制度的落实,明确职责和分工,因此施工企业应成立技术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应的人力资源,明确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在技术管理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开展施工技术管理活动,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尽快处理施工中的各类技术问题,使施工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3 施工技术管理应通过目标进行组织协调控制
施工技术管理必须有目标,并通过目标进行有组织协调的控制,简言之就是施工前向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任务、施工方法和施工整体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围绕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等因素制定各个施工阶段的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和每一项施工任务中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控制,使施工中人、材、机和各种相关因素得到有机结合,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2.4 施工技术管理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信息化管理已成功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也用于建材产品的数据采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等场合。信息技术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施工成本和工作难度,工程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也得以提升。可通过如下途径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⑴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特点制定企业战略计划;⑵将网络共享平台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⑶大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系统,如项目管理等;⑷提高施工技术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例如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工艺控制等。
2.5 施工技术管理通过制度保障管理功能的实现
施工技术管理是通过管理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其管理功能的,下面是几个制度的落实方法:
⑴完善图纸会审制度。领会设计意图及弄清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些需要通过图纸会审来实现。图纸会审制度一般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交底,施工等相关单位参加。施工单位在会审前应组织内部各专业人员自审,形成自审记录并转交设计单位,因此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自审的机会将所有疑问分类整理出来。
⑵强化技术交底制度。这里的交底是指施工单位内部的交底,应逐级进行直到施工人员;对关键、隐蔽、特殊部位应由技术部门直接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或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交底。交底在通过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同时还应有书面交底文件,交底人员与被交底人员同时签字确认并保留一份存档,以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
⑶落实施工材料检验制度。由于市场上的材料鱼龙混杂,而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落实材料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施工。
⑷健全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反映施工过程及合理组织生产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日后建筑物维护、改造和扩建的凭据,因此应重视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由相关技术负责人审定后建档保存。
⑸建立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制度。理想的施工人员是接受过专业训练和技术培训,有相当工作经验,并且具备从业资格的技工,施工企业应优先选择这样的人员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如测量放线、模板安装、搅拌站操作等。同时根据施工专长,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及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
2.6 施工技术管理应注重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必须注重现场管理,并与之紧密结合。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应利用技术管理的理论本着经济合理、科学有效和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管理的职能,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实现工程施工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但是面对无序甚至有些惨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筑施工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冲出重围寻得一线生机,是摆在每一个施工企业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毫无疑问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确保施工质量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积极手段,但企业又靠什么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答案就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 洪明国.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J]. 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
[2] 高亮.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探讨
1 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管理方式粗放,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层次还停留在质量管理和文件归档上,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其表现在:不成立专门的技术管理机构,造成管理主体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导致管理责任不落实;对项目设计、施工技术、材机配备、人员安排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使施工各个环节脱节,造成资源浪费和质量安全问题较多。
1.2 材机管理不善,影响施工质量
很多施工企业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只重视不同阶段施工技术规划的调整,而忽略了对材料和设备的严格管理,管理上有漏洞,以致出现“拿回扣”之类的问题,造成采购的材料、设备质次价高,进而影响施工质量。
1.3 技术管理不规范,图纸会审不重视
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不规范,不履行相应的技术管理程序,时常出现没有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和深入了解图纸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开工,以致采用的施工工艺不尽合理;再加上对图纸会审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为了赶工不进行图纸会审而事后补记,这样就丧失了在施工中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工艺、提高效率的机会,导致施工效果差,质量不达标。
1.4 施工人员素质比较低,水平提高非一日之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施工企业选择了通过减少人工支出的方式降低施工成本,开工前临时廉价招聘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自身文化底子差,又缺乏专业的施工技巧,而施工企业雇佣他们后仅在施工前数日进行一些培训,专业知识的缺乏使这些农民工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培训内容,导致建筑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施工企业应大力推进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化建设
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包含很多内容,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内容:⑴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如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交底、协调指导参施分包单位等;⑵施工过程管理,如施工过程控制、危险性分部分项工程、关键特殊过程等方面的管理;⑶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管理,如进场材料物资检验、隐蔽或专项工程验收、质量验收管理等;⑷工程检测管理,如施工现场检测、见证取样等;⑸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如质量问题的分类界定、质量问题标识报告、质量问题评审处理等;⑹监测仪器设备管理;⑺科学技术与标准管理,如技术标准、施工建设工法、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施工技术总结等方面的管理;⑻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以上内容,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施工技术管理的需要,建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形成制度文件,并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使施工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制度可以保障。
2.2 施工技术管理必须保证责任的落实
施工技术管理仅停留在形成体系化建设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保证制度的落实,明确职责和分工,因此施工企业应成立技术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应的人力资源,明确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在技术管理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开展施工技术管理活动,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尽快处理施工中的各类技术问题,使施工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3 施工技术管理应通过目标进行组织协调控制
施工技术管理必须有目标,并通过目标进行有组织协调的控制,简言之就是施工前向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任务、施工方法和施工整体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围绕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等因素制定各个施工阶段的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和每一项施工任务中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控制,使施工中人、材、机和各种相关因素得到有机结合,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2.4 施工技术管理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信息化管理已成功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也用于建材产品的数据采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等场合。信息技术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施工成本和工作难度,工程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也得以提升。可通过如下途径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⑴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特点制定企业战略计划;⑵将网络共享平台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⑶大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系统,如项目管理等;⑷提高施工技术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例如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工艺控制等。
2.5 施工技术管理通过制度保障管理功能的实现
施工技术管理是通过管理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其管理功能的,下面是几个制度的落实方法:
⑴完善图纸会审制度。领会设计意图及弄清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些需要通过图纸会审来实现。图纸会审制度一般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交底,施工等相关单位参加。施工单位在会审前应组织内部各专业人员自审,形成自审记录并转交设计单位,因此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自审的机会将所有疑问分类整理出来。
⑵强化技术交底制度。这里的交底是指施工单位内部的交底,应逐级进行直到施工人员;对关键、隐蔽、特殊部位应由技术部门直接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或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交底。交底在通过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同时还应有书面交底文件,交底人员与被交底人员同时签字确认并保留一份存档,以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
⑶落实施工材料检验制度。由于市场上的材料鱼龙混杂,而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落实材料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施工。
⑷健全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反映施工过程及合理组织生产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日后建筑物维护、改造和扩建的凭据,因此应重视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由相关技术负责人审定后建档保存。
⑸建立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制度。理想的施工人员是接受过专业训练和技术培训,有相当工作经验,并且具备从业资格的技工,施工企业应优先选择这样的人员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如测量放线、模板安装、搅拌站操作等。同时根据施工专长,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及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
2.6 施工技术管理应注重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必须注重现场管理,并与之紧密结合。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应利用技术管理的理论本着经济合理、科学有效和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管理的职能,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实现工程施工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但是面对无序甚至有些惨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筑施工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冲出重围寻得一线生机,是摆在每一个施工企业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毫无疑问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确保施工质量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积极手段,但企业又靠什么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答案就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 洪明国.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J]. 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
[2] 高亮.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