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任教多年,由于本人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新型的教学理论特别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借鉴,使自己能够比较快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探究,现将本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各位参考及指正。
一、转变教学理念,变课堂模式为自主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問题的答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学方式己经持续了上千年了。但是,在我们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瞬息万变,新鲜的事物和思想正在不断地涌现,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也许,作为一个初中生还并不能真正明白“批判性接受”的内涵,但是我想,作为一种学习素养,我们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老师在讲台前讲述内容,黑板上书写板书;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学生不能及时地找出自己理解上的误差,只知道老师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并没有真正通过自己的头脑思考过,因此在练习中,有很多的基础知识的得分率都不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改常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思考,任何一位同学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应当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主性知识的学习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在“空气氧气”这一章的学习中,就有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也是现在提倡的情景教育的特点。运用现实掌握一些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作为一个路标,为学生指明一个思考方向。这样,既避免了知识的灌输,又防止学生走弯路,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三、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总之,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实行自主性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是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是他能看;解放他的嘴,是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是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是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学生在学习上真正的获得自主和独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他们的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并不在于机械式的让学生掌握多少化学知识,而是如何引导他们自觉的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扬弃传统的主观主义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育方法,采用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育。
一、转变教学理念,变课堂模式为自主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問题的答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学方式己经持续了上千年了。但是,在我们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瞬息万变,新鲜的事物和思想正在不断地涌现,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也许,作为一个初中生还并不能真正明白“批判性接受”的内涵,但是我想,作为一种学习素养,我们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老师在讲台前讲述内容,黑板上书写板书;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学生不能及时地找出自己理解上的误差,只知道老师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并没有真正通过自己的头脑思考过,因此在练习中,有很多的基础知识的得分率都不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改常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思考,任何一位同学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应当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主性知识的学习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在“空气氧气”这一章的学习中,就有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也是现在提倡的情景教育的特点。运用现实掌握一些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作为一个路标,为学生指明一个思考方向。这样,既避免了知识的灌输,又防止学生走弯路,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三、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总之,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实行自主性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是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是他能看;解放他的嘴,是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是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是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学生在学习上真正的获得自主和独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他们的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并不在于机械式的让学生掌握多少化学知识,而是如何引导他们自觉的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扬弃传统的主观主义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育方法,采用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