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基是承受路面压力的根本,坚实而可靠的地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路基,尤其是软土地基的处理显得更为重要,实践中需要对其予以充分的考虑。本文将对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与加固技术进行分析,并以某工程施工建设为例,加如何加强其质量控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E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06-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软地基加固技术,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作为当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有效加固技术措施,它在全面提升地基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所谓软土地基,实际上就是指由各种软土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性土质地层,通常表现为软粘性土、淤泥性质土、泥炭型土以及泥炭等类型。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层彼此之间从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来看依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软土层含水量非常的丰富。无论哪种类型的软土,都具有非常强的含水性,甚至有些土质含水量能够达到75%;第二,软土的孔隙相对较大。软土内部存在着非常的孔隙,而且孔隙比大小可达1米左右;第三,压缩性非常的高。一般而言,软土的压缩系数大约在0.5至2nn2/N之前,甚至有些软粘性土自身的压缩系数能够达到4.5mm2/N以上;第四,软土通常具有一定的流动变化性,而且其内聚力通常在25kPa以内,因此其承载强度也非常的弱,有些甚至仅能承载不超过100kPa压力强度;第五,抗剪性相对较差,而且长期抗剪强度都不高,据调查显示,通常抗剪强度均在40%至80%之间;同时,软土的渗透系数也非常的大,具有非常差的透水性,当遇到水时会直接地渗透至土层之中,而且基本上会被土壤所吸收,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挥发掉。软土自身还具有非常强的触变性特点,实践中易受到腐蚀,在振动条件下,其强度会非常的小,整个软土层几乎呈现出一种流动状态。
软土的以上特点,对当前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以上特点,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压制之,则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完成以后,公路路面和路基将会出现一种下沉降的现象,进而导致路面开裂,甚至出现塌方现象。
2、公路工程软地基加固技术
基于以上对软土特点的分析,在对当前公路工程软地基处理实践基础上,我们研发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固技术,具体分析如下:
(1)挤密法
所谓挤密法,实际上就是将内外部土层的环进行加强重视,并且对软土结构内部的反压护道实际情况予以重视,将土表层土质不断的向上提升。堆土预压法,实践中上就是对土层进行有效的填充,并对中层建设事项予以有效的融合,从而可以使建设效果得以强化。重锤夯实,即将重锤严格按照频率要求以及角度规定,进行夯实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建设方法予以有效的把握。对深层中的土质进行拌和,在地基成孔桩中将石灰、水泥等材料库与软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混合。
(2)排水固结法
对于排水固结法而言,其比较适合淤泥质土、黏性土以及冲填土地基作业,它是在饱和软黏土负荷作用下,将空隙中的水分有效地挤出来,将效应力提升上来,使土的强度能够强化起来。把对袋装的砂井与塑料排水带的效应提升上来,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使排水效果能够呈现出来,为土层的加固效果的完善呈现出来。
(3)高压喷射注浆法
将固化剂与地基土的强制搅拌进行相应的调控,对自身的建设标准能够提升上来,使专业化的搅拌技术能够完善提升上来,在处理淤泥的时候,将含水量较高的部分做重点观察,并且将内部与外部的大环境进行相应结合观察,将内部的水量进行科学的排出,使深层地基的水量能够更好地排出,为地基的加固效果的提升能够更加完善的强化起来。
(4)地基加筋法
将软弱土层进行相应剔除,将内部的土质进行相应的关注,对逐层铺设合成材料和砂石的相应加固进行运用,把握对持力层的填充与迎合的效果呈现出来,将岩土工程的埋设、地基承载力关注起来,使埋设钢筋的技术能够提升上来,把握基础性与全面性的建设技术的呈现力度,对加筋技巧与科学的预备实施能力强化起来,为软地基的全面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
3、公路软地基处理与加固质量控制实践
工程概况:公路工程软地基处理项目,全长100多公里,地处冲积平原之上,地势相对比较平坦,自北向南稍微有所倾斜,而且鱼塘密布、河涌以及沟渠纵横交错。该段地基分布在软土层上,埋深较浅、层厚变化相对较大,而且软土容许的承载强度较低,抗剪性能较差、易触变。该工程软地基處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形式:利用袋装砂井结合砂垫层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其厚度在1至2米之间,而且部分软土埋藏浅的路段采用路用砂换填处理;对于软基深度不大于11米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CFG桩结合砂桩处理对软基深度大于11米的路段进行处理;桥台及明涵两侧30米范围内采取水泥搅拌桩处理。在路线两侧近处有民房电塔等建筑物的特殊路段,实践中我有效减轻公路路基的沉降对其造成的影响,可采用预应力管桩与砂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首先,砂垫层该材制应用含泥量低于5%的洁净砂。该垫层施工必须分层注水密实,单层高度为10-20厘米,水平方向上必须伸出坡脚外1米。建筑屋顶标高要高出常水位,排水比较方便。该工程因道路范围内原地表全是鱼塘,工程施工前要先放水,然后清理淤泥,换填砂垫层。
其次,袋装砂井本工程砂井依三角形布置。一般含泥量低于3%,袋装砂井抗拉强度5厘米不小于900N;袋装砂井充砂率偏差不多于5%。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次钻孔成型后放砂袋应使砂袋外露长度超过30厘米。该工艺在整个工期安排上应尽早安排施工,有利于接下来的土方填筑。
再次,水泥搅拌桩该桩桩。通常桩间隔应当在1至1.2米之间,而且插入的持力层为0.5米左右。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四喷四拌施工法。整理场地至设计高程,调节钻杆位置钻打至设计深度;逆向转动,边拉升边喷水泥浆液。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全部水泥桩机应依据试验确定其水灰之间的配比,并认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
最后,路堤填筑。路基填筑采用薄层轮加法,每层松铺厚度在30厘米范围之内,填筑过程中自中心向两侧分层填筑、夯实。同时,应对沉降与稳定性进行监测,每填一层就要进行一次监测,同时还要对沉降与位移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进行反馈。超载预压的路基,按图纸的加宽形式填筑,并保证有沉降后要及时补填,路堤填筑至预定标高时,侧坡余宽和边坡率应留有余地。
结语
总而言之,对公路施工建设中的软土地基技术进行加固质量控制,不仅关系着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还关系着其实用性与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软地基真正进行相应加固。
参考文献
[1] 段金芳.公路工程湿软地基加固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1).
[2] 李正强.浅谈湿软地基加固方法[J].科技风,2010(04).
[3] 保玉芹.浅析公路工程软地基的加固方法及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0(16).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E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06-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软地基加固技术,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作为当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有效加固技术措施,它在全面提升地基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所谓软土地基,实际上就是指由各种软土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性土质地层,通常表现为软粘性土、淤泥性质土、泥炭型土以及泥炭等类型。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层彼此之间从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来看依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软土层含水量非常的丰富。无论哪种类型的软土,都具有非常强的含水性,甚至有些土质含水量能够达到75%;第二,软土的孔隙相对较大。软土内部存在着非常的孔隙,而且孔隙比大小可达1米左右;第三,压缩性非常的高。一般而言,软土的压缩系数大约在0.5至2nn2/N之前,甚至有些软粘性土自身的压缩系数能够达到4.5mm2/N以上;第四,软土通常具有一定的流动变化性,而且其内聚力通常在25kPa以内,因此其承载强度也非常的弱,有些甚至仅能承载不超过100kPa压力强度;第五,抗剪性相对较差,而且长期抗剪强度都不高,据调查显示,通常抗剪强度均在40%至80%之间;同时,软土的渗透系数也非常的大,具有非常差的透水性,当遇到水时会直接地渗透至土层之中,而且基本上会被土壤所吸收,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挥发掉。软土自身还具有非常强的触变性特点,实践中易受到腐蚀,在振动条件下,其强度会非常的小,整个软土层几乎呈现出一种流动状态。
软土的以上特点,对当前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以上特点,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压制之,则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完成以后,公路路面和路基将会出现一种下沉降的现象,进而导致路面开裂,甚至出现塌方现象。
2、公路工程软地基加固技术
基于以上对软土特点的分析,在对当前公路工程软地基处理实践基础上,我们研发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固技术,具体分析如下:
(1)挤密法
所谓挤密法,实际上就是将内外部土层的环进行加强重视,并且对软土结构内部的反压护道实际情况予以重视,将土表层土质不断的向上提升。堆土预压法,实践中上就是对土层进行有效的填充,并对中层建设事项予以有效的融合,从而可以使建设效果得以强化。重锤夯实,即将重锤严格按照频率要求以及角度规定,进行夯实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建设方法予以有效的把握。对深层中的土质进行拌和,在地基成孔桩中将石灰、水泥等材料库与软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混合。
(2)排水固结法
对于排水固结法而言,其比较适合淤泥质土、黏性土以及冲填土地基作业,它是在饱和软黏土负荷作用下,将空隙中的水分有效地挤出来,将效应力提升上来,使土的强度能够强化起来。把对袋装的砂井与塑料排水带的效应提升上来,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使排水效果能够呈现出来,为土层的加固效果的完善呈现出来。
(3)高压喷射注浆法
将固化剂与地基土的强制搅拌进行相应的调控,对自身的建设标准能够提升上来,使专业化的搅拌技术能够完善提升上来,在处理淤泥的时候,将含水量较高的部分做重点观察,并且将内部与外部的大环境进行相应结合观察,将内部的水量进行科学的排出,使深层地基的水量能够更好地排出,为地基的加固效果的提升能够更加完善的强化起来。
(4)地基加筋法
将软弱土层进行相应剔除,将内部的土质进行相应的关注,对逐层铺设合成材料和砂石的相应加固进行运用,把握对持力层的填充与迎合的效果呈现出来,将岩土工程的埋设、地基承载力关注起来,使埋设钢筋的技术能够提升上来,把握基础性与全面性的建设技术的呈现力度,对加筋技巧与科学的预备实施能力强化起来,为软地基的全面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
3、公路软地基处理与加固质量控制实践
工程概况:公路工程软地基处理项目,全长100多公里,地处冲积平原之上,地势相对比较平坦,自北向南稍微有所倾斜,而且鱼塘密布、河涌以及沟渠纵横交错。该段地基分布在软土层上,埋深较浅、层厚变化相对较大,而且软土容许的承载强度较低,抗剪性能较差、易触变。该工程软地基處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形式:利用袋装砂井结合砂垫层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其厚度在1至2米之间,而且部分软土埋藏浅的路段采用路用砂换填处理;对于软基深度不大于11米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CFG桩结合砂桩处理对软基深度大于11米的路段进行处理;桥台及明涵两侧30米范围内采取水泥搅拌桩处理。在路线两侧近处有民房电塔等建筑物的特殊路段,实践中我有效减轻公路路基的沉降对其造成的影响,可采用预应力管桩与砂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首先,砂垫层该材制应用含泥量低于5%的洁净砂。该垫层施工必须分层注水密实,单层高度为10-20厘米,水平方向上必须伸出坡脚外1米。建筑屋顶标高要高出常水位,排水比较方便。该工程因道路范围内原地表全是鱼塘,工程施工前要先放水,然后清理淤泥,换填砂垫层。
其次,袋装砂井本工程砂井依三角形布置。一般含泥量低于3%,袋装砂井抗拉强度5厘米不小于900N;袋装砂井充砂率偏差不多于5%。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次钻孔成型后放砂袋应使砂袋外露长度超过30厘米。该工艺在整个工期安排上应尽早安排施工,有利于接下来的土方填筑。
再次,水泥搅拌桩该桩桩。通常桩间隔应当在1至1.2米之间,而且插入的持力层为0.5米左右。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四喷四拌施工法。整理场地至设计高程,调节钻杆位置钻打至设计深度;逆向转动,边拉升边喷水泥浆液。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全部水泥桩机应依据试验确定其水灰之间的配比,并认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
最后,路堤填筑。路基填筑采用薄层轮加法,每层松铺厚度在30厘米范围之内,填筑过程中自中心向两侧分层填筑、夯实。同时,应对沉降与稳定性进行监测,每填一层就要进行一次监测,同时还要对沉降与位移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进行反馈。超载预压的路基,按图纸的加宽形式填筑,并保证有沉降后要及时补填,路堤填筑至预定标高时,侧坡余宽和边坡率应留有余地。
结语
总而言之,对公路施工建设中的软土地基技术进行加固质量控制,不仅关系着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还关系着其实用性与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软地基真正进行相应加固。
参考文献
[1] 段金芳.公路工程湿软地基加固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1).
[2] 李正强.浅谈湿软地基加固方法[J].科技风,2010(04).
[3] 保玉芹.浅析公路工程软地基的加固方法及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