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促使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创新
一、 理解素质教育,跟上时代教育步伐
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主张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毫无疑问,历史教学应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成为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二、反思教学现状,探究问题存在根源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以下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失了“人”。“人”既指学生,又指教师。也就是说,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而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基本未显现。二是缺失了“情”,即情感。历史是有生命的,如果失去了情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生命性。在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又不可能有生命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三是缺失了“魂”,即思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缺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失去历史思想教育的灵魂。这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大大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这就使得完善历史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谈谈几点经验,与同行共享。
三、创新教学设计,让素质教育走进历史课堂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
创设一个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把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鼓励师生、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与教师观点相悖,也要充分肯定和欣赏,这样才能使学生迸射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了解、熟悉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清楚哪些问题难度高,适合成绩优秀的同学回答;哪些问题难度中等,适合中等生回答;哪些问题必须降低难度才能适合学困生解答,等等。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时代新人。
历史是一门智能学科。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认为“历史给人以智能”。所以,在历史教学的智能培养上,今天更要发扬历史的智能功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分析能力为核心,使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在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教师逐渐认识到历史教学是进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百折不挠的精神,可以吸引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其对民族振兴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历史上的失败者较差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引以为戒。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又如,在讲授司马迁、范缜、李时珍、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充满激情地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著《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历二十七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等坚强的意志,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四)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多元人才规格。
1.鼓励学生课堂质疑,引发创新思维。
课堂效率=鱼 渔 欲。“学贵有疑”是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关键。以雅典政治历史教学为例,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到雅典的政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从有利于手工业、有利于交通、有利于贸易、有利于各种经济作物生长方面理解古希腊经济上的开放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开放意识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雅典人的思想行为,进一步影响到雅典的政治制度。教师只在关键处“点铁成金”即可。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情境教学让学生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走进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现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如讲“九一八事变”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张学良,面对国耻家恨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你将作何选择?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密切师生关系。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师生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接受”,而是“导演”和“演员”、“指导”和“参与”的关系。
(一)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做到上课激发学生热情,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通过对学生的公正无私的爱,通过树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等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尊重老师,崇拜老师,因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创新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坚定立场,提高综合能力,更应该发挥历史学科本来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让历史课堂生动鲜活起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自豪与屈辱、兴衰与得失,从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创新
一、 理解素质教育,跟上时代教育步伐
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主张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毫无疑问,历史教学应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成为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二、反思教学现状,探究问题存在根源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以下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失了“人”。“人”既指学生,又指教师。也就是说,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而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基本未显现。二是缺失了“情”,即情感。历史是有生命的,如果失去了情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生命性。在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又不可能有生命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三是缺失了“魂”,即思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缺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失去历史思想教育的灵魂。这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大大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这就使得完善历史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谈谈几点经验,与同行共享。
三、创新教学设计,让素质教育走进历史课堂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
创设一个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把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鼓励师生、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与教师观点相悖,也要充分肯定和欣赏,这样才能使学生迸射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了解、熟悉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清楚哪些问题难度高,适合成绩优秀的同学回答;哪些问题难度中等,适合中等生回答;哪些问题必须降低难度才能适合学困生解答,等等。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时代新人。
历史是一门智能学科。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认为“历史给人以智能”。所以,在历史教学的智能培养上,今天更要发扬历史的智能功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分析能力为核心,使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在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教师逐渐认识到历史教学是进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百折不挠的精神,可以吸引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其对民族振兴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历史上的失败者较差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引以为戒。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又如,在讲授司马迁、范缜、李时珍、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充满激情地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著《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历二十七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等坚强的意志,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四)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多元人才规格。
1.鼓励学生课堂质疑,引发创新思维。
课堂效率=鱼 渔 欲。“学贵有疑”是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关键。以雅典政治历史教学为例,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到雅典的政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从有利于手工业、有利于交通、有利于贸易、有利于各种经济作物生长方面理解古希腊经济上的开放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开放意识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雅典人的思想行为,进一步影响到雅典的政治制度。教师只在关键处“点铁成金”即可。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情境教学让学生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走进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现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如讲“九一八事变”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张学良,面对国耻家恨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你将作何选择?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密切师生关系。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师生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接受”,而是“导演”和“演员”、“指导”和“参与”的关系。
(一)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做到上课激发学生热情,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通过对学生的公正无私的爱,通过树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等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尊重老师,崇拜老师,因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创新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坚定立场,提高综合能力,更应该发挥历史学科本来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让历史课堂生动鲜活起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自豪与屈辱、兴衰与得失,从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