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业预警投资过热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o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石化行业能否避免投资过热,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型,现在看依然是困难重重
  
  备受业界关注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即将揭开面纱。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内部获悉,“规划”内容已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原则性批准,目前正在做最后的修改并定稿,预计将在本月底正式对外公布。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将保持10%以上,预计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同时,要形成超过15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行业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型。
  “完成总产值目标倒问题不大,相反,问题在于石化行业的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问题。我们故意将增长目标调低了一些,但实际最后的发展很可能远远超过10%,需要警惕投资持续过热带来的泡沫。”石化联合会内部参与“规划”制定的内部人士指出。
  
  争议超高速
  “作为指导石化业下一个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的总量控制和引导最难,在制定中争议最大,并经过了多次修改。”上述石化联合会内部参与“规划”制定的内部人士如是说。
  记者获悉,在初稿中拟定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时期,石化行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3%~15%;预计到2015年,石化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6万~18万亿元。这等于是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国石化行业总产值为8.88万亿元。
  如此高速的发展目标,在征求业内专家意见时遭到了激烈争论。反对意见认为: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已将经济增长目标从8%下调到7%。石化行业也需要放慢速度,调整结构。
  最终,降低目标的意见占据了主流。4月25-26日,石化联合会召开三届二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明确“十二五”石化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记者获悉,上述《指南》目标被基本确定,将于本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对外公布,只是在部分细节表述上可能会做修改。“规划”同时还将提出一些硬性的约束指标,如要求“石化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要比“十一五”末下降1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和7%”。
  “行业经济总量上,我们不主张速度太快。10%和15万亿的发展目标,可能略为保守。但考虑到‘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需要,行业转型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如果太快了就不好引导。” 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研究处副处长蔡恩明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看,“规划”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石化行业在2009年开始探底回升后,2010年就重新开始快速增长,当年增速高达34.1%。其中,化学工业产值达5.23万亿元,已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石油化工协会发布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石化行业总产值将迈上10万亿台阶,经济增长保持在两位数。同时,“将无法避免地面临来自内外界的双重压力,这主要是全面性产能过剩、通胀、节能减排等。”
  
  “太赚钱”的诱惑
  在今年两会上海团的分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戎光道对当前石化行业的现状提出尖锐批评。他认为:石化行业在全国的布局相当不合理,产能已经过剩,但各地还在不停上马。
  在其发言过程中,上海市一位主要领导插话说,“各地之所以不停上马,是因为你们这个行业太赚钱,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引发会场一片笑声。
  “太赚钱”三字,揭示了石化行业持续性投资过热的本因。在强烈的赚钱效应下,企业与政府的投资冲动都非常强烈。地方政府希望上大型石化项目,以此拉动GDP增加政绩;企业则希望跑马圈地、抢占市场,赚取更多利润。
  “十一五”期间,石化业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度增长。2010年总投资规模894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79%,年均增幅达30.5%。相比同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25.5%的增长速度,快了5个百分点。
  而在“十二五”时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股石化投资热潮将会减弱。
  在已公布“十二五”规划的省市中,大多数都将石化产业作为了支柱产业或者重点发展对象。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西、广东、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等十余省规划要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实际上,对很多省市而言,其并不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以中部大省湖北为例,在省域范围内仅有年产百余万吨的小油田——江汉油田,但石化业位列该省七大千亿支柱性产业之一,且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倍增”。
  “地方政府想上大炼油、大化工的冲动非常强烈,‘十二五’各个地方规划的项目总量非常大。如果没有资源基础,他们就想办法‘傍’央企,拉央企去投资上马大项目。如果放任发展,最后肯定是到处布点、严重过剩,最好看政府怎么来协调、平衡这个问题。”蔡恩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调控执行力何在?
  面对如火如荼的投资热潮,石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如何实现有效引导,成为一时焦点。从业内多数观点看来,降低发展目标并不能起到强制性作用,关键还在于中央政府调控措施的坚决执行。
  4月12日,发改委公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对投资严重过热的煤化工紧急叫停。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等都将被禁止。
  这是在石化投资整体过热下,发改委发出的又一个明确调控号令。
  不过,发改委的“紧箍咒”能否起到实效,目前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从近几年煤化工项目的发展情况看,发改委的历次调控措施多数流于形式。调控执行过程中,实际力度大打折扣。
  早在2006年7月,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暂停煤变油项目核准,禁批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变油项目;2008年8月,煤制油项目审批权收归中央;2010年6月,煤制天然气的地方审批权也被中央收回。
  但是,煤化工项目却越调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投资金额和预算数,高达数万亿,仅山西一省就明确表示要向煤化工领域投资8000亿元以上。
  “这些煤化工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大型央企与地方政府联姻的产物。国家要求调控,央企跑马圈地的步伐一点没停,地方拉项目、配套资源的热情也没减,很多上百亿的大项目都是未批先动工。央企都是拿着国家的钱去投资,发改委怎么去关停?损失下来还是国家的。”石化联合会内部一业内人士说道。
  政策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决定石化行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健康程度。一旦放任,后果将非常严重。目前国内石化业的很多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迹象已非常明显,产业泡沫已经很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总炼油产能已达1000万桶/天,高于表观石油需求量135万桶/天。而“十二五”时期,几大石油公司还将新建大型炼油项目13个,新增炼油能力3.2亿吨/年。届时,全国炼油产能将突破8亿吨/年,过剩将超过2.5亿吨/年。
  
其他文献
专家认为,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签署的文件,堪称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国军队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参加了本轮对话,但军方参与讨论的主题只涉及对话机制安排,不涉及对话内容。也就是说,这次只讨论下一次安全对话如何展开,而对于中美各自关切的安全议题,很可能成为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议题。” 5月10日夜,北京一位资深官员对本刊记者说。  当地时间5月9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
期刊
对于银行来说,不是简单地被叫成什么,而是品牌的认知度和市场认可度    送走了美国人法兰克纽曼,深发展迎来了新任行长英国人理查德杰克逊。两任行长的人生有多次交集:都曾供职于花旗集团,都在韩国工作过,几乎在同一时间来到深圳,只是前者为深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者为平安银行行长。  相较于68岁的法兰克,54岁的理查德还相当“年轻”。2005年加盟中国平安集团后,理查德就作为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主持
期刊
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希望将深发展和平安两家银行像“两块布”一样“缝合起来”,虽然很难    问深发展(000001.SZ)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正在忙什么,他说,正在忙着“把两块布缝合起来”,并且结果要“像一块布一样”。  理查德没有改行作裁缝,他只是希望深发展与平安两家正在整合中的银行能丝丝入扣。因为“每一个针脚都十分重要”,负责整合的18个项目小组列出了1.8万个工作项目,接下来就是解决“谁来做、
期刊
争议中投,就是争议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3万亿外汇储备是否可以向民间机构开放,增加民间海外投资渠道,培育中国的顶尖金融机构?    能把外汇放开给民间机构去做海外投资吗?  在中投即将再次获得外汇注资的背景下,市场上的相关争议再次泛起。北京一家资本管理公司的人士说,中投成立的初衷,是为我国庞大的外储寻找安全高效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项目。  基于庞大的外汇所释放出的天量基础货币,为了避免恶性通胀,央行
期刊
中长期来看,一些国家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的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在通胀预期尚未得到缓解之前,普通投资者出于担心,仍然会愿意购买保值功能的贵金属    这个五月对国际商品市场投资者来说,相当不平静。  5月2日,原油期货开始下跌之旅,一周内降幅达到14.7%;5月3日,贵金属市场金银被大量抛售,价格纷纷跳水,至上周末收盘时,白银价格一度暴跌近30%,为本年度首次;随之而来的是铜、棉花、
期刊
2011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中美之间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之一在华盛顿启动。  这项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和美国铝业公司共同出资75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因代表了未来清洁能源的国际化合作方向,获得了双方能源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具有同样影响力的案例是2008年2月初,中国铝业与美国铝业联手在伦敦发动“黎明突袭”,以140亿美元收购了力拓在英国的上市公司12%的股权,这是
期刊
在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车能否加快从研发向产业化的过渡,是未来成败的关键一步    尽管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电池等技术,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较大差距。一方面,中国在核心部件的研发方面起步晚,投入的资本也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国家的扶持政策与企业的市场化的推进,仍然存在偏差。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五年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找到推动新能源汽车前进最有效
期刊
私募债在给企业融资带来更多曙光的同时,也面临着二级市场流通的考验    大型国企首先敲开了私募债的大门。  5月4日,首批130亿元非金融企业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成功发行。其中,中国五矿集团公司3年期30亿元中期票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3年期50亿元中期票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5年期50亿元中期票据,其主承销商依次为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早在2008年,
期刊
翻开嘉能可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名单,不光有中石油、珠海振戎等石油巨头,还包括中煤、神华以及中铝、五矿这样耳熟能详的煤炭和有色矿产业的龙头企业    安静的环境、简洁的布置,是瑞士嘉能可国际公司(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下称“嘉能可”)北京办公室给人的第一印象。  即将上市的消息,似乎并没有给这里带来太多的影响。  “对于上市的事情,嘉能可北京办公室的内部人员可能还没有媒体了
期刊
热闹喧嚣的上海国际车展落下帷幕。车展上,来自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纷纷登场亮相,耀眼的闪光灯之下,一场新能源汽车的“盛宴”正等待开席。  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环保概念的风行,令新能源技术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汽车革命。作为全球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中国能否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政府对此寄予厚望。一项涉及千亿元投资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经过长时间酝酿,即将出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