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面对高中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接手的教师应该如何着手高中语文教学以尽快扮演好语文教师的角色?笔者拟从新课改的要求及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的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要环节入手,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教师;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也势必及时转变和更新,这样教师才能與时俱进,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新学年开始,又有一大批新教师着手新教材的教学。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领悟,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当今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新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符合新课改的时代要求,要使自己尽快扮演好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以下几个重要环节着手设计好自己的语文教学:
更新观念,定位角色。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可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必须采用点拨引导和师生探讨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精当简洁而富有启发性。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让学生多朗读、多发言、多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和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悟,而不是光简单地教给学生答案和结论。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无疑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首要环节。
授以学法,激发潜能。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毋庸讳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长期影响下,时至今日,许多中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高一新生普遍地把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式带到高中,真正领悟到高效学法的学生实属凤毛麟角。而高中阶段的各科知识难度大大加深,学生将来面对的是高考,机械的学习方式根本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取舍教参,个性教学。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参考书也不是唯一的。在高中新课标中,这一特点已经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识到,与教材配发的《教师教学用书》只是一份相对规范的教学的建议和参考,教师不可盲目机械的照搬,必须学会灵活的取舍。要备出一份成功的教案,教师还必须围绕课文内容,花大力气去广泛查阅参考其他的资料,然后再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取舍,博观约取,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案。简言之,教师必须结合学情,精心备出有个性、有特色的教案来,然后再结合课堂情形及学生实际灵活实施,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
注重育人,文以载道。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更具有广泛而突出的育人功能和契机,语文学科突出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决定了每一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做到能力目标与育人目标并重。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不能还受过去那种片面的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影响,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些“应试的机器”而已。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利用课内外优美的中外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能力目标之外,还必须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情感培育目标,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落实。
重视选修,延伸课外。课文其实是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写照和缩影,语文也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必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正是从此教学目标出发,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规定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篇目,并且规定必须修够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的学分,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按照新教材的编排计划,语文的必修模块教学,在不到一个半学年的时间内五册课本就必须学完,后面的一半学段安排为选修模块的学习。由于选修时段离高考比较近,部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就会逐渐加大考前的训练密度。这样,学生对选修模块的自主学习时间就难以得到保障,甚至选修模块的学习成为了“走过场”,这样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语文教师不可只注重必修部分的教学,不可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梳理和应试技能的训练,从而轻视选修教材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的指导。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范例,认真从阅读技能等方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指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自主学习的延伸,为每个学生的课外自主探究乃至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更应如此。
关注生活,读写结合。生活是创作的不竭源泉。语文教师不可脱离现实生活去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写作“套路”与“妙招”的机械训练,这样势必把学生带入“纸上谈兵”的误区,学生学到的也不过是些“花拳绣腿”,形不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对“表达交流”中的每个写作专题训练,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课文教学为范例指导学生的写作,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审美情趣。要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丰富的素材,抒写真情实感。在学生解决了素材来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做到素材积累与技法训练并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从读写结合方面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贴近高考,落实考点。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现状来说,高考仍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形的指挥棒。从学生的切身利益来说,高中学段的主要奋斗目标无疑是决定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高考。高中各科教学必须贴近高考,这无可厚非。各高考科目的教学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高考考点,这是高中各科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因此,语文新教师必须尽快熟知研究高考考点,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渗透之。
关键词:新教师;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也势必及时转变和更新,这样教师才能與时俱进,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新学年开始,又有一大批新教师着手新教材的教学。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领悟,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当今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新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符合新课改的时代要求,要使自己尽快扮演好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以下几个重要环节着手设计好自己的语文教学:
更新观念,定位角色。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可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必须采用点拨引导和师生探讨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精当简洁而富有启发性。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让学生多朗读、多发言、多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和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悟,而不是光简单地教给学生答案和结论。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无疑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首要环节。
授以学法,激发潜能。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毋庸讳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长期影响下,时至今日,许多中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高一新生普遍地把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式带到高中,真正领悟到高效学法的学生实属凤毛麟角。而高中阶段的各科知识难度大大加深,学生将来面对的是高考,机械的学习方式根本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取舍教参,个性教学。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参考书也不是唯一的。在高中新课标中,这一特点已经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识到,与教材配发的《教师教学用书》只是一份相对规范的教学的建议和参考,教师不可盲目机械的照搬,必须学会灵活的取舍。要备出一份成功的教案,教师还必须围绕课文内容,花大力气去广泛查阅参考其他的资料,然后再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取舍,博观约取,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案。简言之,教师必须结合学情,精心备出有个性、有特色的教案来,然后再结合课堂情形及学生实际灵活实施,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
注重育人,文以载道。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更具有广泛而突出的育人功能和契机,语文学科突出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决定了每一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做到能力目标与育人目标并重。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不能还受过去那种片面的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影响,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些“应试的机器”而已。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利用课内外优美的中外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能力目标之外,还必须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情感培育目标,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落实。
重视选修,延伸课外。课文其实是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写照和缩影,语文也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必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正是从此教学目标出发,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规定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篇目,并且规定必须修够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的学分,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按照新教材的编排计划,语文的必修模块教学,在不到一个半学年的时间内五册课本就必须学完,后面的一半学段安排为选修模块的学习。由于选修时段离高考比较近,部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就会逐渐加大考前的训练密度。这样,学生对选修模块的自主学习时间就难以得到保障,甚至选修模块的学习成为了“走过场”,这样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语文教师不可只注重必修部分的教学,不可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梳理和应试技能的训练,从而轻视选修教材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的指导。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范例,认真从阅读技能等方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指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自主学习的延伸,为每个学生的课外自主探究乃至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更应如此。
关注生活,读写结合。生活是创作的不竭源泉。语文教师不可脱离现实生活去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写作“套路”与“妙招”的机械训练,这样势必把学生带入“纸上谈兵”的误区,学生学到的也不过是些“花拳绣腿”,形不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对“表达交流”中的每个写作专题训练,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课文教学为范例指导学生的写作,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审美情趣。要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丰富的素材,抒写真情实感。在学生解决了素材来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做到素材积累与技法训练并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从读写结合方面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贴近高考,落实考点。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现状来说,高考仍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形的指挥棒。从学生的切身利益来说,高中学段的主要奋斗目标无疑是决定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高考。高中各科教学必须贴近高考,这无可厚非。各高考科目的教学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高考考点,这是高中各科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因此,语文新教师必须尽快熟知研究高考考点,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渗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