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观察每一个幼儿,可见对于教师来说,观察力很重要。唯有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智慧的观察,促进孩子不断进步、睿智成长。
关键词: 教师 观察力 幼儿行为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孩子的兴奋、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就很难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在幼教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弹唱、绘画等基本技能外,更要从心出发,用老师细致的观察,捕捉孩子各种行为表现下内心真实的需要,从而引导他们不断进步、睿智成长。
一、在肯定中尝试,尝试后再肯定——呵护稚拙
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幼儿积极、持续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一个充分受到成人肯定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我们就是要在细致观察中,给孩子们这种爱的温暖。
一次美工活动《春天的花草》,小朋友来告状:“戴文乱做!”我走过去只见他双臂交叉捂住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看,好吗?”可是他捂得更紧了。于是我蹲下故意与旁边的小朋友对话:“你做的是红色的小花,你的呢?哦,是紫色的。”“戴文,看看你拿到的纸跟他们的颜色一样吗?”戴文自然地张开小手露出一张皱皱的纸,说:“是黄的。”“红的、紫的纸都能折出漂亮的小花,黄的纸可以折出来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他紧张的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开心地折了起来。我看见他折出了小花,对他跷了跷大姆指,他抿嘴笑了。
由此可见,老师的肯定就是孩子继续创作的动力,让孩子勇敢自信。然而,这一切首先需要教师学会观察,呵护幼儿的真实需要,并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不断激发创造的火花。
二、在判断中捕捉,捕捉后再判断——点亮精彩
是身边的,才能深切感受到;是感兴趣的,才是快乐的。无论是不起眼的“搭积木”,还是随意的“游戏棒”,都能引出一次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关键就是老师要有一双捕捉孩子兴趣的慧眼。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散步,突然瑶瑶大声音说:“一只蝴蝶!”孩子们看到她认真的样子,很快安静了下来,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只蝴蝶。于是,我顺着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看看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黄色的!”“小蝴蝶身上还有黑点呢!”……陆智宸问:“蝴蝶在干什么呀?”有人说:“它在休息!”还有人说:“它在吃草!”我追问:“蝴蝶吃草吗?”瑶瑶说:“不,蝴蝶喜欢吃露水!”孩子们对蝴蝶吃什么的问题展开了新的探索活动。
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者,只有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有持续探索的动力。因此,老师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捕捉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
三、在等待中发现,发现后再等待——激发创新
教育应当学会等待,等待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师在耐心的观察、紧密的关注中,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在观察等待中发现孩子的创造,再给他们新的要求,让他们有所创新。
音乐区里,孩子们在尝试怎样使瓶盖变成乐器。开始,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求助于我。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自己试试。过了一会儿,添添拿两个瓶盖碰一碰,发出了声音;汪钰宸用瓶盖用力敲桌子,也有了声音……几个孩子都在积极尝试,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似乎是觉得再也没有新的方法让瓶盖发声了,于是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起来。于是,我肯定了他们之前的表现并提醒:除了刚才想到的,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瓶盖发出声音?孩子们似乎有些为难,我接着说:“想想我们材料箱里有什么好东西?你能不能用其他东西和瓶盖组合在一起,发出声音呢?”几个孩子又兴奋起来,而我则在一旁关注。很快,添添把花生豆放到两个瓶盖中间,摇晃后发出了咚咚咚的响声;汪钰宸把一个瓶盖放到了奶粉罐里;牧睿把瓶盖排成一排,用筷子敲来敲去,她还找来了梳子,用瓶盖在梳子上刮一刮,也有奇妙的声音……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探索,并且兴奋不已。
由此可见,老师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或者阻止孩子可能的失败,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在观察中,就能发现他们的困惑和疑问,从而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不断有“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
四、在磨砺中成长,成长后再磨砺——关注细节
每带一个班,总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或是内向,或是顽皮……给和谐的整体奏响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然而,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像阳光一样,照到哪里,哪里就会发亮。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就会发现孩子在细节处的闪光点。
我班的王子翌小朋友十分顽皮,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告他的状,而且“罪状”十分齐全:“老师,王子翌抢我的皮球!”“老师,王子翌把我搭的房子打翻了!”“老师,王子翌在讲悄悄话!”……可是,有一次收玩具的时候,我发现他把角落里的玩具捡起来放好,我及时关注到了这一点,立刻在班级里表扬了他爱护玩具的积极表现,王子翌显现出了无比自豪的神情。此后,点滴中我细细观察他的表现,及时肯定,让他感受到了老师无时不在的关注,并且开始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前每次散步的时候他都要东张西望不能跟好队伍,让老师提醒数次。尽管现在还是有点管不住自己,我还是请他当小老师:“王子翌,你现在是小老师,走第一个给大家做榜样,好吗?”这一招果然有用,整个散步的过程他会认认真真地走。
由此可见,老师细致的观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调皮的孩子也有了自信,开始变得积极友善。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巧妙支持孩子,让孩子有被关注的满足感,孩子就会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成长。
总之,观察力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观察者,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润物细无声处,使孩子茁壮成长。
关键词: 教师 观察力 幼儿行为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孩子的兴奋、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就很难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在幼教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弹唱、绘画等基本技能外,更要从心出发,用老师细致的观察,捕捉孩子各种行为表现下内心真实的需要,从而引导他们不断进步、睿智成长。
一、在肯定中尝试,尝试后再肯定——呵护稚拙
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幼儿积极、持续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一个充分受到成人肯定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我们就是要在细致观察中,给孩子们这种爱的温暖。
一次美工活动《春天的花草》,小朋友来告状:“戴文乱做!”我走过去只见他双臂交叉捂住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看,好吗?”可是他捂得更紧了。于是我蹲下故意与旁边的小朋友对话:“你做的是红色的小花,你的呢?哦,是紫色的。”“戴文,看看你拿到的纸跟他们的颜色一样吗?”戴文自然地张开小手露出一张皱皱的纸,说:“是黄的。”“红的、紫的纸都能折出漂亮的小花,黄的纸可以折出来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他紧张的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开心地折了起来。我看见他折出了小花,对他跷了跷大姆指,他抿嘴笑了。
由此可见,老师的肯定就是孩子继续创作的动力,让孩子勇敢自信。然而,这一切首先需要教师学会观察,呵护幼儿的真实需要,并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不断激发创造的火花。
二、在判断中捕捉,捕捉后再判断——点亮精彩
是身边的,才能深切感受到;是感兴趣的,才是快乐的。无论是不起眼的“搭积木”,还是随意的“游戏棒”,都能引出一次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关键就是老师要有一双捕捉孩子兴趣的慧眼。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散步,突然瑶瑶大声音说:“一只蝴蝶!”孩子们看到她认真的样子,很快安静了下来,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只蝴蝶。于是,我顺着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看看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黄色的!”“小蝴蝶身上还有黑点呢!”……陆智宸问:“蝴蝶在干什么呀?”有人说:“它在休息!”还有人说:“它在吃草!”我追问:“蝴蝶吃草吗?”瑶瑶说:“不,蝴蝶喜欢吃露水!”孩子们对蝴蝶吃什么的问题展开了新的探索活动。
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者,只有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有持续探索的动力。因此,老师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捕捉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
三、在等待中发现,发现后再等待——激发创新
教育应当学会等待,等待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师在耐心的观察、紧密的关注中,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在观察等待中发现孩子的创造,再给他们新的要求,让他们有所创新。
音乐区里,孩子们在尝试怎样使瓶盖变成乐器。开始,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求助于我。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自己试试。过了一会儿,添添拿两个瓶盖碰一碰,发出了声音;汪钰宸用瓶盖用力敲桌子,也有了声音……几个孩子都在积极尝试,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似乎是觉得再也没有新的方法让瓶盖发声了,于是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起来。于是,我肯定了他们之前的表现并提醒:除了刚才想到的,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瓶盖发出声音?孩子们似乎有些为难,我接着说:“想想我们材料箱里有什么好东西?你能不能用其他东西和瓶盖组合在一起,发出声音呢?”几个孩子又兴奋起来,而我则在一旁关注。很快,添添把花生豆放到两个瓶盖中间,摇晃后发出了咚咚咚的响声;汪钰宸把一个瓶盖放到了奶粉罐里;牧睿把瓶盖排成一排,用筷子敲来敲去,她还找来了梳子,用瓶盖在梳子上刮一刮,也有奇妙的声音……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探索,并且兴奋不已。
由此可见,老师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或者阻止孩子可能的失败,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在观察中,就能发现他们的困惑和疑问,从而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不断有“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
四、在磨砺中成长,成长后再磨砺——关注细节
每带一个班,总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或是内向,或是顽皮……给和谐的整体奏响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然而,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像阳光一样,照到哪里,哪里就会发亮。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就会发现孩子在细节处的闪光点。
我班的王子翌小朋友十分顽皮,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告他的状,而且“罪状”十分齐全:“老师,王子翌抢我的皮球!”“老师,王子翌把我搭的房子打翻了!”“老师,王子翌在讲悄悄话!”……可是,有一次收玩具的时候,我发现他把角落里的玩具捡起来放好,我及时关注到了这一点,立刻在班级里表扬了他爱护玩具的积极表现,王子翌显现出了无比自豪的神情。此后,点滴中我细细观察他的表现,及时肯定,让他感受到了老师无时不在的关注,并且开始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前每次散步的时候他都要东张西望不能跟好队伍,让老师提醒数次。尽管现在还是有点管不住自己,我还是请他当小老师:“王子翌,你现在是小老师,走第一个给大家做榜样,好吗?”这一招果然有用,整个散步的过程他会认认真真地走。
由此可见,老师细致的观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调皮的孩子也有了自信,开始变得积极友善。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巧妙支持孩子,让孩子有被关注的满足感,孩子就会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成长。
总之,观察力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观察者,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润物细无声处,使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