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47-02
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6kPa(95mmHg)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中晚期患者容易并发多脏器严重损坏。2009年以来,我们根据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临床分期及特点采取个性化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80~92岁,平均84岁。诊断标准: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1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5~99mmHg,2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100~109mmHg,3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1]。本组判断1期高血压26例,2期高血压48例,3期高血压6例。
1.2 治疗方法
1期高血压给予非药物治疗,嘱患者劳逸结合、限盐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戒烟限酒等;2期高血压以上者给予药物治疗,先选择1或2种降压效果较强、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进行阶梯降压治疗,无效者酌情加用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根据高血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如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排泄水钠的功能降低,则利尿剂及钙桔抗剂有较好的效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对一般老年高血压者则为次选药物。肾功能正常者,宜选用噻嗪类利尿剂,避免用作用强的袢利尿剂(速尿等),因速尿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等。一般老年人对利尿剂较敏感,量宜小,并应常规补钾。非噻嗪类利尿剂吲达帕胺(寿比山)作用时间长、排钾作用弱、副作用少,尤其适宜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但合并心绞痛或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高血压者,可考虑首选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但应注意是否存在相应的禁忌证,如慢性气管炎、哮喘、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病窦综合征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1)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以上者。(2)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1.4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3~6个月系统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69例;未达正常11例中出现并发症8例。
2 讨论
2.1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明显增大:占全部老年高血压病60%左右,正常老年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舒张压则呈下降趋势。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周围小血管管径变小,周围循环阻力增高,使得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2)血压波动相对较大: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度降低,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故血压波动较大,以收缩压更为明显。另外,情绪变化、疲劳及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也是造成血压不稳定的常见原因。(3)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不降者比例较高,“非勺型”血压(夜间血压负荷高)患者靶器官损伤高于“勺型”血压者,故往往远期预后不良。(4):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人血压升高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往往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5)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高血压病常并发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2]。(6)假性高血压较常见:由于老年人肱动脉呈僵硬状态,难以被水银柱血压计气囊所阻断,易得出比实际值偏高的血压读数。(7)左心室肥厚:有研究证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有左室肥厚者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是不伴有左室肥厚者的5倍左右,故逆转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8)对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大: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吸收功能、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等差异较大,治疗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多需采取个性化治疗。
2.2 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血管硬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常合并多脏器病变,故在接受长期降压治疗前,应针对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适宜个性化治疗的方案。(1)对于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在无明确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下,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等。若2~3个月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再给予降压药物治疗,但有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者应早期给予药物治疗[3]。(2)对于中度及重度高血压病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应遵循小剂量联合给药、缓慢增量、安全平稳的降压原则,同时须积极治疗并发症,使降压治疗获得满意效果。(3)采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没有必要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根据国外学者研究结果,对于8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过程中舒张压不得<80mmHg,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为宜,进一步的血压下降对高龄患者是否获益,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4)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应坚持长期降压治疗,帮助患者确立终身服药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6.
[]黄自,平郑刚,王静等.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J].华夏医学,2010,23(3):237-240.
[3]白宝君,王艳柳.硝苯地平联合被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55例[J].人民军医,2011,54(9):812.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47-02
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6kPa(95mmHg)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中晚期患者容易并发多脏器严重损坏。2009年以来,我们根据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临床分期及特点采取个性化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80~92岁,平均84岁。诊断标准: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1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5~99mmHg,2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100~109mmHg,3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1]。本组判断1期高血压26例,2期高血压48例,3期高血压6例。
1.2 治疗方法
1期高血压给予非药物治疗,嘱患者劳逸结合、限盐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戒烟限酒等;2期高血压以上者给予药物治疗,先选择1或2种降压效果较强、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进行阶梯降压治疗,无效者酌情加用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根据高血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如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排泄水钠的功能降低,则利尿剂及钙桔抗剂有较好的效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对一般老年高血压者则为次选药物。肾功能正常者,宜选用噻嗪类利尿剂,避免用作用强的袢利尿剂(速尿等),因速尿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等。一般老年人对利尿剂较敏感,量宜小,并应常规补钾。非噻嗪类利尿剂吲达帕胺(寿比山)作用时间长、排钾作用弱、副作用少,尤其适宜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但合并心绞痛或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高血压者,可考虑首选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但应注意是否存在相应的禁忌证,如慢性气管炎、哮喘、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病窦综合征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1)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以上者。(2)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1.4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3~6个月系统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69例;未达正常11例中出现并发症8例。
2 讨论
2.1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明显增大:占全部老年高血压病60%左右,正常老年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舒张压则呈下降趋势。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周围小血管管径变小,周围循环阻力增高,使得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2)血压波动相对较大: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度降低,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故血压波动较大,以收缩压更为明显。另外,情绪变化、疲劳及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也是造成血压不稳定的常见原因。(3)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不降者比例较高,“非勺型”血压(夜间血压负荷高)患者靶器官损伤高于“勺型”血压者,故往往远期预后不良。(4):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人血压升高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往往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5)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高血压病常并发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2]。(6)假性高血压较常见:由于老年人肱动脉呈僵硬状态,难以被水银柱血压计气囊所阻断,易得出比实际值偏高的血压读数。(7)左心室肥厚:有研究证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有左室肥厚者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是不伴有左室肥厚者的5倍左右,故逆转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8)对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大: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吸收功能、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等差异较大,治疗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多需采取个性化治疗。
2.2 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血管硬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常合并多脏器病变,故在接受长期降压治疗前,应针对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适宜个性化治疗的方案。(1)对于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在无明确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下,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等。若2~3个月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再给予降压药物治疗,但有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者应早期给予药物治疗[3]。(2)对于中度及重度高血压病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应遵循小剂量联合给药、缓慢增量、安全平稳的降压原则,同时须积极治疗并发症,使降压治疗获得满意效果。(3)采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没有必要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根据国外学者研究结果,对于8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过程中舒张压不得<80mmHg,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为宜,进一步的血压下降对高龄患者是否获益,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4)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应坚持长期降压治疗,帮助患者确立终身服药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6.
[]黄自,平郑刚,王静等.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J].华夏医学,2010,23(3):237-240.
[3]白宝君,王艳柳.硝苯地平联合被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55例[J].人民军医,2011,54(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