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中国服装的未来缩影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经济内循环”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智者不惑,勇者无惧。《纺织服装周刊》特推出“纺织内循环进行时”系列报道专栏,将邀请产业链中的纤维、面料、服装、家纺等上下游企业家及行业专家、经销商、设计师等,深入纺织服装产业链,分析“内循环”中的机遇与挑战,提炼行业发展新动向。
  “国潮”的兴起源于中国生产力提升后,国人逐渐加深的自我认同、对于国货品质的日趋自信,切中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的新消费趋势。在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正在形成“审美+消费+品牌+供应链+市场”的内部正循环。
  品牌,新苗“生根”、老树“回春”
  趁着这次“国潮”的势头,本土服装品牌打破了数十年来,国际大牌在“供应链+品牌营销+渠道”上全方位压制的优势格局。据百度发布的国潮搜索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和海外品牌的市场关注度分别为75%和25%,国货为“洋货”的3倍,在服饰领域,本土品牌关注度空前,品牌内涵得到全面升级。促使了契合新意識形态的新生代国潮品牌大量强势崛起,形成了品牌概念与消费者认同的深度绑定。诞生于2014年的“潮范儿中国风”品牌密扇,就是代表之一。品牌的两位年轻主理人借由时尚语言与商业逻辑,表达品牌对当下中国的理解,深得年轻人青睐,形成了由中国人自己独立研发款式、图案和面料,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的时装品牌。
  这类新兴国潮品牌的受众群体往往拥有强烈的独立审美,不会随波逐流,可以读懂品牌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忠诚度与稳定性较高。
  乘上“国潮”东风的还有一类企业,它们成立已经有数十年,也有广泛的销售基础和扎实的产品功底,但在品牌势能的积累和品牌引爆方面有所欠缺,然而,这些“老品牌”一旦发现了焕新路径,就会“一遇风云便化龙”。
  波司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波司登发力品牌势能,邀请国际顶级设计师设计联名款,登陆纽约、米兰时装周,做珠峰系列万元高端极地服装……一系列举措,最终又通过媒体引爆,使得大量线下店出现了顾客潮,2018年更是营收破百亿,2019年后,已经成为一个都市群体会主动关注的国潮品牌。
  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制造急需打造中国品牌,这是伴随着中国发展进程,一直悬在本土品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未来的增量不再是倚靠“世界工厂”,而是真正的品牌价值,这次消费意识形态的转向,极大助推了我国服装行业的内循环建设,推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
  供应链,国潮是未来市场缩影
  消费者愿意为国潮买单,一方面是国潮产品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时尚演绎,但同时也离不开产品品质的提升,这尤其体现在行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力的升级。
  在国潮刚刚兴起之时,本土服装品牌凭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对新消费趋势的把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作为营销概念成为破圈的重要推手。但与此同时,市场上不乏一些生搬硬套的同质化产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滥用。
  经过初期的消化,消费者对于国潮的审视不再流于表面,产品质量、创造性、精神内核成为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国潮诉求。
  此时,强大的中国制造再次彰显了中国智慧,更新、更好的国潮服装正在重塑消费者认知。因此,形神兼备成为了国潮品牌的必修课,回归产品、练好硬核内功,国潮的热度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消费结构正发生新一轮升级与变革,也记录了中国制造的嬗变。
  曾经面向国际市场的供应链,正在带着数十年积累的前沿技术、市场敏锐、时尚解读、制造实力强势回流,加入内循环,助力国潮崛起。
  中国服装品牌正向品质溢价型增长升级,并逐渐进入品牌生态型发展的全新阶段。
  可以说,服装供应链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中国如今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独立消费市场,并不断辐射海外,我们的商业模式已经从“Copy to China”走到“Copy from China”。
  2020年之后,“内循环”的客观环境也决定了中国服装品牌无法跟随,只能创新。服装供应链在向内转移的过程中,也在迎接绝佳的历史机遇,我国成熟的产业链离庞大的消费端很近,不论反应速度、技术应用,还是产品迭代都先于其他国家,在可见的未来,优势巨大。
  在一个行业展会上记者了解到,庞大的国潮品牌与国内供应链正在形成紧密的商业循环,国潮品牌SOULGOODS产品经理王晓嵬奔赴上海寻找供应商,“潮牌合作不是简单的来样加工,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寻找供应商,这个共识就是对品牌文化的深入认知和深厚感情,潮流品牌并不只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追求,只有思维同轨,未来的合作才能顺利。”随后数天,他找到了多位心仪的本土户外类和针织类供应商,他们的统一特征就是拥有现代化的成熟加工系统,能够迅速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
  国潮的崛起正在促使更加时尚化、敏锐而非粗放式的供应链的历练与养成,这也正是产业体系成熟的表现,有利于中国服装塑造多元化内循环。
  此外,中国完善的工业化体系也在推动着产业链的迭代,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群,例如大朗毛衫、虎门女装、盛泽丝绸等,每个产业带都有催生国潮品牌的土壤。
  渠道,聚全国之力成势
  对于国潮品牌而言,“内循环”创造了两个机遇窗口:一是在生产端,中国最优质的供应链回流,服务于国潮品牌;另一个就是在需求端,国潮品牌迎来内需红利,市场力推国货,进一步夯实品牌心智。
  在政策引导之下,中国电商等新渠道也在通过增加新供给,拉动新国潮品牌的增长,激发内需,培育消费者的国货心智,扶持国潮品牌的成长。
  阿里巴巴的“新国货计划2020”、京东的“新国品计划”、腾讯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的“人民·新国货”计划、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小红书的“买手会”、快手的“国货发光”项目等,都在距离消费决策最近的一环,创造国潮品牌的增量,建立品牌发展的“近水楼台”。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加速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不例外。鉴于此,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必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基于此,文章就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整体开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为有效减少人员流动等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应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远程异地评标。远程异地评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如评标标准缺乏规范性以及统一性,评标质量参差不齐等。为切实推动这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亟待采用高效且科学化的优化建议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 远程
[摘 要] 胜任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视角,为大型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运营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H院的科研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促使高绩效的科研人员创造优异绩效的关键胜任素质,进而构建科研人员的胜任力模型。文章从单位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出发,清晰定位科研人员的培训需求,构建科研人员培训开发体系,进行精准培养,有的放矢地提高科研人员的胜任力,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资源体系和流程体系对开
如何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一直是业界和学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工作中,几乎每个员工都会受到来自工作任务的时间压力,但现有文献中,将时间因素纳入到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聚焦于领导者对时间有效管理的研究更是匮乏,亟须进一步拓展。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资源分配理论,本文探讨了时间领导对员工的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工作-家庭增益的中介作用和时间压力与乐观的调节作用,揭开了时间领导与个体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黑箱。研究结果发现:时间领导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工作-家庭增益在时间领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在运营的过程中如何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