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号,但人们还未对其思想内涵有深刻的认识,还未深刻认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文章结合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面对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亟待我们去研究。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等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贴近实际,就是要从学校现有师资、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来部署本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教育要求、目标等实际需要来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来检验工作;贴近生活,就是要经常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之中,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生活细节,聚集生活场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就是要扎根学生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诚心诚意为学生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实心实意做好事。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真正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全面”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理论,切实建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对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发展”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其中“德”、“智”、“体”、“美”就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1)德育为先,和谐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承担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也要以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深入持久地开展素质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心理、实践创新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育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着眼于塑造人、培养人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又强化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丰富知识、拓展技能,又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把实践、实习环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引导大学生不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所谓协调发展,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与所处环境、条件的互动与和谐,而不是对立与冲突。
在现阶段,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存在诸多矛盾,还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本位、个人中心的倾向。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与竞争性,忽视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社会化与合作性;有的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淡化集体主义:有的学生只需要民主自由,不需要道德的规范、法制的约束。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除了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外,还有大学生自身协调发展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着眼于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筹协调,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并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发展状态。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表现出两种状态,即自发状态和自觉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发展也存在自发与自觉两种发展状态。由于受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有些大学生往往只重视眼前发展而忽视长远发展;有些学生只重视个人的、物质的利益,忽视国家、民族发展的全局利益;有些学生只重视现实利益的实现,忽视长远目标的确立。部分大学生尚处于自发发展的阶段,表现出目标不明确,精神动力不足,出现了狭隘、功利的发展倾向,现代社会竞争日趋加剧,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客观上要求大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国家、社会发展的全局,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发发展的狭隘性、局部性、功利性的局限,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注重当前发展的同时,立足长远发展;在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树立远大目标;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真正的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2.
[2] 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面对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亟待我们去研究。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等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贴近实际,就是要从学校现有师资、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来部署本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教育要求、目标等实际需要来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来检验工作;贴近生活,就是要经常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之中,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生活细节,聚集生活场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就是要扎根学生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诚心诚意为学生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实心实意做好事。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真正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全面”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理论,切实建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对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发展”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其中“德”、“智”、“体”、“美”就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1)德育为先,和谐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承担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也要以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深入持久地开展素质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心理、实践创新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育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着眼于塑造人、培养人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又强化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丰富知识、拓展技能,又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把实践、实习环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引导大学生不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所谓协调发展,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与所处环境、条件的互动与和谐,而不是对立与冲突。
在现阶段,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存在诸多矛盾,还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本位、个人中心的倾向。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与竞争性,忽视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社会化与合作性;有的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淡化集体主义:有的学生只需要民主自由,不需要道德的规范、法制的约束。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除了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外,还有大学生自身协调发展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着眼于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筹协调,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并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发展状态。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表现出两种状态,即自发状态和自觉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发展也存在自发与自觉两种发展状态。由于受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有些大学生往往只重视眼前发展而忽视长远发展;有些学生只重视个人的、物质的利益,忽视国家、民族发展的全局利益;有些学生只重视现实利益的实现,忽视长远目标的确立。部分大学生尚处于自发发展的阶段,表现出目标不明确,精神动力不足,出现了狭隘、功利的发展倾向,现代社会竞争日趋加剧,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客观上要求大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国家、社会发展的全局,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发发展的狭隘性、局部性、功利性的局限,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注重当前发展的同时,立足长远发展;在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树立远大目标;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真正的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2.
[2] 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