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带来一系列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对给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需要充分重视汽车安全驾驶问题,本文对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技术处理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汽车;安全驾驶;应急处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行方式逐渐多样化,驾驶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交通堵塞现象的加剧、交通事故的频发等等,都对在职驾驶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相关驾驶技能之外,在职驾驶员还应具备一定的驾驶素养及节能环保意识。促进驾驶员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和驾驶技能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且势在必行。驾驶技能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只有充分掌握驾驶技能,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能保障驾驶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
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包括驾驶员的自身素质、车辆条件、道路条件、气候条件等。驾驶员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安全行车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影响驾驶员的操作行为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它是安全行车最根本的保证,所以汽车驾驶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安全行车。
1、生理条件与安全驾驶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操纵汽车的驾驶员是通过视、听、触等各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大脑处理并作出判断,再支配四肢来操纵汽车,使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而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均发生在刹那之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驾驶员能否尽可能地将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理状况。
驾驶员的生理条件主要包括感觉特征和身体状况两个方面。人的感觉特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其中,对于安全行车最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是驾驶员快速准确地获取外界信息并依此作出判断的最重要的手段。除此以外,驾驶员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反应和健康的体质,才能保证安全行车。
2、心理条件与安全驾驶
安全行车与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是安全行车的决定因素。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特征,才能保证驾驶过程顺利地、正确地完成,从而保证行车安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驾驶汽车时头脑清醒、判断准确、反应迅速、操作敏捷、行动果断。与此同时,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还应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全地驾驶车辆。
3、车辆条件与安全行车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对行车安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转向装置和制动装置的技术状况尤为重要。由于机件的磨损、内部缺陷、受力产生的扭曲、断裂、弯曲等机械损伤,化学物质腐蚀和有害气体等作用,以及材料的老化变质,都会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变化,甚至造成故障,从而危及到汽车的安全驾驶。所以,汽车驾驶员应时刻掌握汽车的技术状况,防微杜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排除,保障行车安全。
4、道路条件与安全行车
道路是道路交通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交通安全的基础。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大约有10%的交通事故是因为道路路况和环境造成的。因此,熟悉和掌握道路条件和对行车的影响,对于行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路况条件不好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应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减速行驶,尽量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汽车安全驾驶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及应急处理措施
1、在下长坡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汽车行驶在长坡时,我们应当挂低速档,使发动机的转速在1200 r/min,从而使车辆能够很好的利用发动机的排气缓速式辅助制动系统,此时有的驾驶员为了达到省油的目的将汽车熄火滑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样会加大底盘主制动器的负担,降低整车制动的效能。除此之外,如果发动机熄火,打气泵停止工作,随着脚制动的不断使用,贮气筒的压力不断下降,脚制动的效能就会不断降低,如果车辆有弹簧储能制动功能,就会因制动无力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如果车辆有弹簧储能制动功能,就会因弹簧储能制动的作用,车辆自动制动减速停车而无法正常行驶。
2、在半坡起步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无论是小型汽车还是中重型汽车,半坡起步都是个难点,尤其是重型汽车在半坡起步时更为困难,有些驾驶员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加快发动机的转速后猛抬离合器踏板,通过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实现起步,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并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这样不正确的措施可能会造成传动齿轮损坏,曲轴传动轴或半轴折断等故障,引发重大交通事故。正确的操作应该是轻踩油门的同时慢抬离合器踏板,实现平稳起步。这项驾驶技术不好把握,需要自己在不断地摸索中掌握。
3、平时停车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为了防止汽车的蓄电池出现亏电现象,汽车在长时间停放时应当确保车上的收音机、车灯等常用电气设备处于关闭状态。如果汽车是在出现故障时必须要紧急停车,应当将车辆停靠在路边的安全区域,挂空挡,拉紧手刹,打开危险警告灯,并在相应安全的地方放置红色的三角警示牌。
4、在泥泞湿滑路面行驶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在泥泞湿滑的路面行驶时,由于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较小,车辆很难控制,这时切忌高速行驶。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要与前后左右车辆保持较大的安全车距,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紧急刹车,最好使用发动机排气制动和手制动的方法使车辆减速。
5、在冰雪面行驶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冰雪天气路面较滑,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通过装防滑链来增大附着力,从而确保车辆能够在结冰道路上安全起步。如果车辆没有安装防滑链,应当缓慢起步,平稳后提速,若起步困难,可以在驱动轮下铺垫干草、炉渣、沙子等,以增大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应当沿着道路中已有的车辙行使,若果没有车辙应走道路的中间,尽量不要变道,保持匀速直线行使,前后车间距要保持在平时车距的两倍以上。车辆在提速时应当轻踩油门,减速时尽量避免使用脚制动。车辆在转弯时,首先要降低车速,并适当增加转弯半径,切忌一边打方向一边踩脚制动,以免汽车发生严重侧滑。车辆行驶在结冰的路面上时尽量不超车,如果必须超车也应当在前车礼让的基础上超车,否则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6、平时行车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尽量避免在驾驶室内使用移动电话和其他的无线电发射机;应当经常调整驾驶室内的取暖、通风设备,使驾驶室内的空气和温度处于变化中,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夜间行车时,要使用近光灯,与前车保持较大的车距;行车的过程中不要将烟头、矿泉水瓶等杂物扔出车外,防止对他人及车辆造成伤害;不要一直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以免造成离合器从动盘不必要的磨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的安全驾驶,对交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驾驶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驾驶技能。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安全驾驶的作用,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值,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促进交通事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 孟凡山.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J]. 科技资讯. 2017(16).
[2] 沈剑波. 谈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具体对策[J]. 才智. 2015(06).
[3] 李军. 信息化条件下驾驶员心理管理浅析[J]. 价值工程. 2012(19).
关键词: 汽车;安全驾驶;应急处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行方式逐渐多样化,驾驶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交通堵塞现象的加剧、交通事故的频发等等,都对在职驾驶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相关驾驶技能之外,在职驾驶员还应具备一定的驾驶素养及节能环保意识。促进驾驶员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和驾驶技能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且势在必行。驾驶技能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只有充分掌握驾驶技能,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能保障驾驶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
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包括驾驶员的自身素质、车辆条件、道路条件、气候条件等。驾驶员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安全行车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影响驾驶员的操作行为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它是安全行车最根本的保证,所以汽车驾驶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安全行车。
1、生理条件与安全驾驶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操纵汽车的驾驶员是通过视、听、触等各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大脑处理并作出判断,再支配四肢来操纵汽车,使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而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均发生在刹那之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驾驶员能否尽可能地将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理状况。
驾驶员的生理条件主要包括感觉特征和身体状况两个方面。人的感觉特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其中,对于安全行车最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是驾驶员快速准确地获取外界信息并依此作出判断的最重要的手段。除此以外,驾驶员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反应和健康的体质,才能保证安全行车。
2、心理条件与安全驾驶
安全行车与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是安全行车的决定因素。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特征,才能保证驾驶过程顺利地、正确地完成,从而保证行车安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驾驶汽车时头脑清醒、判断准确、反应迅速、操作敏捷、行动果断。与此同时,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还应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全地驾驶车辆。
3、车辆条件与安全行车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对行车安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转向装置和制动装置的技术状况尤为重要。由于机件的磨损、内部缺陷、受力产生的扭曲、断裂、弯曲等机械损伤,化学物质腐蚀和有害气体等作用,以及材料的老化变质,都会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变化,甚至造成故障,从而危及到汽车的安全驾驶。所以,汽车驾驶员应时刻掌握汽车的技术状况,防微杜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排除,保障行车安全。
4、道路条件与安全行车
道路是道路交通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交通安全的基础。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大约有10%的交通事故是因为道路路况和环境造成的。因此,熟悉和掌握道路条件和对行车的影响,对于行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路况条件不好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应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减速行驶,尽量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汽车安全驾驶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及应急处理措施
1、在下长坡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汽车行驶在长坡时,我们应当挂低速档,使发动机的转速在1200 r/min,从而使车辆能够很好的利用发动机的排气缓速式辅助制动系统,此时有的驾驶员为了达到省油的目的将汽车熄火滑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样会加大底盘主制动器的负担,降低整车制动的效能。除此之外,如果发动机熄火,打气泵停止工作,随着脚制动的不断使用,贮气筒的压力不断下降,脚制动的效能就会不断降低,如果车辆有弹簧储能制动功能,就会因制动无力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如果车辆有弹簧储能制动功能,就会因弹簧储能制动的作用,车辆自动制动减速停车而无法正常行驶。
2、在半坡起步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无论是小型汽车还是中重型汽车,半坡起步都是个难点,尤其是重型汽车在半坡起步时更为困难,有些驾驶员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加快发动机的转速后猛抬离合器踏板,通过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实现起步,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并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这样不正确的措施可能会造成传动齿轮损坏,曲轴传动轴或半轴折断等故障,引发重大交通事故。正确的操作应该是轻踩油门的同时慢抬离合器踏板,实现平稳起步。这项驾驶技术不好把握,需要自己在不断地摸索中掌握。
3、平时停车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为了防止汽车的蓄电池出现亏电现象,汽车在长时间停放时应当确保车上的收音机、车灯等常用电气设备处于关闭状态。如果汽车是在出现故障时必须要紧急停车,应当将车辆停靠在路边的安全区域,挂空挡,拉紧手刹,打开危险警告灯,并在相应安全的地方放置红色的三角警示牌。
4、在泥泞湿滑路面行驶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在泥泞湿滑的路面行驶时,由于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较小,车辆很难控制,这时切忌高速行驶。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要与前后左右车辆保持较大的安全车距,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紧急刹车,最好使用发动机排气制动和手制动的方法使车辆减速。
5、在冰雪面行驶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冰雪天气路面较滑,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通过装防滑链来增大附着力,从而确保车辆能够在结冰道路上安全起步。如果车辆没有安装防滑链,应当缓慢起步,平稳后提速,若起步困难,可以在驱动轮下铺垫干草、炉渣、沙子等,以增大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应当沿着道路中已有的车辙行使,若果没有车辙应走道路的中间,尽量不要变道,保持匀速直线行使,前后车间距要保持在平时车距的两倍以上。车辆在提速时应当轻踩油门,减速时尽量避免使用脚制动。车辆在转弯时,首先要降低车速,并适当增加转弯半径,切忌一边打方向一边踩脚制动,以免汽车发生严重侧滑。车辆行驶在结冰的路面上时尽量不超车,如果必须超车也应当在前车礼让的基础上超车,否则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6、平时行车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尽量避免在驾驶室内使用移动电话和其他的无线电发射机;应当经常调整驾驶室内的取暖、通风设备,使驾驶室内的空气和温度处于变化中,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夜间行车时,要使用近光灯,与前车保持较大的车距;行车的过程中不要将烟头、矿泉水瓶等杂物扔出车外,防止对他人及车辆造成伤害;不要一直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以免造成离合器从动盘不必要的磨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的安全驾驶,对交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驾驶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驾驶技能。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安全驾驶的作用,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值,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促进交通事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 孟凡山.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J]. 科技资讯. 2017(16).
[2] 沈剑波. 谈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具体对策[J]. 才智. 2015(06).
[3] 李军. 信息化条件下驾驶员心理管理浅析[J]. 价值工程.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