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其中,物理实验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物理原理,认清抽象知识背后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物理实验带来的教学意义,把物理实验与教材内容有机的融合,让物理实验最大化的发挥其教学价值,促使学生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深化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效率,也能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本文将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47-01
众所周知,物理中很多定理的发现都是经过不断的实验最终得到,而这一过程教师也可以灵活的运用在课堂之上。初中物理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实验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得到知识的过程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材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验教学。
现阶段很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以升学考试为教学目标,认为只要讲解知识和解题技巧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忽略了学生学习当中的感受,对于实验教学也是一笔带过,在课堂上单纯的照本宣科讲解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不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堂体验,学生处于对知识的被动认知状态,对于物理知识死记硬背,对于知識的应用也是生搬硬套,做不到活学活用,也无法准确的理解到物理原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越来越难以推进,慢慢的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渐让学生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2.实验流于形式,师生缺乏交流互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演示,在物理实验过程当中机械化的进行步骤推演,实验过程当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实验过程中没有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并且对于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过程没有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导致物理实验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只是单纯的看了一场“物理实验表演”,没有从中受益,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也达不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1]。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1.运用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往往是决定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成败因素,只有设计新颖,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有效的激发,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充分的发挥主观思维的能动性,从而更高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精准的把控教材内容,结合物理实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保证课堂导入更加的形象生动,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沉浮条件及应用》当中,教师在水中放入一块木板和铁块,让学生观察并且分析“为什么铁会下沉,木板会上浮?”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联想到二者密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而初步得到了密度大的物体会在水中下降的结论。教师之后要带领学生在实验当中验证这一猜想,从易拉罐上裁剪下铁片放在水面上,会发现铁片仍然会下沉,能够有效的验证之前所发现的结论。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铁片组合成盒子状放在水面上,这时学生会发现盒子状的铁片并不会下沉,不符合之前的实验结论。为了得到真相,学生都保持着旺盛的求知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教学内容,从而有效的深化教学过程。
2.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大多数只是单纯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成为了实验的旁观者,不能够参与其中,课堂参与感降低,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2]。
比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一堂课当中,教师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刚露出水面和最终漂浮不动的过程,在观察过后,教师要提出问题“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变化情况怎么样?浮力变化又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针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联”进行猜测和推导,并让学生自己展开实验,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深刻的了解到对浮力大小造成影响的各种条件,不仅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强化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3.鼓励学生猜想,指导自主学习。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挥发自身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敢想、敢问,通过猜想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来说,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做出各种猜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最终探索问题得来的结论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更加的深刻,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会更加的平滑,并且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且在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自身的视野也会随着思维活跃性的激发越来越开阔,不仅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3]。
结束语
纵观全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明确实验教学的教学目的,运用实验演示做好课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深化学习过程,从而有效的强化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凯锋.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J].学周刊,2019,(19):92.
[2]任兰.浅析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9,(43):166.
[3]陈伟.浅析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9,(5):169.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47-01
众所周知,物理中很多定理的发现都是经过不断的实验最终得到,而这一过程教师也可以灵活的运用在课堂之上。初中物理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实验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得到知识的过程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材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验教学。
现阶段很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以升学考试为教学目标,认为只要讲解知识和解题技巧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忽略了学生学习当中的感受,对于实验教学也是一笔带过,在课堂上单纯的照本宣科讲解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不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堂体验,学生处于对知识的被动认知状态,对于物理知识死记硬背,对于知識的应用也是生搬硬套,做不到活学活用,也无法准确的理解到物理原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越来越难以推进,慢慢的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渐让学生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2.实验流于形式,师生缺乏交流互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演示,在物理实验过程当中机械化的进行步骤推演,实验过程当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实验过程中没有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并且对于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过程没有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导致物理实验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只是单纯的看了一场“物理实验表演”,没有从中受益,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也达不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1]。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1.运用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往往是决定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成败因素,只有设计新颖,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有效的激发,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充分的发挥主观思维的能动性,从而更高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精准的把控教材内容,结合物理实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保证课堂导入更加的形象生动,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沉浮条件及应用》当中,教师在水中放入一块木板和铁块,让学生观察并且分析“为什么铁会下沉,木板会上浮?”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联想到二者密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而初步得到了密度大的物体会在水中下降的结论。教师之后要带领学生在实验当中验证这一猜想,从易拉罐上裁剪下铁片放在水面上,会发现铁片仍然会下沉,能够有效的验证之前所发现的结论。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铁片组合成盒子状放在水面上,这时学生会发现盒子状的铁片并不会下沉,不符合之前的实验结论。为了得到真相,学生都保持着旺盛的求知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教学内容,从而有效的深化教学过程。
2.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大多数只是单纯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成为了实验的旁观者,不能够参与其中,课堂参与感降低,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2]。
比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一堂课当中,教师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刚露出水面和最终漂浮不动的过程,在观察过后,教师要提出问题“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变化情况怎么样?浮力变化又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针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联”进行猜测和推导,并让学生自己展开实验,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深刻的了解到对浮力大小造成影响的各种条件,不仅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强化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3.鼓励学生猜想,指导自主学习。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挥发自身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敢想、敢问,通过猜想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来说,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做出各种猜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最终探索问题得来的结论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更加的深刻,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会更加的平滑,并且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且在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自身的视野也会随着思维活跃性的激发越来越开阔,不仅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3]。
结束语
纵观全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明确实验教学的教学目的,运用实验演示做好课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深化学习过程,从而有效的强化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凯锋.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J].学周刊,2019,(19):92.
[2]任兰.浅析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9,(43):166.
[3]陈伟.浅析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9,(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