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学生同伴交往概念阐释的研究综述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体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交往过程。传统的体育教学只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忽视了学生间同伴交往的意义。本文以社会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将体育课堂中学生的同伴交往概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为优化教学组织、完善教学理论建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课堂;交往;同伴
  一、以往国内外对交往的概念阐释
  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化形式和动态表现。交往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流派都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比如,狄尔泰的生命哲学、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科学哲学等都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详细讨论。
  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曾指出:“人所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交往”(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常被人们从不同角度的术语表达,例如,“沟通”、“交通”、“通讯”、“传播”、“交际”、“交流”等等。“交往”这个概念最宽泛的涵义是指实物、信息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实物、信息或意义的异地传输、移动或转达;其次,是指资源、信息或意义的分享或共享,communication这个词本身就是从拉丁文communis(分享)一词派生出来的。
  祝大征(1994)等人认为交往指现实的个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往来,是人们之间的物质、能量、能力的交换和活动、关系、信息的交换。人们日常生活中表示交互作用的交谈、交际、交易、交流、交换、交融、交手、交兵、交锋,是交往某一侧面的表现。
  陈旭远(1998)认为可以将交往的概念从三个角度加以界定:
  第一种交往是狭义的,即信息科学和传播学的。这种理论把交往作为一种单一的对象,研究交往的图式、交往的系统管道及交往的技术手段等问题
  第二种交往是广义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交往不是把交往看作单一的研究对象,而是把交往放到社会、文化和历史大背景中,研究交往与社会系统方面的关系;着重分析交往的社会文化内涵。这种交往理论侧重于交往的社会本质,交往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根源,交往的工具性和中介性结构,以及交往的社会功能和效益。
  第三种是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它承认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中介,更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性,认为交往本身即人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人的历史、文化、生活的一切领域,人类交往的范围和界限,也就是其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范围和界限。
  车文博(2001)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认为,交往亦称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
  徐湘荷(2002)认为,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联系。
  张惠芳认为,现代体育教学中的交往是指教学活动参与者或交往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语言(包括体态、语言)为中介的多向、多边、多层次、多维度的人际往来或沟通以及情感交流和达成认同一致的相互理解。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过程,也是教师促进学生形成特定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在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综上所述,交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具有极大的交叉性。
  二、同伴的概念界定
  所谓同伴(peer)指个体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人。同伴是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机制。刘豪兴等认为:同伴指的是“处于某一年龄阶段或年龄组的人所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也有学者认为同伴指的是“特定的儿童和他与之进行互动的特殊群体的一个连续。”本研究同伴指的是在自然教学班中的同学。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体育课堂中的同伴交往是体育课堂中发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借助于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召利,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J].1999(10)68-70
  [2]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
  [3]万光侠,交往的哲学审视.[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1),3
  [4]祝大征等,论交往价值.[J].人文杂志1994(2),19
  [5]陈旭远,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1998(5),86
  [6]车文博等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54
  [7]徐湘荷,同伴交往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02(10),12
  [8]张惠芳,体育教学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65
  [9]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194-202
  [10]傅金芝等, 20年来国外有关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 红河学院学报2004 (6),75
  [11]刘豪兴等,人的社会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27
  [12]R.J.Havighurst,Society and Education ,Boston,1957,10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常驻义乌外籍经商人士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这一人群的汉语学习基本情况, 为义乌这一特定区域的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外籍人士;汉语学习  一、引言  以中国小商品城闻名于世的义乌,近年来不断吸引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前来寻求商机,其中常驻外籍人士就已逾万,他们当中有些已经能简单使用汉语交流,较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但是也有较多的外籍人士在工作生活中完全依赖翻译,语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应用写作”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兼实践的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到高职应用写作的教学之中来。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定位学生的角色;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定位教师的角色;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指引下树立优化教材的教学思想。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我们很清楚,学校和老师虽欲有所作为但又缺乏明确的指导依据;我们的家长更是不明究里,往往盲目而无理制止的多;我们学生则单纯凭个人兴趣,无目的、不系统地看一些意义不大甚至有负作用的书籍,结果造成开卷无益。  【关键词】读书习惯;文化常识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我们很清楚,学校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改革。“以赛促学”, 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逐渐的应用于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本文主要针对以赛促学在高职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和相关问题以及应用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赛促学;教学改革;项目教学;第二课堂;职业技能比赛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分析了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培养方案,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1.前言  当今社会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体能运动减少,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特别是在以脑力劳动为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穿插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概述了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前言  体育游戏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高
【摘 要】当下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个案,从研究意义、问题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述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的问题,旨在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其改革关注与参与,从而真正推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一、引言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近十年来迅猛发展,由过去的精英性教育逐步向普及性教育发展。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需求,如何利用新媒体这一重要契机提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增加,结合地方高校教学改革,采用“3+1”教学模式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途径:“3”中课群的建设, “1”中专业实习的革新与突破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习;创新;途径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3+1”教学模式就是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四年的时间划分,3年在校学习,1年在校外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这种教学模式无疑调整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强了实践
微专题教学立足于学情、教情、考情,力求解决复习中的“真问题”和“实问题”.结合高二零诊复习课“微专题—椭圆特殊内接四边形面积的最值问题”的教学实例,对微专题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