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教育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我国政府一贯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成效决定着为社会输送的大批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品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入手,认清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更理性和客观地确定德育目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问题成因;德育效果
道德教育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我国政府一贯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艰巨任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成效决定着为社会输送的大批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富有创新意识,德育管理活动作为学生德性生长的推进器,应该发挥它的正功能。如何提高学生品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狠抓德育,细致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普遍感觉德育实效性不高,我认为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社会德育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件大事,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基本上是封闭的,与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实际脱节,与学生发展变化的思想实际脱节,在社会适应力、竞争意识、交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上对孩子缺乏很好的培养,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开放、竞争、时间、效率、利益、创新等观念给学校德育教育提供新的思想和新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的转型,我国旧的经济体制没有完全消失,而新的经济体制开始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在新旧交替之间产生许多空隙和疏漏,这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就不可避免,因此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诸如分配不公,金钱至上,以权谋私,唯利是图等现象,这对缺少鉴别、抵制能力的学生将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陷入价值选择的迷惘之中,也给学校德育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学校德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只是校长、教师的责任。尽管至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然坚持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发展的“主渠道”,但这样的观念在事实面前却越来越多地受到拷问与挑战。如果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我们不能无条件地要求学校德育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系统,学校德育这个子系统难以有所作为,“小气候”改变“大气候”是很难的。当然,我们不是要推卸学校教育应该担负的责任,应该说,它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学校德育“孤军奋战”,而应该追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而目前的现实却是,学校讲集体主义,家庭行个人主义,社会兴利己主义,三者之间相互冲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上,这是一种教育浪费;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在学校又没有用处,得不到承认,这是第二种浪费。这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学习与生活的分离,已经造成了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道德“信任”危机。危机的最终根源,与其说在于学校,在于学生,毋宁说在于社会,在于成人。法国人说,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我们认为,要培养有道德的个体,需要讲道德的社会。
二、家庭德育环境现状
家庭是学生接受德育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当代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一方面他们对子女们寄于厚望,望子成龙的心情尤为迫切;另一方面,尽管众多家长为子女们的品德现状忧心忡忡,但他们对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缺少研究,他们对孩子的启蒙身教往往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从而导致对学生正面的教育方法滞后,甚至与学校的教育思想相背离。家长们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文化课成绩是否提高,是否能够顺利地升学、就业,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是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束手无策。他们之中当然不乏高素质、懂教育的好家长,知道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采取不当的教育方式:骄纵溺爱,严厉粗暴,甚至放任自流,这对学生品德形成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有家长在孩子面前直接跟老师说,孩子年龄还小,在社会上怕学坏,所以来读中专,不期望孩子在校学到什么知识,只要不出事不闯祸,读两年年纪大一些能懂点事就可以了。家长的话听起来也有道理,但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贴上学习能力弱的标签,削弱了孩子的进取心,也让孩子找不到在学校的奋斗目标。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观念有待更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市场,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学生的思想,但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发生作用,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观念上,我们也应做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要强化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以高尚的师德情操感染學生,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四、学校德育评价激励机制影响着德育效果
学校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为师生的再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评价中过于量化,只注重对学生外部行为的改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内在养成教育,没有内化过程将不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者是学校德育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德育工作者的评价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评价激励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评价的方法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要尽量能反映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认清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更理性和客观地确定德育目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长久保持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全面关怀学生道德成长,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云南省楚雄技师学院金融财会系)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问题成因;德育效果
道德教育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我国政府一贯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艰巨任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成效决定着为社会输送的大批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富有创新意识,德育管理活动作为学生德性生长的推进器,应该发挥它的正功能。如何提高学生品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狠抓德育,细致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普遍感觉德育实效性不高,我认为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社会德育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件大事,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基本上是封闭的,与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实际脱节,与学生发展变化的思想实际脱节,在社会适应力、竞争意识、交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上对孩子缺乏很好的培养,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开放、竞争、时间、效率、利益、创新等观念给学校德育教育提供新的思想和新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的转型,我国旧的经济体制没有完全消失,而新的经济体制开始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在新旧交替之间产生许多空隙和疏漏,这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就不可避免,因此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诸如分配不公,金钱至上,以权谋私,唯利是图等现象,这对缺少鉴别、抵制能力的学生将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陷入价值选择的迷惘之中,也给学校德育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学校德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只是校长、教师的责任。尽管至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然坚持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发展的“主渠道”,但这样的观念在事实面前却越来越多地受到拷问与挑战。如果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我们不能无条件地要求学校德育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系统,学校德育这个子系统难以有所作为,“小气候”改变“大气候”是很难的。当然,我们不是要推卸学校教育应该担负的责任,应该说,它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学校德育“孤军奋战”,而应该追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而目前的现实却是,学校讲集体主义,家庭行个人主义,社会兴利己主义,三者之间相互冲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上,这是一种教育浪费;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在学校又没有用处,得不到承认,这是第二种浪费。这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学习与生活的分离,已经造成了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道德“信任”危机。危机的最终根源,与其说在于学校,在于学生,毋宁说在于社会,在于成人。法国人说,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我们认为,要培养有道德的个体,需要讲道德的社会。
二、家庭德育环境现状
家庭是学生接受德育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当代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一方面他们对子女们寄于厚望,望子成龙的心情尤为迫切;另一方面,尽管众多家长为子女们的品德现状忧心忡忡,但他们对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缺少研究,他们对孩子的启蒙身教往往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从而导致对学生正面的教育方法滞后,甚至与学校的教育思想相背离。家长们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文化课成绩是否提高,是否能够顺利地升学、就业,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是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束手无策。他们之中当然不乏高素质、懂教育的好家长,知道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采取不当的教育方式:骄纵溺爱,严厉粗暴,甚至放任自流,这对学生品德形成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有家长在孩子面前直接跟老师说,孩子年龄还小,在社会上怕学坏,所以来读中专,不期望孩子在校学到什么知识,只要不出事不闯祸,读两年年纪大一些能懂点事就可以了。家长的话听起来也有道理,但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贴上学习能力弱的标签,削弱了孩子的进取心,也让孩子找不到在学校的奋斗目标。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观念有待更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市场,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学生的思想,但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发生作用,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观念上,我们也应做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要强化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以高尚的师德情操感染學生,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四、学校德育评价激励机制影响着德育效果
学校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为师生的再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评价中过于量化,只注重对学生外部行为的改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内在养成教育,没有内化过程将不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者是学校德育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德育工作者的评价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评价激励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评价的方法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要尽量能反映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认清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更理性和客观地确定德育目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长久保持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全面关怀学生道德成长,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云南省楚雄技师学院金融财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