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节这天清晨,池子姐姐的大书袋里传来一个大嗓门的声音:
“制造光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说着,呼啦一声,看起来有点像猫咪的波迪小姐跳了出来。她又瘦又苍白,穿着一条姥姥时代的肥裙子,古铜色的头发上戴着个蜻蜓发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她是谁呀?别急别急,读了下面这个故事,你就知道这位小姐多么值得你认识了!因为,波迪小姐是一位超级棒的老师!
故事大放送
你知道其实差不多每个孩子都挺聪明的,对吧。有时他们显得不那么聪明,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那种表现聪明的方式,或者因为不自信、脾气不太好等原因。
在撒哈拉所在的学校,她和她的同学德里就被老师认为是很笨的孩子,需要接受特殊帮助。其实撒哈拉聪明着呢,她的理想是当一位作家,她悄悄写了一本小说,并把它藏在图书馆的940区,只是没人发现,她每个星期都要读好多好多书。可是,校长和老师们都不知道,他们总是说撒哈拉不做作业,不说话,笨头笨脑。直到有一天波迪小姐来了……
学校来了新老师
波迪小姐是新来的老师。她与别的老师不同,大为不同。
第一天,波迪小姐一走进教室,就自顾自摆弄她的小台灯,还自言自语说:“制造光明是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光明没有了,我们就只剩下伤心了!”她给全班立下规矩,不是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而是规定三点,那就是:“一定要看,一定要听,一定要推己及人。”什么叫推己及人?就是考虑别人的事情像考虑自己的事一样,这是对待别人的总原则。至于上课内容就更加怪了,时间旅行、疯狂科学等课程第一次出现在课程表上,让我们跌破眼镜。
波迪小姐让我们每天在本子上记日记,在日记本上做一个特殊的标记,她就会为日记的主人保守秘密。她最讨厌的词是“无聊”,听到谁讲这个词语,她会很生气,而且将课本狠狠摔在讲台上,说:“如果你们再说这个词,我就要带你们去看医生!他会在你的半边屁股上打一针,治治你们的‘无聊症’。”她还要求所有人学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这一天,撒哈拉在日记上写了四个字:“我是作家。”波迪小姐用红笔在后面批了大大的三个字:“我相信!”
波迪小姐有许多绝招。她每天站在教室门口,拿着一个黄色的大篮子,她说那是一个“烦恼收集器”,每个人进教室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烦恼“扔进”这个篮子里。波迪小姐站在那里微笑着,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明星。我们的烦恼可太沉了,波迪小姐有时都要弯下腰才能吃力地支撑住我们的烦恼。她坚持把烦恼留在教室外面,因为这样大家才可以好好听课。
波迪小姐还有一个“快乐盒子”,盒子里装满亮闪闪的贴纸,如果有人的回答让她特别满意,她就拿出盒子里的贴纸奖励。波迪小姐最擅长的是讲故事,她给大家讲伊索寓言,讲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她总是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故事让我们观察自己的心灵,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日记,成了我们与波迪小姐交流的重要手段。对德里而言,就更加如此。
德里是一个被定义为疯子的男孩,他心里充满仇恨,喜欢跟所有的老师干架。他喊波迪为“破迪”,回答问题时说“我不愿意回答”,有时还冲到讲台上狠狠踹波迪小姐的桌椅腿一脚,甚至还告状,撒谎说波迪小姐骂他“饭桶”。在日记里,德里更加毫无节制地攻击波迪小姐。波迪小姐可不吃德里这一套。她在德里的日记后面写道:“你要写十遍‘母猪’,然后你就会正确地写这个词了,然后我再也不想看到或听到这个词在教室里出现。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叫我破迪小姐,这样我们就扯平了!”
波迪小姐就是这样凭着超常的爱心和智慧对待我们,撒哈拉在波迪小姐的鼓励下,开始真正的写作,封闭的心灵也打开了。而德里,相信他不再是那个疯男孩,他学会了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不可思议的是,最后撒哈拉和德里成了好朋友。正如撒哈拉的同学巴黎说的那样:“学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事物在这里发生变化,梦想在这里成真。在这里你成长,只要你愿意。”
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学校里有一位特别的老师。
池子悄悄话
好老师是一个太阳
好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太阳。
波迪小姐说,有些人是隔着沾满泥土的窗子看这个世界的。好老师能替我们轻轻拭去心灵上的污泥,恢复清洁,怀着美好的感激之情看待这个世界。而且,池子姐姐很喜欢波迪小姐一直鼓励撒哈拉写作,她相信撒哈拉能成为一位作家。最重要的是,她的信任,让撒哈拉有了一个前进的理由。
撒哈拉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里也送给你:
“当我还是个孩子,我只躲在草场的角落,自己做自己的玩伴。
我不喜欢洋娃娃,我不喜欢游戏,动物们在我看来也不友好,鸟儿甚至也飞走了。
如果有人找我,我会躲在树后,然后大声地叫:‘我是个孤儿!’
而现在,我成了所有美好的中心,写着美丽的诗篇,倾诉着美丽的梦想!”
池子姐姐希望你早日成为美好的中心!向所有的太阳致敬!
知识点心盒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她曾做过老师、图书管理员,目前正经营一个儿童网站。她和书中的孩子一样,小时候狂爱收集闪亮的贴纸,还是一个滑旱冰的高手。她的小说耐人寻味,曾多次获奖。
池子书架
《特别女生撒哈拉》:(美)爱斯米·科德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制造光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说着,呼啦一声,看起来有点像猫咪的波迪小姐跳了出来。她又瘦又苍白,穿着一条姥姥时代的肥裙子,古铜色的头发上戴着个蜻蜓发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她是谁呀?别急别急,读了下面这个故事,你就知道这位小姐多么值得你认识了!因为,波迪小姐是一位超级棒的老师!
故事大放送
你知道其实差不多每个孩子都挺聪明的,对吧。有时他们显得不那么聪明,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那种表现聪明的方式,或者因为不自信、脾气不太好等原因。
在撒哈拉所在的学校,她和她的同学德里就被老师认为是很笨的孩子,需要接受特殊帮助。其实撒哈拉聪明着呢,她的理想是当一位作家,她悄悄写了一本小说,并把它藏在图书馆的940区,只是没人发现,她每个星期都要读好多好多书。可是,校长和老师们都不知道,他们总是说撒哈拉不做作业,不说话,笨头笨脑。直到有一天波迪小姐来了……
学校来了新老师
波迪小姐是新来的老师。她与别的老师不同,大为不同。
第一天,波迪小姐一走进教室,就自顾自摆弄她的小台灯,还自言自语说:“制造光明是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光明没有了,我们就只剩下伤心了!”她给全班立下规矩,不是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而是规定三点,那就是:“一定要看,一定要听,一定要推己及人。”什么叫推己及人?就是考虑别人的事情像考虑自己的事一样,这是对待别人的总原则。至于上课内容就更加怪了,时间旅行、疯狂科学等课程第一次出现在课程表上,让我们跌破眼镜。
波迪小姐让我们每天在本子上记日记,在日记本上做一个特殊的标记,她就会为日记的主人保守秘密。她最讨厌的词是“无聊”,听到谁讲这个词语,她会很生气,而且将课本狠狠摔在讲台上,说:“如果你们再说这个词,我就要带你们去看医生!他会在你的半边屁股上打一针,治治你们的‘无聊症’。”她还要求所有人学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这一天,撒哈拉在日记上写了四个字:“我是作家。”波迪小姐用红笔在后面批了大大的三个字:“我相信!”
波迪小姐有许多绝招。她每天站在教室门口,拿着一个黄色的大篮子,她说那是一个“烦恼收集器”,每个人进教室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烦恼“扔进”这个篮子里。波迪小姐站在那里微笑着,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明星。我们的烦恼可太沉了,波迪小姐有时都要弯下腰才能吃力地支撑住我们的烦恼。她坚持把烦恼留在教室外面,因为这样大家才可以好好听课。
波迪小姐还有一个“快乐盒子”,盒子里装满亮闪闪的贴纸,如果有人的回答让她特别满意,她就拿出盒子里的贴纸奖励。波迪小姐最擅长的是讲故事,她给大家讲伊索寓言,讲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她总是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故事让我们观察自己的心灵,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日记,成了我们与波迪小姐交流的重要手段。对德里而言,就更加如此。
德里是一个被定义为疯子的男孩,他心里充满仇恨,喜欢跟所有的老师干架。他喊波迪为“破迪”,回答问题时说“我不愿意回答”,有时还冲到讲台上狠狠踹波迪小姐的桌椅腿一脚,甚至还告状,撒谎说波迪小姐骂他“饭桶”。在日记里,德里更加毫无节制地攻击波迪小姐。波迪小姐可不吃德里这一套。她在德里的日记后面写道:“你要写十遍‘母猪’,然后你就会正确地写这个词了,然后我再也不想看到或听到这个词在教室里出现。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叫我破迪小姐,这样我们就扯平了!”
波迪小姐就是这样凭着超常的爱心和智慧对待我们,撒哈拉在波迪小姐的鼓励下,开始真正的写作,封闭的心灵也打开了。而德里,相信他不再是那个疯男孩,他学会了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不可思议的是,最后撒哈拉和德里成了好朋友。正如撒哈拉的同学巴黎说的那样:“学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事物在这里发生变化,梦想在这里成真。在这里你成长,只要你愿意。”
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学校里有一位特别的老师。
池子悄悄话
好老师是一个太阳
好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太阳。
波迪小姐说,有些人是隔着沾满泥土的窗子看这个世界的。好老师能替我们轻轻拭去心灵上的污泥,恢复清洁,怀着美好的感激之情看待这个世界。而且,池子姐姐很喜欢波迪小姐一直鼓励撒哈拉写作,她相信撒哈拉能成为一位作家。最重要的是,她的信任,让撒哈拉有了一个前进的理由。
撒哈拉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里也送给你:
“当我还是个孩子,我只躲在草场的角落,自己做自己的玩伴。
我不喜欢洋娃娃,我不喜欢游戏,动物们在我看来也不友好,鸟儿甚至也飞走了。
如果有人找我,我会躲在树后,然后大声地叫:‘我是个孤儿!’
而现在,我成了所有美好的中心,写着美丽的诗篇,倾诉着美丽的梦想!”
池子姐姐希望你早日成为美好的中心!向所有的太阳致敬!
知识点心盒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她曾做过老师、图书管理员,目前正经营一个儿童网站。她和书中的孩子一样,小时候狂爱收集闪亮的贴纸,还是一个滑旱冰的高手。她的小说耐人寻味,曾多次获奖。
池子书架
《特别女生撒哈拉》:(美)爱斯米·科德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