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本科目,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生物学科来说,生物学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在缺乏实验仪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身边一些简易的器材,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灵活创设各种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优化实验;兴趣;学习
一、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些学生从来没有见过鼠妇,或者对鼠妇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做实验。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寻找鼠妇之能手”和“实验冠军”。同学们非常兴奋,他们四人一组,通过在校园里寻找鼠妇并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一节课后同学们汇报和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寻找鼠妇之能手”和“本次实验冠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适于鼠妇生存的环境,而且观察了鼠妇的形态结构特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主动把蚯蚓放回大自然,体现了学生有关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时,讲到心率与心脏健康关系时,很多同学表示不能理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课堂活动使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往生硬灌输的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在快乐和欢笑声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學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初中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两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各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其中甲玻璃罩内盛有清水,乙玻璃罩内盛有氢氧化钠,将两装置放在黑暗处
一昼夜后在阳光的照射下,并从各装置中引出一根玻璃管,并在另一端帮上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清水一边的气球逐渐胀大,氢氧化钠一边的气球无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们根据以上的问题,作出如下假设:清水一边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能产生氧气,气球逐渐胀大;另一盆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没有氧气产生,气球无变化。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呢?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材料,装置等,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完成验证实验,同学们分析这种现象,因为二氧化碳具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从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验证了最初的假设。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结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思索如何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种子的结构名称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也不会活跃多少。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两粒黄豆和两根黄豆芽,还给两粒玉米种子和两株玉米芽,再给每组一个放大镜。鼓励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种子的结构,看哪一组最聪明,能够快速认识种子的结构,并且上台展示给同学们看,以及将来可能发育成幼苗的哪些部分。”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实验材料放在桌面上,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究起来。
在这次探究过程中,每个探究小组的同学都齐心协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努力解决问题。当不同组同学得出不同答案时,他们会相互讨论,联系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得出最好的结论。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既可以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更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维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学生学得更轻松,觉得生物课更有趣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也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优化实验;兴趣;学习
一、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些学生从来没有见过鼠妇,或者对鼠妇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做实验。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寻找鼠妇之能手”和“实验冠军”。同学们非常兴奋,他们四人一组,通过在校园里寻找鼠妇并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一节课后同学们汇报和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寻找鼠妇之能手”和“本次实验冠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适于鼠妇生存的环境,而且观察了鼠妇的形态结构特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主动把蚯蚓放回大自然,体现了学生有关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时,讲到心率与心脏健康关系时,很多同学表示不能理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课堂活动使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往生硬灌输的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在快乐和欢笑声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學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初中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两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各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其中甲玻璃罩内盛有清水,乙玻璃罩内盛有氢氧化钠,将两装置放在黑暗处
一昼夜后在阳光的照射下,并从各装置中引出一根玻璃管,并在另一端帮上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清水一边的气球逐渐胀大,氢氧化钠一边的气球无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们根据以上的问题,作出如下假设:清水一边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能产生氧气,气球逐渐胀大;另一盆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没有氧气产生,气球无变化。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呢?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材料,装置等,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完成验证实验,同学们分析这种现象,因为二氧化碳具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从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验证了最初的假设。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结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思索如何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种子的结构名称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也不会活跃多少。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两粒黄豆和两根黄豆芽,还给两粒玉米种子和两株玉米芽,再给每组一个放大镜。鼓励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种子的结构,看哪一组最聪明,能够快速认识种子的结构,并且上台展示给同学们看,以及将来可能发育成幼苗的哪些部分。”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实验材料放在桌面上,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究起来。
在这次探究过程中,每个探究小组的同学都齐心协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努力解决问题。当不同组同学得出不同答案时,他们会相互讨论,联系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得出最好的结论。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既可以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更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维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学生学得更轻松,觉得生物课更有趣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也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