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而初中数学的学习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方法需要有一个转变,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现状;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12-01
1.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
(1)未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目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课前预习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的观念里,老师布置预习任务是为了减轻自己第二天上课的负担,是为了让自己第二天上课容易上,而学生完成预习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在家自主预习的主动性,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造成了学生在上课时认为所学知识早会了,从而失去了对新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2)未能养好良好的复习习惯
随着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课余时间还要被家长安排上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因此,学生在课后没有复习所学知识的意向,也未能养成复习的习惯,认为课堂上的知识上完就结束了,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了解,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最多是在考试测验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粗略的浏览,因此,复习习惯的养成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因素之一。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其中在引导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预习任务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识到预习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才会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预习工作中。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预习作为最初的环节,对转变学生在课堂上所处的地位以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课前布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预习作业,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圈画出来,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着重听这部分内容,预习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后能抓住听课的重点和要点,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将原本被动地去学习变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轴对称现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在正式上课前和大家分享,将同学们收集到的轴对称图形集中到一起,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稱轴,并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将传统由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课后复习则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巩固,同时也能及时查漏补缺,发现知识掌握不足的地方,及时补救,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后复习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直观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正是大脑这种遗忘的规律才更能体现复习的重要性,课后及时的复习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课外辅导书,巩固自己理解掌握了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本子上记录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做作业以及考试过程中做错的题目,用黑色的笔抄写题目,使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和易错点,这样的错题本只属于学生自己一个人的错题本,初期,要求学生定期上交错题本,对学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后期当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就不需要监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上来的错题本的记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错题测验,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错题,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顺洪.注重引导,促进养成——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3)
[2]郑育宝.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3(8):57-58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现状;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12-01
1.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
(1)未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目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课前预习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的观念里,老师布置预习任务是为了减轻自己第二天上课的负担,是为了让自己第二天上课容易上,而学生完成预习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在家自主预习的主动性,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造成了学生在上课时认为所学知识早会了,从而失去了对新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2)未能养好良好的复习习惯
随着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课余时间还要被家长安排上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因此,学生在课后没有复习所学知识的意向,也未能养成复习的习惯,认为课堂上的知识上完就结束了,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了解,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最多是在考试测验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粗略的浏览,因此,复习习惯的养成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因素之一。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其中在引导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预习任务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识到预习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才会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预习工作中。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预习作为最初的环节,对转变学生在课堂上所处的地位以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课前布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预习作业,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圈画出来,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着重听这部分内容,预习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后能抓住听课的重点和要点,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将原本被动地去学习变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轴对称现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在正式上课前和大家分享,将同学们收集到的轴对称图形集中到一起,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稱轴,并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将传统由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课后复习则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巩固,同时也能及时查漏补缺,发现知识掌握不足的地方,及时补救,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后复习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直观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正是大脑这种遗忘的规律才更能体现复习的重要性,课后及时的复习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课外辅导书,巩固自己理解掌握了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本子上记录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做作业以及考试过程中做错的题目,用黑色的笔抄写题目,使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和易错点,这样的错题本只属于学生自己一个人的错题本,初期,要求学生定期上交错题本,对学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后期当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就不需要监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上来的错题本的记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错题测验,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错题,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顺洪.注重引导,促进养成——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3)
[2]郑育宝.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3(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