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东家吃的好,西家住房好,人往往会幻想,能“东食西宿”,将两样便宜占全,但现实总不会这么慷慨,能“二选一”,就已经很受生活眷顾了。
早期来加拿大的中国移民通常通过英文学校、教会、社区扩大交际圈,另一个今日已不多见的重要交友渠道,就是“室友”,因为我们那代技术移民刚来时手头一般比较拮据,喜欢和别人拼租。和我们家交往十多年的一家人,最初就是我们的朋友张越夫妇在渥太华大学边高档公寓里的室友。当时30出头,男的是湖南人,叫周坚强,女的叫周捷,山东人,他们在中国、在加拿大都是大学校友,最初落地温哥华,后转到渥太华双双念研究生。专业似乎是给他们日后带来好运的直接因素,周坚强学的是环境工程,确切说是水处理;周捷是计算机应用。在加拿大这个重视环保的国家,水务之类工作不论政府部门或企业单位,都是前途光明,至于IT专业,是当时第一热门专业。
但渥太华毕竟只是个在加拿大排名第十二的小城市,是政治中心,技术专业机会不多,他们毕业后一时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工。但打定主意非专业工作不做,便往地处内陆的草原省份阿尔伯特投简历。阿省是石油省份,计算机、电力、石油等方面的工作很容易找。周捷很快先在阿尔伯特省会——埃德蒙顿找到一份政府部门的计算机专业工,起薪很高,有完整福利,就这一项,两人未来的生活就可确保小康有余,因此他们便和我们告别搬过去,不久周坚强也找到一份政府工。头脑活络的他后来又跳槽去了一家半政府性质的单位,福利待遇更好,没几年还升上部门经理,打破了当地公司认为华裔擅长技术性工作,印度裔更适合管理性工作的成见。
自渥太华别后,我们差不多10年没见面,其间断断续续通话、发邮件联系,得知他们2009年添了个孩子,在事业上发展顺利,周捷一直在政府电力部门,年薪已经升到15万,各方面待遇比周坚强还好。据说在埃德蒙顿,30万加元可以买下一幢小一点的独立屋而有余,他们已买了好几幢房子用来出租。听起来,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舒适悠闲。
去年正上班时,接到周坚强手机来电,说要来我们这里玩,他算故地重游,主要是陪女儿、岳父母和另一个朋友家人来看看。周坚强来温哥华后,一行八人还特意来我家拜访。正是饭点,我请他们随便吃点,他们本来客气一番,看到我做的包子、寿司和一些南方菜,顿时情绪高涨,说话声音也高起来。他们两家两个土生土长的四岁女孩,一人吃了3个大肉包,乐得眉开眼笑,大人们对包子也特别捧场,几盘端上来,没多大工夫就全被消灭。其实东西也许并没那么好吃,恐怕他们那里买中国食物不方便,难得见到家乡饭菜,尤其是久违的包子,才那般激动吧。
近10年未谋面,我最关心的是各人在对方眼里变化和衰老程度。记得刚来时在一家日本公司上班,有个中国同事感慨加拿大移民生活艰辛说在加拿大过一年,衰老速度相当于在国内待5年。周坚强看似变化不大,比实际年龄轻得多。但周捷明显衰老很多,头上不知何时冒出许多白发。
闲聊中得知,看似事业成功的他们,其实也有不少烦恼。虽然事业顺利,收入丰厚,但阿尔伯特省生活环境和温哥华无法相提并论,比渥太华也差很远,冬天长、气候暴冷暴热,因为气候干燥,孩子总流鼻血,有时大人也流。他们一直想搬到温哥华来,可实在又舍不得那边的高收入。生活档次这东西,上去不容易,上去了再降下来就更不好受,加之他们孩子小,不得不多为孩子考虑。
他们面临两难选择:是放弃舒适生活环境,多挣几个钱呢?还是搬来舒适的环境降低消费水准?这样的选择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注定是艰难的,思前想后,他们最终决定攥住手中已有的,在埃德蒙顿再奋斗几年,以后再搬来大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创造。
早期来加拿大的中国移民通常通过英文学校、教会、社区扩大交际圈,另一个今日已不多见的重要交友渠道,就是“室友”,因为我们那代技术移民刚来时手头一般比较拮据,喜欢和别人拼租。和我们家交往十多年的一家人,最初就是我们的朋友张越夫妇在渥太华大学边高档公寓里的室友。当时30出头,男的是湖南人,叫周坚强,女的叫周捷,山东人,他们在中国、在加拿大都是大学校友,最初落地温哥华,后转到渥太华双双念研究生。专业似乎是给他们日后带来好运的直接因素,周坚强学的是环境工程,确切说是水处理;周捷是计算机应用。在加拿大这个重视环保的国家,水务之类工作不论政府部门或企业单位,都是前途光明,至于IT专业,是当时第一热门专业。
但渥太华毕竟只是个在加拿大排名第十二的小城市,是政治中心,技术专业机会不多,他们毕业后一时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工。但打定主意非专业工作不做,便往地处内陆的草原省份阿尔伯特投简历。阿省是石油省份,计算机、电力、石油等方面的工作很容易找。周捷很快先在阿尔伯特省会——埃德蒙顿找到一份政府部门的计算机专业工,起薪很高,有完整福利,就这一项,两人未来的生活就可确保小康有余,因此他们便和我们告别搬过去,不久周坚强也找到一份政府工。头脑活络的他后来又跳槽去了一家半政府性质的单位,福利待遇更好,没几年还升上部门经理,打破了当地公司认为华裔擅长技术性工作,印度裔更适合管理性工作的成见。
自渥太华别后,我们差不多10年没见面,其间断断续续通话、发邮件联系,得知他们2009年添了个孩子,在事业上发展顺利,周捷一直在政府电力部门,年薪已经升到15万,各方面待遇比周坚强还好。据说在埃德蒙顿,30万加元可以买下一幢小一点的独立屋而有余,他们已买了好几幢房子用来出租。听起来,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舒适悠闲。
去年正上班时,接到周坚强手机来电,说要来我们这里玩,他算故地重游,主要是陪女儿、岳父母和另一个朋友家人来看看。周坚强来温哥华后,一行八人还特意来我家拜访。正是饭点,我请他们随便吃点,他们本来客气一番,看到我做的包子、寿司和一些南方菜,顿时情绪高涨,说话声音也高起来。他们两家两个土生土长的四岁女孩,一人吃了3个大肉包,乐得眉开眼笑,大人们对包子也特别捧场,几盘端上来,没多大工夫就全被消灭。其实东西也许并没那么好吃,恐怕他们那里买中国食物不方便,难得见到家乡饭菜,尤其是久违的包子,才那般激动吧。
近10年未谋面,我最关心的是各人在对方眼里变化和衰老程度。记得刚来时在一家日本公司上班,有个中国同事感慨加拿大移民生活艰辛说在加拿大过一年,衰老速度相当于在国内待5年。周坚强看似变化不大,比实际年龄轻得多。但周捷明显衰老很多,头上不知何时冒出许多白发。
闲聊中得知,看似事业成功的他们,其实也有不少烦恼。虽然事业顺利,收入丰厚,但阿尔伯特省生活环境和温哥华无法相提并论,比渥太华也差很远,冬天长、气候暴冷暴热,因为气候干燥,孩子总流鼻血,有时大人也流。他们一直想搬到温哥华来,可实在又舍不得那边的高收入。生活档次这东西,上去不容易,上去了再降下来就更不好受,加之他们孩子小,不得不多为孩子考虑。
他们面临两难选择:是放弃舒适生活环境,多挣几个钱呢?还是搬来舒适的环境降低消费水准?这样的选择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注定是艰难的,思前想后,他们最终决定攥住手中已有的,在埃德蒙顿再奋斗几年,以后再搬来大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