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没有第一时间爆发。
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块电池,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并没有第一时间爆发。
为什么?
科技并不直接等于生产力。
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曾指出,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条“死亡之谷”。指的是基础研究成果和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沟谷,新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跨越这条沟谷,就无法走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美国从立国至今,仅用20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超级强国,并保持长盛不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社会充满着创新的活力和合力,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以上。
而据国内的权威报道,我国“从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90%的科研成果死掉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美国科技创新的经验中寻求一些启示。
【他山之石】
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为创新跨越营造环境
美国联邦政府中小企业管理局(SBA)遍及各个州市,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培训咨询、承包联邦商务、维护企业法权等方面的服务,其中又以财务管理服务最为有力。
联邦政府安排专项风险资金给SBA,对运营需要足够现金流而又难于直接得到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可提供贷款额70%—80%的担保,还可以向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低利率的借款。
在美国政府部门中,11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预算安排到这些部门的经费,必须拿出2%用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
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推动创造、发现和发明,推进基础研究产业化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每年有300多家中小企业能得到NSF的支持。此外,联邦政府还出资资助一些非盈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课程培训、咨询服务等,帮助企业获得市场信息,取得政府的合同。在政府引导和服务下,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美国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美50%的GDP。
大学的实用性科学研究为创新跨越夯实基础
硅谷作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摇篮,聚集了3000多家高科技公司,创造了2000多亿美元的GDP。
硅谷有四个特别之处:一是大学研究与产业的结合紧密,二是半导体、国防工业的带动在初期十分明显,三是强烈的创业冒险精神激活创新行动,四是风险投资活跃为创新提供了支持。
其中第一点堪称硅谷成功的关键。这里有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圣何塞大学。硅谷的第一家公司——惠普公司,就是60年前两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教授的支持下创办的,象雅虎、谷歌、苹果等企业,都是从大学研究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大公司的。
在过去的20年里,从大学转移出去的技术成果增长了4倍,由此而新增公司5倍。
究其原因,关键是美国大学技术转让建立在高度实用的科学研究之上。企业参与选择大学的科研项目,有的科研项目在立项选题之初,就有公司或企业出资资助,企业家或工程技术人员驻校一起参与研究,使得研究成果转化周期短、成功率高。
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创新跨越搭建平台
在硅谷,有2000多家企业都是由科技创新成果或相关技术转化而来,许多已经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如惠普公司仅靠530美元起步,在租借的车库里从事音频信号发生器的研究开发。
惠普公司的灵魂就是创新,每年销售收入的2/3来自于当年的新产品开发,公司每年拿出收入的3%(约36亿美元)用于研发,一个核心实验室重点进行五年以上的公司发展战略性研究,另外四个实验室则针对业务领域进行中短期发展研究。公司平均每天有15个左右专利产生,现在有3—4万个专利可以使用,这就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动力。
在美国,企业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69.4%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布在各类企业, 他们流动快,“跳槽”是常有的事,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和环境。
【启示】
以市场化理念为先导,推动政产学研结合
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科研院校集聚着大量的人才和设备,承担着主要的研发任务。
为避免加剧“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矛盾,必须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结合机制。
要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市场四位一体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搭建起科研院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目前,各级政府都有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应较大比例地用于创新创业的引导,如设立种子资金、创新基金、创投基金、担保资金、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等。
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有条件的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抢占产业链高端。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要积极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建立与科研院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以建设创新型园区为载体,实现创新资源最优化
要以创新型园区为载体,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园区整体开发。政府做好规划控制,由企业或开发商进行整体一级开发和部分二级开发。
二是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要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与支柱产业关联度大的种子技术、种子项目,精心培育,促其成长。
三是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加强政府、银行、企業的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机构。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的要求,完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创新转化体系,鼓励和支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成为相关领域标准的制定者。
以打造人才高地为突破,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
美国联邦政府优厚的移民政策和社会环境,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每年流向美国的达10万人。
要坚持一靠培养、二靠引进的办法,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作为内陆和西部地区,我们必须用更加宽松、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更为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同时还要建立一批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基地等平台,让高素质的人才都有干事的舞台。
要倡导“柔性”引才,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
要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
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块电池,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并没有第一时间爆发。
为什么?
科技并不直接等于生产力。
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曾指出,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条“死亡之谷”。指的是基础研究成果和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沟谷,新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跨越这条沟谷,就无法走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美国从立国至今,仅用20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超级强国,并保持长盛不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社会充满着创新的活力和合力,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以上。
而据国内的权威报道,我国“从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90%的科研成果死掉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美国科技创新的经验中寻求一些启示。
【他山之石】
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为创新跨越营造环境
美国联邦政府中小企业管理局(SBA)遍及各个州市,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培训咨询、承包联邦商务、维护企业法权等方面的服务,其中又以财务管理服务最为有力。
联邦政府安排专项风险资金给SBA,对运营需要足够现金流而又难于直接得到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可提供贷款额70%—80%的担保,还可以向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低利率的借款。
在美国政府部门中,11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预算安排到这些部门的经费,必须拿出2%用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
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推动创造、发现和发明,推进基础研究产业化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每年有300多家中小企业能得到NSF的支持。此外,联邦政府还出资资助一些非盈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课程培训、咨询服务等,帮助企业获得市场信息,取得政府的合同。在政府引导和服务下,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美国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美50%的GDP。
大学的实用性科学研究为创新跨越夯实基础
硅谷作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摇篮,聚集了3000多家高科技公司,创造了2000多亿美元的GDP。
硅谷有四个特别之处:一是大学研究与产业的结合紧密,二是半导体、国防工业的带动在初期十分明显,三是强烈的创业冒险精神激活创新行动,四是风险投资活跃为创新提供了支持。
其中第一点堪称硅谷成功的关键。这里有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圣何塞大学。硅谷的第一家公司——惠普公司,就是60年前两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教授的支持下创办的,象雅虎、谷歌、苹果等企业,都是从大学研究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大公司的。
在过去的20年里,从大学转移出去的技术成果增长了4倍,由此而新增公司5倍。
究其原因,关键是美国大学技术转让建立在高度实用的科学研究之上。企业参与选择大学的科研项目,有的科研项目在立项选题之初,就有公司或企业出资资助,企业家或工程技术人员驻校一起参与研究,使得研究成果转化周期短、成功率高。
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创新跨越搭建平台
在硅谷,有2000多家企业都是由科技创新成果或相关技术转化而来,许多已经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如惠普公司仅靠530美元起步,在租借的车库里从事音频信号发生器的研究开发。
惠普公司的灵魂就是创新,每年销售收入的2/3来自于当年的新产品开发,公司每年拿出收入的3%(约36亿美元)用于研发,一个核心实验室重点进行五年以上的公司发展战略性研究,另外四个实验室则针对业务领域进行中短期发展研究。公司平均每天有15个左右专利产生,现在有3—4万个专利可以使用,这就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动力。
在美国,企业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69.4%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布在各类企业, 他们流动快,“跳槽”是常有的事,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和环境。
【启示】
以市场化理念为先导,推动政产学研结合
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科研院校集聚着大量的人才和设备,承担着主要的研发任务。
为避免加剧“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矛盾,必须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结合机制。
要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市场四位一体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搭建起科研院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目前,各级政府都有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应较大比例地用于创新创业的引导,如设立种子资金、创新基金、创投基金、担保资金、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等。
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有条件的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抢占产业链高端。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要积极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建立与科研院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以建设创新型园区为载体,实现创新资源最优化
要以创新型园区为载体,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园区整体开发。政府做好规划控制,由企业或开发商进行整体一级开发和部分二级开发。
二是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要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与支柱产业关联度大的种子技术、种子项目,精心培育,促其成长。
三是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加强政府、银行、企業的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机构。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的要求,完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创新转化体系,鼓励和支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成为相关领域标准的制定者。
以打造人才高地为突破,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
美国联邦政府优厚的移民政策和社会环境,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每年流向美国的达10万人。
要坚持一靠培养、二靠引进的办法,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作为内陆和西部地区,我们必须用更加宽松、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更为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同时还要建立一批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基地等平台,让高素质的人才都有干事的舞台。
要倡导“柔性”引才,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
要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