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医肿瘤;邪正变化;临证攻补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23-02
任何一种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必然与之抗争,以祛除疾病和维护健康。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也取决于正邪的斗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强盛,邪不能入侵,肿瘤不会发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正气虚弱时,邪气入侵,肿瘤则可趁虚而生[1]。邪正斗争结果是直接影响着肿瘤形成与发展。
1正邪与肿瘤发生
正气是对人体生命物质基础即气血津精与人体正常机能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自我调节、抗病祛邪、康复自愈等)的高度概括。气、血、津、精的充沛,脏腑功能正常,如脾之升清胃之降浊,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肾之生化等等是“正气存内”的重要反应。正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肿瘤患者气、血、津、精强弱同时决定其愈后转归。肿瘤患者一定要认清气、血、津、精强弱及脏腑功能正常与否,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之生成,乃因正气不足,邪气踞之,“积之成也”。邪气,泛指多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厉气、外伤、虫兽伤、寄生虫、痰饮、瘀血、结石等均属中医邪气的范畴,可促使疾病发生、发展。肿瘤之发病不外正虚与邪侵,肿瘤发生后本身就是邪,破坏性生长;而肿瘤的相关西医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也是对机体的损害,手术如同“外伤”,化疗、放疗如同“疠气”。肿瘤邪之特点如《灵枢·百病始生》云:“……虚邪之中人,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这与现代医学认识有部分相近。
因此,肿瘤患者正气如前所述指人体的物质基础与正常的功能,而邪气就包括肿瘤本身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明确肿瘤是邪,化疗、放疗亦属邪气,正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肿瘤发生与发展取决于邪正斗争,才能进一步指导临床。
2正邪斗争与肿瘤发展
肿瘤早期及癌前病变时期,正气虚弱的表现往往是轻微的,并且邪气表现也不十分显著。随着邪气聚集,正气虽虚但不严重,正邪交争变得剧烈,肿瘤逐步发展,并且出现众多的症状、体征,从临床症候而言,常以邪盛为主。肿瘤继续发展,病邪深入愈烈而正气更为衰弱,这时不但有邪盛的症候,正虚也很突出,表现为正虚邪盛。病邪再进一步深入,正气极度虚弱,而此时,邪盛的征侯已不可见,病势急迫,往往已属现代医学的晚期。因此,据肿瘤发展与正邪斗争的关系,可分几个阶段:肿瘤早期及癌前病变是轻微正虚,继之发展到邪盛为主,邪实与正虚共存,再至正虚邪实,最后为正气极度虚弱。然而,对于放疗、化疗之邪要正确认识,明确其邪之性质,明辨其损害人体气血津精的程度与性质。分清不同的阶段,明确正邪的强弱进行辨证,认清脏腑功能尤重脏腑虚实。虚是抓住气、血、津、精之不足及脏腑功能失调,顺应四时不济,实是抓住“肿瘤”邪毒之气滞、血瘀、痰湿、药毒(化疗药)、热毒(包括放射线)及机体升降浮沉失制等[2]。
3扶正祛邪与肿瘤辨治
肿瘤治疗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是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有突出的临床特点,有预后可测,以突出的临床特点作为诊断依据,确定病名。证是疾病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势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概括。辨证施治是中医肿瘤治疗的基本法则。“有是证,用是方”,抓住了辨证就抓住了疾病治疗中主要矛盾。扶正包括补气、补血、生津、填精等,据虚而选择,这在肿瘤治疗中使用并不难;肿瘤群体中,有无瘤可寻者,扶正就在于调,调脏腑之升降,四时之平和,使邪不留,从而使瘤不发[3]。祛邪针对气滞、血瘀、痰湿、药毒(化疗药)、热毒等给予相应的治则,同时勿忘调理四时之气。有瘤时扶正与祛邪孰轻孰重,轻微正虚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邪实与正虚共存以扶正与祛邪并重,正虚邪实,扶正勿忘祛邪,正气极度虚弱只予扶正固脱。扶正不是一谓的用人参、黄芪、当归、阿胶等等,而应是注重脏腑的生理,调节其升降属性,润燥喜恶,性味体用,随四运之气,顺应天时。祛邪也不是一味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等清热解毒,而是要在掌握“抗癌”类药的功效、药性的基础上相应配伍运用,气滞应以理气药为主,血瘀以祛瘀活血药为主,痰湿以化痰除湿药为主,药毒(化疗药)以固护排毒为主、热毒以清热解毒药为主,注意邪之孰轻孰重,随证用药,辨病用药,脏腑归经用药,三焦用药,表里先后用药等相互参照,避免一方一药而治诸病。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一般带病来诊治,防治时间长,临证理清治疗思路,弄清正邪斗争与肿瘤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使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周计春,邢风举,颜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癌毒五法及辨病应用经验[J].中华中医药,2014,29(3):1-3.
[2]唐武军,王笑民,郁仁存.治疗肿瘤“内虚学说”初探[J].北京中医药,2011,30(3):186-188.
[3]刘瑞,花宝金,侯炜.从气机升降学说论肿瘤病机[J].中医杂志,2014,55(7):1-4. 18382284625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23-02
任何一种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必然与之抗争,以祛除疾病和维护健康。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也取决于正邪的斗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强盛,邪不能入侵,肿瘤不会发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正气虚弱时,邪气入侵,肿瘤则可趁虚而生[1]。邪正斗争结果是直接影响着肿瘤形成与发展。
1正邪与肿瘤发生
正气是对人体生命物质基础即气血津精与人体正常机能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自我调节、抗病祛邪、康复自愈等)的高度概括。气、血、津、精的充沛,脏腑功能正常,如脾之升清胃之降浊,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肾之生化等等是“正气存内”的重要反应。正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肿瘤患者气、血、津、精强弱同时决定其愈后转归。肿瘤患者一定要认清气、血、津、精强弱及脏腑功能正常与否,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之生成,乃因正气不足,邪气踞之,“积之成也”。邪气,泛指多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厉气、外伤、虫兽伤、寄生虫、痰饮、瘀血、结石等均属中医邪气的范畴,可促使疾病发生、发展。肿瘤之发病不外正虚与邪侵,肿瘤发生后本身就是邪,破坏性生长;而肿瘤的相关西医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也是对机体的损害,手术如同“外伤”,化疗、放疗如同“疠气”。肿瘤邪之特点如《灵枢·百病始生》云:“……虚邪之中人,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这与现代医学认识有部分相近。
因此,肿瘤患者正气如前所述指人体的物质基础与正常的功能,而邪气就包括肿瘤本身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明确肿瘤是邪,化疗、放疗亦属邪气,正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肿瘤发生与发展取决于邪正斗争,才能进一步指导临床。
2正邪斗争与肿瘤发展
肿瘤早期及癌前病变时期,正气虚弱的表现往往是轻微的,并且邪气表现也不十分显著。随着邪气聚集,正气虽虚但不严重,正邪交争变得剧烈,肿瘤逐步发展,并且出现众多的症状、体征,从临床症候而言,常以邪盛为主。肿瘤继续发展,病邪深入愈烈而正气更为衰弱,这时不但有邪盛的症候,正虚也很突出,表现为正虚邪盛。病邪再进一步深入,正气极度虚弱,而此时,邪盛的征侯已不可见,病势急迫,往往已属现代医学的晚期。因此,据肿瘤发展与正邪斗争的关系,可分几个阶段:肿瘤早期及癌前病变是轻微正虚,继之发展到邪盛为主,邪实与正虚共存,再至正虚邪实,最后为正气极度虚弱。然而,对于放疗、化疗之邪要正确认识,明确其邪之性质,明辨其损害人体气血津精的程度与性质。分清不同的阶段,明确正邪的强弱进行辨证,认清脏腑功能尤重脏腑虚实。虚是抓住气、血、津、精之不足及脏腑功能失调,顺应四时不济,实是抓住“肿瘤”邪毒之气滞、血瘀、痰湿、药毒(化疗药)、热毒(包括放射线)及机体升降浮沉失制等[2]。
3扶正祛邪与肿瘤辨治
肿瘤治疗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是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有突出的临床特点,有预后可测,以突出的临床特点作为诊断依据,确定病名。证是疾病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势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概括。辨证施治是中医肿瘤治疗的基本法则。“有是证,用是方”,抓住了辨证就抓住了疾病治疗中主要矛盾。扶正包括补气、补血、生津、填精等,据虚而选择,这在肿瘤治疗中使用并不难;肿瘤群体中,有无瘤可寻者,扶正就在于调,调脏腑之升降,四时之平和,使邪不留,从而使瘤不发[3]。祛邪针对气滞、血瘀、痰湿、药毒(化疗药)、热毒等给予相应的治则,同时勿忘调理四时之气。有瘤时扶正与祛邪孰轻孰重,轻微正虚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邪实与正虚共存以扶正与祛邪并重,正虚邪实,扶正勿忘祛邪,正气极度虚弱只予扶正固脱。扶正不是一谓的用人参、黄芪、当归、阿胶等等,而应是注重脏腑的生理,调节其升降属性,润燥喜恶,性味体用,随四运之气,顺应天时。祛邪也不是一味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等清热解毒,而是要在掌握“抗癌”类药的功效、药性的基础上相应配伍运用,气滞应以理气药为主,血瘀以祛瘀活血药为主,痰湿以化痰除湿药为主,药毒(化疗药)以固护排毒为主、热毒以清热解毒药为主,注意邪之孰轻孰重,随证用药,辨病用药,脏腑归经用药,三焦用药,表里先后用药等相互参照,避免一方一药而治诸病。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一般带病来诊治,防治时间长,临证理清治疗思路,弄清正邪斗争与肿瘤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使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周计春,邢风举,颜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癌毒五法及辨病应用经验[J].中华中医药,2014,29(3):1-3.
[2]唐武军,王笑民,郁仁存.治疗肿瘤“内虚学说”初探[J].北京中医药,2011,30(3):186-188.
[3]刘瑞,花宝金,侯炜.从气机升降学说论肿瘤病机[J].中医杂志,2014,55(7):1-4. 18382284625
(收稿日期: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