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可塑性极强,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他们受益终身。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家长共同营造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环境,采用正确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一、对幼儿发展做出合理设定
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幼儿发展合理期望的设定,进行科学教育。比如,进行小班行为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尊敬长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等。到了中班的时候,应该在小班基础上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到了大班,要教育幼儿形成初步的行为方式,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等习惯以及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品质。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就开始渗透。
二、创设幼儿反复练习的游戏情境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仅仅通过说教就能形成的,幼儿园要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使幼儿辨别是非;教师要通过区域游戏让幼儿良好的行为获得正面強化训练而使其固定下来,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例如,如果幼儿在区域游戏前没有把鞋子摆整齐,或者在游戏结束时没有将玩具放回原位,那么教师就应该让幼儿进行多次练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的时候,幼儿本身的思维能力也会有一定提高,接受能力也会更强。
三、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幼儿的一些习惯和行为,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观察和模仿而慢慢形成的,所以家长以及教师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转变成为幼儿处事的方式。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是幼儿学习的典范,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会给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是家长和教师需要幼儿做到什么,那么自己首先便必须做到,这样幼儿才会愿意模拟和学习,在无形中将教师和父母当作了榜样。
四、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
幼儿非常重视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应该满足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例如,在区域游戏“家里来客人要说‘请’”中,幼儿到别人“家”里作客,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说:“你好,请进!”然后端上茶请客人喝,幼儿就端起杯子喝着茶水,说“谢谢”。在互动中学习礼貌用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所表演的生活情节逼真。在总结游戏的时候,我对幼儿说:“你们做得很好,对客人热情,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递茶水招呼客人,是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教师的话,他们很高兴,满足了喜欢被表扬的心理,进而接受了礼貌用语的学习。
五、引导与激励融合,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对幼儿进行教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具有了行为方式后,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强化,从而使好的行为表现变成自我需要的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而且也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待人诚恳、落落大方。幼儿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了自我管理、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及合作,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大有助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是其行为习惯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幼儿教师要为其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营造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环境,让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传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培养[J].新校园·理论版,2011(10).
[2]李琦.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2).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一、对幼儿发展做出合理设定
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幼儿发展合理期望的设定,进行科学教育。比如,进行小班行为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尊敬长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等。到了中班的时候,应该在小班基础上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到了大班,要教育幼儿形成初步的行为方式,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等习惯以及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品质。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就开始渗透。
二、创设幼儿反复练习的游戏情境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仅仅通过说教就能形成的,幼儿园要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使幼儿辨别是非;教师要通过区域游戏让幼儿良好的行为获得正面強化训练而使其固定下来,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例如,如果幼儿在区域游戏前没有把鞋子摆整齐,或者在游戏结束时没有将玩具放回原位,那么教师就应该让幼儿进行多次练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的时候,幼儿本身的思维能力也会有一定提高,接受能力也会更强。
三、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幼儿的一些习惯和行为,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观察和模仿而慢慢形成的,所以家长以及教师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转变成为幼儿处事的方式。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是幼儿学习的典范,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会给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是家长和教师需要幼儿做到什么,那么自己首先便必须做到,这样幼儿才会愿意模拟和学习,在无形中将教师和父母当作了榜样。
四、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
幼儿非常重视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应该满足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例如,在区域游戏“家里来客人要说‘请’”中,幼儿到别人“家”里作客,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说:“你好,请进!”然后端上茶请客人喝,幼儿就端起杯子喝着茶水,说“谢谢”。在互动中学习礼貌用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所表演的生活情节逼真。在总结游戏的时候,我对幼儿说:“你们做得很好,对客人热情,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递茶水招呼客人,是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教师的话,他们很高兴,满足了喜欢被表扬的心理,进而接受了礼貌用语的学习。
五、引导与激励融合,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对幼儿进行教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具有了行为方式后,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强化,从而使好的行为表现变成自我需要的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而且也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待人诚恳、落落大方。幼儿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了自我管理、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及合作,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大有助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是其行为习惯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幼儿教师要为其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营造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环境,让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传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培养[J].新校园·理论版,2011(10).
[2]李琦.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