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需要探究的事物,学会科学地探索和观察事物,能根据需求改进和创新事物,能交流探索出来的学习成果。运用这样的方法,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在课后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项核心素养。小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这四项核心素养。
一、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问题
在课外探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好奇心。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应用。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思考如果把文具分类。很多学生认为,文具中哪有什么科学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本,或请教他们。学生经过思考,把文具分成四大类:笔类,这是用来书写的工具;橡皮类,它包含涂改液等,这是用来擦掉书写字迹的工具;测量类,它包含各种尺子等……经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意识到了在生活中,学生要学会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此时,学生便会建立科学观念与应用这样的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事物,让学生产生学习好奇心理
当学生具备了科学观念与应用的思维以后,必须拥有观察、分析、归纳、整合的能力,否则学生将缺少科学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到事物以后,能够产生好奇心,然后科学地观察事物。比如很多学生看到一支笔以后,不知道一支笔有什么可以探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尽情地发散,去探索一支笔中有什么科学的事物。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几何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散、联想、思考,找出一支笔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比如学生能够发现,铅笔多半是多面体,此时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把铅笔做成多面柱体,而不是圆柱体?当学生产生困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个简单的多面柱体与圆柱体进行对比,把它们放到笔盒内或笔盒外,对笔会是什么结构。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如果把铅笔做成圆柱体,它常常会在桌上到处滚动,甚至摔下桌。而做成多面柱体,则可以平稳地放到桌面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好奇心,能够充分的探究事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优化问题解决方法
当学生具备了探究能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需求改进事物,让学生能够把学到过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以学生了解了铅笔的构造就是在木质的柱体中嵌入铅芯,然后在木质的柱体外刷上一层漆,用漆印上说明文字以后,学生意识到,真正用来写字的,是里面的铅芯,木质的柱体只是帮助人们写字的一个载体。此时学生发现,当人们用铅笔,用得只剩一截以后,实际上铅芯还能用,可是木质的柱体已经太短,人们难在握住这样的铅笔了,这该怎么办?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改造笔头。学生经过思考,决定找一根废弃的木头,将它削成与铅笔粗细几乎一致的多面圆柱体。然后用透明胶布把它绑起来;学生还发现,有些笔虽然铅芯用完了,但是铅笔上的橡皮头还能用,于是学生把橡皮头也用透明胶绑在木质多面柱体的另一端。这样,多面柱体的一端为铅笔头、另一端则是橡皮。它的外观与一支新铅笔颇为相似了。学生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优化生活,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比如在生活中能减少生活的成本,实现绿色环保等。学生在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他們提高科学态度与责任感这项核心素养。
四、鼓励学生积极的交流学习,让学生自主拓宽视野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多与他们交流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自己学到的科学思想、自己实践的成果等,然后得到他人的建议和帮助,改进自己的不足。比如当学生把自己改进的铅笔发表到群里以后,另一名学生表示,学生改进的铅笔根本不能使用。因为透明胶是软的,它的强度不足。学生拿着这样的铅笔写字,铅笔一定会从透明胶绑接之处拆掉。这一名学生刚开始不信,自己实验后,发现自己改进的方案果然不实用。在得到另一名学生给出的启示以后,学生意识到,必须要让绑接的强度较大,在握铅笔时,绑接处才不会折断。经过改进,这一名学生决定应用铁丝来绑接。铁丝的强度够高,经过实践,这样绑接的铅笔便可以使用了。当这一名学生再次在群中发表自己的实践成果时,又有一名学生表示,为什么不直接应用废旧的圆珠笔套在废弃的铅笔上?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铜笔杆的长度变长,只要找到粗细合适的废圆珠笔,便能直接把圆珠笔套在铅笔杆上,这样改进的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了如果要实验创新,一是要自己完成创新后,自己亲自测验实验效果。二是要考虑实验方案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与交流的核心素养。
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需要探究的事物,学会科学地探索和观察事物,能根据需求改进和创新事物,能够交流探索出来的学习成果,应用这样的方法,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项核心素养。小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这四项核心素养。
一、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问题
在课外探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好奇心。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应用。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思考如果把文具分类。很多学生认为,文具中哪有什么科学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本,或请教他们。学生经过思考,把文具分成四大类:笔类,这是用来书写的工具;橡皮类,它包含涂改液等,这是用来擦掉书写字迹的工具;测量类,它包含各种尺子等……经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意识到了在生活中,学生要学会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此时,学生便会建立科学观念与应用这样的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事物,让学生产生学习好奇心理
当学生具备了科学观念与应用的思维以后,必须拥有观察、分析、归纳、整合的能力,否则学生将缺少科学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到事物以后,能够产生好奇心,然后科学地观察事物。比如很多学生看到一支笔以后,不知道一支笔有什么可以探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尽情地发散,去探索一支笔中有什么科学的事物。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几何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散、联想、思考,找出一支笔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比如学生能够发现,铅笔多半是多面体,此时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把铅笔做成多面柱体,而不是圆柱体?当学生产生困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个简单的多面柱体与圆柱体进行对比,把它们放到笔盒内或笔盒外,对笔会是什么结构。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如果把铅笔做成圆柱体,它常常会在桌上到处滚动,甚至摔下桌。而做成多面柱体,则可以平稳地放到桌面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好奇心,能够充分的探究事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优化问题解决方法
当学生具备了探究能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需求改进事物,让学生能够把学到过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以学生了解了铅笔的构造就是在木质的柱体中嵌入铅芯,然后在木质的柱体外刷上一层漆,用漆印上说明文字以后,学生意识到,真正用来写字的,是里面的铅芯,木质的柱体只是帮助人们写字的一个载体。此时学生发现,当人们用铅笔,用得只剩一截以后,实际上铅芯还能用,可是木质的柱体已经太短,人们难在握住这样的铅笔了,这该怎么办?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改造笔头。学生经过思考,决定找一根废弃的木头,将它削成与铅笔粗细几乎一致的多面圆柱体。然后用透明胶布把它绑起来;学生还发现,有些笔虽然铅芯用完了,但是铅笔上的橡皮头还能用,于是学生把橡皮头也用透明胶绑在木质多面柱体的另一端。这样,多面柱体的一端为铅笔头、另一端则是橡皮。它的外观与一支新铅笔颇为相似了。学生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优化生活,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比如在生活中能减少生活的成本,实现绿色环保等。学生在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他們提高科学态度与责任感这项核心素养。
四、鼓励学生积极的交流学习,让学生自主拓宽视野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多与他们交流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自己学到的科学思想、自己实践的成果等,然后得到他人的建议和帮助,改进自己的不足。比如当学生把自己改进的铅笔发表到群里以后,另一名学生表示,学生改进的铅笔根本不能使用。因为透明胶是软的,它的强度不足。学生拿着这样的铅笔写字,铅笔一定会从透明胶绑接之处拆掉。这一名学生刚开始不信,自己实验后,发现自己改进的方案果然不实用。在得到另一名学生给出的启示以后,学生意识到,必须要让绑接的强度较大,在握铅笔时,绑接处才不会折断。经过改进,这一名学生决定应用铁丝来绑接。铁丝的强度够高,经过实践,这样绑接的铅笔便可以使用了。当这一名学生再次在群中发表自己的实践成果时,又有一名学生表示,为什么不直接应用废旧的圆珠笔套在废弃的铅笔上?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铜笔杆的长度变长,只要找到粗细合适的废圆珠笔,便能直接把圆珠笔套在铅笔杆上,这样改进的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了如果要实验创新,一是要自己完成创新后,自己亲自测验实验效果。二是要考虑实验方案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与交流的核心素养。
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需要探究的事物,学会科学地探索和观察事物,能根据需求改进和创新事物,能够交流探索出来的学习成果,应用这样的方法,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长汀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