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意渐浓,秋天的风吹醒了沉睡的乡情。秋天,我开始想念故乡。故乡,这座南方四季花开的小城,我竟偏爱那个海腥味的小镇。那是我最初的故里。
  故乡的秋天与花事无关,没有秋花斑斓,没有秋叶飘飘,也没有一切的唯美画面。小鸟赶着筑巢,小河忙着奔向大海,农人忙着灌溉,渔民忙着收网。他们都在忙着,仿佛一年四季都在忙碌中度过。
  对海的情愫,已经深入到骨子里,我的血液里带着大海的广阔与深邃,那是我有海的故乡给予我的。
  小时候坐在海边,看着赶海的乡人挑着一担一担的海蛎,快步小跑地往家里走。那时候不懂生活是那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而故乡的秋天是他们包裹的头巾,拉到上半身的雨鞋,瑟瑟的海风,还有奔波于生计的脚步。
  挖海蛎的妇人,在秋天的半夜,已经拿起小板凳和工具开始她们的工作。这个靠海的小镇,挖海蛎成了大多数妇女养家糊口,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的事情,有的甚至没有离开过这个海腥味的小镇。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要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就在这里挖海蛎。长大后,我回到故乡偶遇小学同学在街角挖海蛎,彼此寒暄,匆匆道别,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彼此尊重,彼此祝福就好。人生有几次的分水岭,我们总是在谆谆教诲的道理中成长,最终回过头来,是会明白当时父母的用心良苦和理想愿望,然后慈悲感恩的继续前行。
  秋天,故乡的小河,带着母亲半曲着浣洗的身影,和每家每户挂在门前还在滴水的渔具等生活景象,涓涓溪流融入大海的怀抱,翻滚,奔流不息。
  如今,这条河孤独地留在一座桥下面,干枯得喘不过气来,小镇嬉闹的生活气息也随着河流远走。我曾多次从它旁边经过,破乱不堪,那些美好的儿时的小河永远留在记忆里。
  而那秋天最美的,应该是父亲脸上的笑,褶皱的脸上,刻满岁月的沧桑,然而我们的日子总是快乐的。
  父亲告诉我们他的理想。镇上邮局上班的姑娘每天从我们家门口经过,她过着朝九晚五,平淡稳定的日子,父亲说,好好读书,希望以后你们的日子也是那样的。我是没有完成父亲理想的孩子,未完成的理想也许含苞待放,也许被秋风吹走。我知道,不管什么样的路,父亲从不责怪我们。
  他永远像秋天的太阳一樣,温暖而不炽烈。
  故乡的秋,我在梦中看到一片一片的麦田,金黄闪烁的麦田,父亲守望着它,守望着我们的故乡。
其他文献
古旧的石板路曲折蜿蜒,尽头是座三进的老宅院,檐角高翘,灰瓦黛墙,青苔丛生,破败的木门边,植一株上了年纪的三角梅,年年花开不败。最初踏入已鲜有人住的老宅群,是折三两枝梅花去的,却不料自此被一把清香所迷。  夕阳将下未下,暮色中的孙婆婆静静倚靠着一方老磨盘,沉浸在翻脱了线的《诗经》中。磨盘上青烟袅袅,燃着一截将熄未熄的蔑香,远远看去,像极了一阕婉约的宋词。刚满九岁的我,第一次见小镇上的人,把香料燃成一
期刊
林语堂曾经在《我的愿望》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八个愿望,其中第一个愿望就是和书房有关:“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天花板下,最好挂一盏佛庙的长明灯,入其室,稍有油烟气味。此外又有烟味、书味,及各种不甚了了的房味。最好是沙发上置一小书架,横陈各种书籍,可以随意翻读。种类不要多,但不可太杂,只有几种心中好读的书,以及几次重读过的书
期刊
七月暑假的北京,月季依然娇艳,银杏一派青葱。我和儿子前去拜谒北京孔庙国子监,在那里幸遇了铭记家乡状元林震的状元碑——明朝“宣德五年进士题名碑”。  走进孔庙,但见孔子行教像庄严矗立大成门正中,一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不禁肃然起敬。放眼四周,古老的松柏遒枝斜飞,枝桠森森。松柏环抱下,一排排古老的状元碑秩序井然,文气郁郁。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
期刊
海澄镇临海,荡漾着极其深厚的海丝底蕴。在十五世纪末至十七世纪中期,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地处九龙江入海处的月溪一度成为外贸通商口岸,从月港出航的商船以马尼拉为中转,间接开辟了一条贯穿欧亚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海上航线。随着月港的兴起,明朝廷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批准割龙溪、漳浦县部分辖地设置海澄县。同年,隆庆改元,县治告成。  正所谓“一城一城隍,城隍满天下。”海澄置县的第五
期刊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晨晖暮落的日子宁静美好。  凤凰花照例在七月盛开,只是当年的漳州师院(现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有如小家碧玉般的简洁明朗,横亘在三湘江上一座不长的桥连结起了校园教学与生活两块区域。  15号楼是院内唯一的一座女生楼,因此有段时间15号楼就是女生楼的代名词。15号楼,楼高七层,每层有十间宿舍,邻近食堂。记得当时的宿舍楼前面还有一座中文系的男生宿舍楼8号楼,隔着一条小路,前面一座是数学系的
期刊
今夜异乡人和异乡人都在做着不同的梦,我站在阳台上,发现整个城市竟然已经完全陷入黑暗,灯光亮起,万千灯火,我隔着玻璃窗感受到寒冷浸透了每一寸空气,而我的心里却有着丝丝暖意,请对冬天多点信心。  中午刚和我的大头爸爸视频完,父亲的头只有沙滩帽才能装得下,不禁想起∶“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视频时大头爸爸指着他手上的金戒指一脸窃笑,我立马怼道︰“你想都别想,我不会给你买金戒指,顶多给你
期刊
苦楝树是一种容易生长的树木,它和许多草一样,只要有一点点土地就能生根发芽。在大城市,很久没见到苦楝树了,在乡下却到处都有它朴素健美的身影。  前几天,应表亲兼文友的邀请,前往东坑村游玩,徜徉在翠绿的乡间小路上,突然邂逅一棵棵长在小河边、田埂上的苦楝树,彩蝶的翩迁舞姿点缀树丛,它一下子把我带进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记忆中,家乡到处都有苦楝树,街道两旁,房前屋后,清澈的池塘边,蜿蜒的河岸上,无不蓬勃
期刊
这里所说的同志,不是西方的“同志”,那是同性恋的代名词,也不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同志,那太严肃。这里的同志,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称呼,表示亲切。  范蠡,何许人也?范蠡同志已经故去2500多年,他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大臣,《史记》上有他的事迹。  让我想起范蠡的是因为我到过无锡,游过渔父岛,在“蠡堤”上走了一个小时,于是,这位历史人物重新走进我的视野。  说范蠡就得说西施,离蠡堤不
期刊
近读苏东坡的一篇散文《无沮善》,虽系鼓励官员上进,避免自暴自弃、贪污腐化乃至肆无忌惮、危害社会的封建策论,但于当今社会,仍有借鉴参考之处,聊以共享。  文章写道:昔者先王之为天下,必使天下欣欣然常有无穷之心,力行不倦,而无自弃之意。……夫惟自弃之人,则其为恶也,甚毒而不可解。……彼将一旦肆其愤毒,以残害吾民。……以无所望之人,而责其为善;以无所爱惜之人,而求其不为恶,又付之以人民,则天下知其不可也
期刊
花满心房叶润双眸,从小,我就喜欢花花草草。  曾经一棵又长又瘦的三角梅,它爬满了我家庭院的墙壁。栽种它的时候,我还很小,我只给了它一小盆的土壤,但是,它长起来了,似乎是因为这样而长期营养不良,它的枝干很瘦。可是,这并没有阻挡它向上爬的毅力,它花了近20年时间,把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满了一墙。  每当下雨的时候,我总喜欢从楼上向下凝视它,它的叶子是那么的翠绿,它的花儿是那么的红艳,在雨中漫舞着。雨点拍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