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从上到环节,因此就我们附近几所学校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目的
通过与村干部、村民、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初步了解我们附近几所学校的现状,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学生。
三、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状况
随着国家倡导发展小城镇建设,吸引了许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创业发展,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同时也带走了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近几年国家实施了教育均衡发展,目的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也是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体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包括学校的外部建设,盖教学楼、修围墙等。室内教学设施的配备,如: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等。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二)师资现状分析
据我调查了解到我们附近的几所农村小学。每所学校学生50~100人左右,教师在8~20不等。第一学历中等师范以上教师占15%以下,音、体、美、幼儿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很小,有的专业教师为零。85%的教师是民师,工人转入,经过培训学习获得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学历并转干。随着国家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不断发改善,为什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是何原因呢?
1.教师方面。利益引诱、只有默默付出、成绩面前得不到收获、农村教师工作待遇不兑现、社会发展影响等因素。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一线优秀教师想法调入城镇学校,有的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未能转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
2.管理方法是否恰当。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能够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方法,带领农村教育发展。
3.了解教师。能真诚地对待每位教师,了解教师的想法、意愿、隔阂。学校领导不能为了保全自己,能把存在教师间共性问题向上反映。如:拖欠教师有关工作待遇等。做上、下级信息的传递者。当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或需要时间时,也要向老师说明情况,消除教师的隔阂、化解基层矛盾。引导、激励教师的工作态度。
(三)孩子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农村家长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家长了对学校有一些了解。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家庭不允许的学生留在农村学校。这些学生家长以外出务工、种地为主。由于学生居住在农村,年龄小、易结伴活动,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社会环境了解较少,而且周围环境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重要的是学生的辨析能力、自控能力开始形成等特点。我在家访中了解到一些家庭狀况。一是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他(她)们的监护人都是隔代老人,有的老人体弱多病,还需要别人的帮助、照顾,他们怎么能管理好这些留守儿童呢?有些留守学生生活环境不稳定,是双方老人轮流管理。二是以种地为主的家长表现出:农忙时力不从心,家长早出晚归。学生出现游击性生活,农闲时家长想为了家庭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再打短工赚钱贴补家庭,学生家长在管理方面表现出时松时紧,有些学生家长则表现出任其自控。低年级学生行为是人一生形成阶段。即使在学校学生的行为得到培养、建立。但到社会、家庭无人管理、巩固,稍微受环境影响,不良行为制约良好行为习惯,学生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学生会做出一些危险性活动,危机他人、社会的行为。个别学生把自己的不良行为带入学校、班级,影响到管理。在农村家长关注学生成绩得多,持之以恒监管学生的所占比例较小,家长把学生的教和育推给学校、老师,学校、老师在教和育管理等方面付出许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关于社会的思考
国家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对教师也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如:国培学习、继续教育学习、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什么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没有提高?这需要社会、管理方面认真思考的课题。现在农村家长把教和育全面推向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监管与指导。教育是教和育的组成,需要社会、家庭、老师共同参与完成的大课题,具体怎样完成?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去探索、合作、实践,真正做到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从上到环节,因此就我们附近几所学校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目的
通过与村干部、村民、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初步了解我们附近几所学校的现状,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学生。
三、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状况
随着国家倡导发展小城镇建设,吸引了许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创业发展,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同时也带走了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近几年国家实施了教育均衡发展,目的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也是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体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包括学校的外部建设,盖教学楼、修围墙等。室内教学设施的配备,如: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等。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二)师资现状分析
据我调查了解到我们附近的几所农村小学。每所学校学生50~100人左右,教师在8~20不等。第一学历中等师范以上教师占15%以下,音、体、美、幼儿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很小,有的专业教师为零。85%的教师是民师,工人转入,经过培训学习获得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学历并转干。随着国家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不断发改善,为什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是何原因呢?
1.教师方面。利益引诱、只有默默付出、成绩面前得不到收获、农村教师工作待遇不兑现、社会发展影响等因素。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一线优秀教师想法调入城镇学校,有的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未能转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
2.管理方法是否恰当。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能够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方法,带领农村教育发展。
3.了解教师。能真诚地对待每位教师,了解教师的想法、意愿、隔阂。学校领导不能为了保全自己,能把存在教师间共性问题向上反映。如:拖欠教师有关工作待遇等。做上、下级信息的传递者。当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或需要时间时,也要向老师说明情况,消除教师的隔阂、化解基层矛盾。引导、激励教师的工作态度。
(三)孩子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农村家长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家长了对学校有一些了解。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家庭不允许的学生留在农村学校。这些学生家长以外出务工、种地为主。由于学生居住在农村,年龄小、易结伴活动,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社会环境了解较少,而且周围环境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重要的是学生的辨析能力、自控能力开始形成等特点。我在家访中了解到一些家庭狀况。一是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他(她)们的监护人都是隔代老人,有的老人体弱多病,还需要别人的帮助、照顾,他们怎么能管理好这些留守儿童呢?有些留守学生生活环境不稳定,是双方老人轮流管理。二是以种地为主的家长表现出:农忙时力不从心,家长早出晚归。学生出现游击性生活,农闲时家长想为了家庭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再打短工赚钱贴补家庭,学生家长在管理方面表现出时松时紧,有些学生家长则表现出任其自控。低年级学生行为是人一生形成阶段。即使在学校学生的行为得到培养、建立。但到社会、家庭无人管理、巩固,稍微受环境影响,不良行为制约良好行为习惯,学生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学生会做出一些危险性活动,危机他人、社会的行为。个别学生把自己的不良行为带入学校、班级,影响到管理。在农村家长关注学生成绩得多,持之以恒监管学生的所占比例较小,家长把学生的教和育推给学校、老师,学校、老师在教和育管理等方面付出许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关于社会的思考
国家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对教师也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如:国培学习、继续教育学习、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什么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没有提高?这需要社会、管理方面认真思考的课题。现在农村家长把教和育全面推向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监管与指导。教育是教和育的组成,需要社会、家庭、老师共同参与完成的大课题,具体怎样完成?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去探索、合作、实践,真正做到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