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结合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 八荣八耻 大学生 荣辱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少数大学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理想信念出现动摇,荣辱意识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受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的误导和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入侵,部分大学生把“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忽视了对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的学习,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产生迷茫。
  2.价值取向扭曲,公众意识缺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人生价值的关注度可以说在不断提高。但有不少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甚至离开社会价值去追求所谓的个人利益满足,这样就造成一些人价值观的扭曲。有些大学生还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没有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为公众谋福祉的意识。
  3.道德品质缺失,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出现“重才轻德”的倾向,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道路。比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借贷不还、简历注水等不诚信现象,影响了整个大学生队伍的道德形象。其背后掩饰的除了道德水平的下降,实际还有法制观念的淡薄。
  4.追求奢侈享受,畏惧艰苦奋斗。当今社会,一些高收入阶层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媒体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漠视艰苦奋斗精神。
  当代大学生在荣辱观中存在的上述四类问题,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出现问题,给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教育管理造成隐患。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关于“荣”、“辱”问题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强调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种人格品质,也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倡导的价值观体系。这就阐明了我国当前“培养什么人”的标准问题,明确了培养人过程中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所以,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石。
  1.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强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在道德建设中主体性发展的尊重,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标准。
  2.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简而言之是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浓厚情感。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是一脉相承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摆在首位,价值导向非常明确,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3.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主流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杂糅,影响了大学生对荣与耻、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与选择。“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一目了然,泾渭分明,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接受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4.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塑造大学生人格。由于学习模式、生活环境、社交圈的改变,使得不少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中遇到诸多的问题,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人格上出现缺失。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些小事出现隔阂,产生摩擦;有的我行我素,没有公众意识;有的不讲诚信,损人利己。“八荣八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不讲诚信”提出了鲜明的是非界限,告诉了大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高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中。高校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与各门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高校在今后修订有关教学大纲,审查教材内容,制定、完善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都要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内容。
  2.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橱窗、校园网、宣传条幅等宣扬文化、传播信息的载体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导向作用,高举旗帜,唱响主旋律;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3.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离不开社会各界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大学生的身体力行和自觉行动。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有党和政府的倡导及外在舆论的教育引导,也要靠大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改造、生活上的自我修养、自觉践行。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升华道德情感,知荣而为之,知耻而不为。另一方面,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注重创新,讲究实效,努力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八荣八耻”成为他们生动的道德实践和生活方式。
  4.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实践教育环节的精神砥柱。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道德修养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道德关系,才能真正懂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要求,才能比较切实地了解和认识到自己在道德选择和荣辱判断上的偏差,进而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和心理感受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精神砥柱和不竭动力。
  5.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列入教师师德风范建设内容高校教师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大多数教师能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以科教兴国为荣、以服务学生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严谨治学为荣,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全社会的尊敬。但是,当前的确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主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同时,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正身施教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杨清海,包德忠,章爱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问答[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罗仲尤,李莉.荣辱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4-14(3).
  责任编辑 钟海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