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婚姻里孤独的男人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问:你觉得,婚姻里,男人孤独吗?
  我很认真的回答:当然孤独。
  宁财神曾经调侃男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女人的别样追求:“少年时,想碰到一个聂小倩,拼了性命爱一场,天亮前带着她的魂魄远走他乡。青年时,想碰到一个白素贞,家大业大,要啥有啥,吃完软饭一抹嘴,还有人负责把她关进雷峰塔。中年时,想要一个田螺姑娘,温婉可人,红袖添香,半夜写累了,让她变回原形,加干辣椒、花椒、姜、蒜片爆炒,淋入香油,起锅装盘。”
  生活的现实可不是这样。
  少年时,你拼了性命爱一场的聂小倩向你逼婚,要求省会城市二环内无贷款两室两厅的房子,屌丝的你没有,于是,天亮前,她带着你的魂魄跟别的男人远走他乡。
  青年时,即便碰上白素贞,家大业大要啥有啥,可是,并没有人把她关进雷峰塔,倒是附赠一个哕嗉你不上进吃软饭的丈母娘,每天脱口秀臊得你做梦都是在江湖上横刀立马。
  中年时,田螺姑娘来了,也温婉可人红袖添香,不过,你让她变回原形她可不干,她要求和你老婆谈谈,把正室的位置让出来。此时,轮到你家大业大要啥有啥,却碰上一根筋的死女文青,傻了吧?
  算了,饶了男人吧,他们也孤独啊。
  举目望去,边开车边沉思的男人、盯着电视机傻笑的男人、被世界杯搅得生物钟紊乱的男人,微信里秀运动成绩的男人、人到中年还苦练书法的男人、在书本里一窝一整天的男人、酒吧里的男人、宁愿泡桑拿也不愿泡老婆的男人,不过都是躲在“树洞”里休息的男人。
  孤独对于他们,是个不能说也没什么好说的公开的秘密。
  一直以来,女性思维坚持“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虽然现在基础生存大多不是问题,可婚姻对于物质的依赖和追求却越来越强烈,过“好日子”的物质重担,往往压在男人身上。
  社会要求女人做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好员工、好朋友,但是,女人要真是撂挑子不干躲回家,全职太太未必不是出路。男人不同,虽然事业的一白可以遮百丑,可事业的一孬同样能够抵九好。一个在家庭中尽职尽责的男人,如果没有事业光环的笼罩,没有在工作中小有所为的成绩,没有在经济上罩得住全家老小的本事,不用说在大多数人眼中依旧是个LOSER,就算他自己,心里也充满力有不逮的惭愧。
  中国社会,不,几乎是东方社会,很难真正容纳奶爸式的暖男,犹如很难完全宽容不婚主义的剩女。
  光这事业的一条道,便足以让男人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里长草孤独不已。
  夫妻之间,什么最难得?感情?性爱?理解?从前,我曾经有过很多答案,可是现在,我只有唯一的答案:一路同行。这种同行,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亦步亦趋,而是,在漫长的人生中跟上对方的脚步,无论思想还是行为。
  比如,当男人希望安静的时候悄悄把孩子带到别的房间;当男人希望聊两句生活之外的事情时,不跟他提他妈有多么不可理喻;当男人谈到他的工作时,你不是完全懵懂无知;当男人希望和朋友喝两杯时,你能够宽容地走开。
  可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女人,思想和行为都跟不上男人。
  她们很多并不真正屑于打理感情,经营婚姻,却需要宗主国对附属国的照顾、物质与精神输出。她们并不渴求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却希望婚姻解决自己更多的现实问题,比如,生活的优渥,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未来,她们,硬梆梆地索取着呵护、关注和陪伴。
  被要求的男人,能不孤独吗?
  男人不像女人,天生有倾诉的欲望,他们很难能通过说话这些方式释放压力与焦虑。所以,能够独处又不用与他人对话的私密空间,成了最好的“树洞”。他们愿意在这个安静的树洞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一个人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悲伤、快乐、寂寞、恐惧、愤怒、嫉妒,但是,他们不说。
  不说话的男人,会不孤独吗?
  曾经有男人解释,为什么张学良最终选择赵四小姐,而不是于凤至。因为,当年他婚了,她不记名分跟着他;他被关了,她放弃一切随着他;他一人之下辉煌时,她开着全天津只有一辆的限量版汽车傻里傻气兜风;他一无所有困顿时,她陪他在后院种菜养花;他话多,她听着;他无语,她伴着。
  总之,她由着他在自己的世界做一个自由的老男孩,哪怕100岁,她是他在人间热热闹闹的伙伴,与她生活,他开心。而深明大义的于凤至,却象一尊完美偶像,时时提醒他,现世的责任和义务,她是他隆重的妻子,可是,和她在一起,他多少有点力不从心的累。
  听听,男人再老,心里也住着个孩子。可是,即便象孩子一样轻松无忧时,他们也孤独。
  我的朋友艾明雅说,孤独是人类自身携带的远古病毒,不要试图根除,让它潜伏就好。
  年轻时,总以为孤独可以被爱情、娱乐、喧闹代替,可是,最后才发现,它永存心底,只有自己才能抚平。
  所以,不要以为婚姻里有孤独,就一定是伴侣太差,婚姻不好,有时,是我们自己心态不平。婚姻里,一对体谅的男女,往往再也不会向另一半索取对方给不了的东西。
其他文献
优秀到没朋友,原来这真的不只是一句玩笑话。优秀到孤家寡人,更是血淋淋泪涟涟的现实。我身边就有许多在旁人眼里完美优秀的女子,生活得并不幸福。虽然她们职场上踏实进取,年轻有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虽然她们在家庭中孝敬长辈,尊重丈夫,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虽然她们像女超人一样,看似很好的平衡家庭和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可到头来看似无懈可击的她们往往留不住丈夫的心,他们可以是周围人的知
期刊
美国家庭心理治疗师纳皮尔研究过很多家庭问题,他发现,夫妻其实早就能够感觉到自己婚姻问题所在,从结婚之初的快乐和满足,渐渐变成问题不断,婚姻如同一潭死水,繁琐而又乏味,连吵架的兴趣可能都消散殆尽,当他们婚姻出现僵局以后,“婚外情”可能成为他们打破婚姻僵局的手段,即便这个手段最终将婚姻至于绝境。  有一个调查显示有接近40%女性有“婚外情”。  凤凰时尚2013年做过一个关于女性“婚外情”的调查发现,
期刊
每个人的工作里,其实都蕴藏着大量细节,这些细节、以及许多人情世故的关窍,教科书上是没有的,甚至琐碎到不值得严肃地写下来。  但这些东西却可能非常重要:别人点化你一下,你就少走不少弯路;别人不告诉你,你可能要琢磨很久,甚至要栽一些跟头才能懂。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心里会想:“别人能教我的没什么稀罕的,稀罕的我自己用心琢磨也能学会”。  但如何让别人愿意“倾囊相授”,其实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这个社会里
期刊
在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过去,汪洋大海是难以丈量的,因面积之浩瀚广袤,小一点的比如有江河湖泊,在长度或者宽度上也足够让人手足无措。那时候,恐怕只有池塘才能被任意拿捏和掌控。比池塘更小的水面是砚台,就躺在案几之上。作为文房四宝中最为持久耐用,可供反复的一种,它多了一些重量和积淀。通常形容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荷花,其实砚台更贴切一些,因为砚台需要时常清洗,每次使用时方能磨出清爽的好墨,而与墨如此紧密的砚台,终
期刊
天堂和地狱,颠峰和低谷,王子和贫儿,至美和至丑,爱人和仇人……  这些两极词,都适合王尔德。适合这个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适合这个被同性恋拖入地狱的殉道者。  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童话《快乐王子》里的王子一样,先是宝石金银镶嵌的高贵,后是落入阴沟里的低微。  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哪位艺术家如王尔德的一生从天堂到地狱从王子到贫儿,这样急速地跌落
期刊
法拉第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化学领域颇有建树。然而进入老年后常常闹头痛,苦不堪言。他曾经四处求医问药,但毫无作用。就在法拉第一筹莫展时,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他极为详尽地了解了病史,发现病人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废寝忘食,毫无空闲,神经极度紧张。这位医生找到病因后,开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处方”,只见上面写着一句常用的英国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法拉第从中颇受启发,改变了自
期刊
阴历九月二十六日,母亲生日,因为在校没能去看望父母,尤其是身体欠佳的母亲,心里始终感觉愧疚。本想给母亲发个短信,以了却儿子的歉意,但把精心编好的信息准备发送时才忽然想起母亲不识字,只好作罢。于是,便按下母亲的手机号拨了过去,心中才稍稍有了些许释然。  听着母亲沧桑的声音,母亲那刻满皱纹的音容笑貌,那带有爱的身影便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后,便一头扎进屋里写起
期刊
在已经过去的这个夏天,它没有醒来。当秋天深入,别的树木开始落下叶片,它已无物光付给秋风。  往事站看,芙于飞鸟关于树下的人们。  它看到泉水依旧清流,污染在大地上流窜作案,这股力量暂时还没能够翻山越岭。水畔与石间,苏麻和小野菊用自由招呼看一群蜜蜂,这些寻常的存在让这棵老树想起自然主义的快乐。人们锁眉而来,在它身旁似乎慢慢恢复童心,它总揣摩外边的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旁动哥和斗争失去边际,爱和功利亲切
期刊
想睡得更香吗?裸睡吧!  这对睡衣产业来说可是个晴天霹雳:科学地讲,最适合睡觉的外套就是你生下来就有的这副皮囊。但是,只有8%的美国人平常会裸睡。  如果你习惯穿格子法兰绒或者习惯于把宽大的睡衣一直扣到脖子上,那注意啦:其实在床单和被子之间什么都不穿才更健康。因为好处可不止一点:  你会睡得更香  当你打瞌睡的时候,最初你的体温会下降,而在你醒之前则会上升。衣服可能会干扰这种自然的温度,男性健康睡
期刊
阿姐离婚了,带着女儿回到娘家。在农村,离婚有辱门楣,而离过婚的女人仿佛矮人一截。之前,有人劝她,将就着过日子。但阿姐说感情散伙了,日子还能过下去么?  在大多数农村妇女的观念里,跟了一个男人,就像藤蔓扎根在一颗大树上,从此就是一辈子。可实际上,婚姻仿佛共同经营的公司,如果一方偷奸耍滑,单靠另一方维持,往往会出现大问题。很大程度上,好聚好散也不失为对彼此的一种尊重。  阿姐24岁由人做媒嫁给了他。当
期刊